中醫(yī)認為,濕疹屬于“瘡”、“癬”、“風”的范疇,該病的發(fā)生多與患者受到風、濕、熱的侵襲有關(guān)。中醫(yī)將濕疹分為濕熱型、風熱型、血虛風燥型共三種類型,對不同類型的濕疹患者可使用不同的方劑進行治療。
1.濕熱型濕疹。此型濕疹患者患處的皮膚可出現(xiàn)紅斑、腫脹、丘疹、水皰、膿皰、糜爛等皮損癥狀。皮損處的滲出液較多,可浸潤成片,并可伴有劇烈的瘙癢。同時,此類患者可伴有發(fā)熱、疲乏倦怠、腹痛、便秘或腹瀉、小便短赤、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弦滑數(shù)等癥狀,可使用萆薢滲濕湯加減進行治療。其藥物組成是: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魚腥草各30克,牡丹皮、澤瀉、通草、防風、黃柏各12克,蟬蛻6克。將上述藥物水煎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劑,分2次服完。此方具有清熱利濕和祛風的功效?;颊弑忝氐陌Y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大黃12~15克(后下)?;颊唣W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浮萍9克、白蒺藜15克。另外,此型濕疹患者還可服用中成藥龍膽瀉肝丸進行治療。該藥的用法為:每日服3次,每次服6克,用溫開水送服。
2.風熱型濕疹。此型濕疹患者患處的皮膚可出現(xiàn)紅斑、丘疹、鱗屑、結(jié)痂等皮損癥狀。皮損處可帶有少量的滲出液。同時,此類患者可伴有舌質(zhì)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等癥狀,可使用消風散加減進行治療。其藥物組成是: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各12克,蟬蛻9克,生地黃25克,生石膏(先煎)、魚腥草各30克,金銀花15克,生甘草6克。將上述藥物水煎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劑,分2次服完。此方具有疏風清熱和利濕的功效?;颊呷舭橛叙W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浮萍9克、白蒺藜15克。患者皮損處的滲出液若較多,可在此方中加入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另外,此型濕疹患者還可選用中成藥銀翹解毒顆粒或防風通圣丸進行治療。其中銀翹解毒顆粒的用法為:每日服2~3次,每次服1~2包,用溫開水沖服。防風通圣丸的用法為:每日服2~3次,每次服6克,用溫開水送服。
3.血虛風燥型濕疹。此型濕疹患者患處的皮膚可出現(xiàn)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改變)、有色素沉著、脫屑等皮損癥狀,并可伴有頭暈乏力、腰酸肢軟、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等癥狀,可使用當歸飲加減進行治療。其藥物組成是:當歸、防風各12克,川芎、荊芥各9克,白芍、何首烏、丹參、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6克。將上述藥物水煎后去渣取汁。然后將此藥渣再煎煮1次,去渣取汁。將2次取得的藥汁混合后飲用,每日飲l劑,分2次飲完。此方具有養(yǎng)血祛風的功效。患者如因瘙癢難忍而無法入睡,可在此方中加入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先煎),夜交藤、酸棗仁各15克。患者的皮損處如出現(xiàn)糜爛、滲液的現(xiàn)象,可在此方中加入萆薢15克、土茯苓30克、澤瀉12克。另外,此類患者還可選用千斤首烏湯進行治療。其藥物組成是:千斤拔30克,何首烏15克,烏豆衣12克,當歸、蟬蛻、苦參、白鮮皮各9克。將上述藥物水煎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劑,分2次服完。
需要注意的是,濕疹患者在使用上述方劑治療期間還要注意飲食禁忌,不要吃魚腥、海鮮、牛羊肉等發(fā)物,否則會影響療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