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平邑縣在推進“農(nóng)民上樓”過程中出現(xiàn)一件“稀奇”事:武臺鎮(zhèn)南武溝村首期“農(nóng)民上樓”工程56戶每套10多萬元聯(lián)體別墅樓一售而空,連村支書也沒“搶”到,村里協(xié)調100萬元銀行貸款一分也沒花上。我們決定前去探個究竟。
走近南武溝村,我們便被另一番景象折服了:漫山遍野全是葡萄架,路兩旁、山腰上,一壟壟,一行行,一片連一片。路邊豎起的水果收購廣告牌、停放在路邊的車輛和田間地頭忙碌的果農(nóng)告訴我們,南武溝村的葡萄熟了。
“老趙,老趙,來客人了,快出來吧!”我們停車在村口收購大棚旁。陪同采訪的武臺鎮(zhèn)黨委宣傳委員吳翠羽向市場的人群中高聲喊道。
“來了,來了?!比巳褐袛D出一位年過六旬、頭發(fā)蒼白的農(nóng)民。他就是南武溝村的支部書記趙吉華,“我這一早轉了5個地頭市場。咱要隨時掌握葡萄的市場行情,還要照顧好外來的客戶?!?/p>
“一進你們村全是葡萄地。不見莊稼地啊?!蓖赂袊@道。
“從今年起,全村135.7公頃耕地已不再種一棵莊稼?!笨次覀凅@奇,趙支書爽朗地笑起來,“走,帶你們到葡萄地里去看看?!?/p>
越過人群。轉身便是葡萄地。沿生產(chǎn)路西行,駐足村西山丘一片葡萄地旁,趙書記自豪地說:“這是村里‘葡萄大王’杜現(xiàn)勝葡萄地。今年他的葡萄最‘金貴’,1千克賣10塊錢?!?/p>
“哪里來的客商,等我一下。嘗嘗俺的葡萄?!闭f話間,從過往的葡萄架傳來一個聲音。不一會兒。主人杜現(xiàn)勝從葡萄地里走出來,遞給我們一大串紫里透紅的葡萄。
“嘗嘗,這是經(jīng)過咱改良的藤稔葡萄品種???,這果粒多大。大伙都叫他‘乒乓球’葡萄?!闭f起葡萄。這位青年人就眉飛色舞起來,“這不。今年俺試著把這667平方米(1畝)葡萄提前一個月扣上了大棚。葡萄提前半個月上市,1千克葡萄賣10塊多。這667平方米葡萄已賣了近2萬元了。還能摘1000千克……”
“老頭子讓讓路,別耽擱了俺去賣葡萄……”這時,一位40多歲婦女騎三輪車帶了七八箱葡萄正路過。
“侄媳婦。這一車少說要賣500塊吧,以后不會再嫌俺胡折騰了吧?”老趙風趣地對那位婦女說。
“你這老頭子,哪壺不開提哪壺啊?,F(xiàn)在誰不感激你為大家選一個致富的好路子啊?!?/p>
原來那是15年前事。趙支書從外地引進巨峰葡萄品種,當年栽植了2公頃。誰知老百姓今春栽了,明春就給拔了,都說趙支書胡折騰,有的婦女還當著面說難聽的話。3年下來,規(guī)劃了33.4公頃的基地只有幾戶人家栽植。沒有規(guī)模就沒有效益,氣得老支書提前退休。他離職4年,村里亂了、窮了4年。7年前,村黨支部請求鎮(zhèn)黨委從縣城請回了打工的老支書。2002年,“二次出山”的老趙一上任就著手建設葡萄園。
“多虧了像杜現(xiàn)勝這些示范戶哩!像他一樣的堅持下來的種植戶,當時每年收入2萬多元,同種糧食比效益高出好多倍。群眾看在眼里。阻力就小了?!壁w書記感慨地說?!叭缃?,他們這些示范戶成了村里專門聘的技術員?!?/p>
“嗨,其實這也多虧了各級的支持,每年春秋兩季村里舉辦技術培訓班。不光‘土專家’,縣科協(xié)的同志也住在村里指導。每次培訓班。村大院里都坐滿了人,每戶都唯恐落下了。你看,咱村栽植的葡萄平時都用發(fā)酵的黃豆或者雞糞等農(nóng)家肥。為了保證質量,很多農(nóng)戶還套袋管理,要不咱村能評上‘省無公害水果生產(chǎn)基地’嗎?”杜現(xiàn)勝道出其中的道理。
“看你們村大車一輛輛的。都是哪里的客戶?”走出葡萄園,看到村頭賣葡萄市場更繁忙了,筆者問道。
“不到采摘期,全國各地的電話就來了,既有多年的老客戶,也有從網(wǎng)上找來的新客戶。一進采摘旺季,南方、北方的客戶就住進村,平時他們不敢離開。一挪窩就有別的地方客戶搶了生意……”
“稀奇”事不稀奇。今年葡萄豐產(chǎn)了,又遇上了好價格。667平方米葡萄園收人少則1萬元多則3萬元。如此高的經(jīng)濟效益不難解開我們對“農(nóng)民上樓”疑惑,富裕的農(nóng)民們喜歡“更上一層樓啊”!
(作者聯(lián)系電話:0539-4212045139549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