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論述:一、什么是教育智慧;二新形式下強調教師教育智慧的意義;三、教師教育智慧的品質及表現(xiàn);四、獲得教育智慧的途徑。
關鍵詞:教育智慧 實踐智慧 人文精神 教育智慧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875(2009)20-011-02
一、 什么是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此時、此地、此景、針對此人最管用的教育行為方式,就是彼時、彼地、彼景、針對彼人換成另一種最管用的教育行為方式的技巧。它是教師在無數(shù)次教育實踐中摸索、體驗、反思、感悟出的“沒法說清”,“只能意味,不可言傳”的“貼身功夫”。
準確說來,一個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標準不是教師取得了多高的學歷、發(fā)表了多少科研成果、獲得了多少榮譽,教師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在于實踐智慧的不斷提升。只有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有關教育教學整體的真理性的直覺認識,通過對具體教學情境和教學事件的關注和反思,將感性的表面化的經(jīng)驗提升,直接內化為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那才是真正的教育智慧。
新形勢下,我們呼喚智慧教育,當我們的教育停留在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的時候,教師的知識是最重要的;但當我們的教育已經(jīng)發(fā)展到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智慧的時候,教師的智慧無疑就和教師的知識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
二、 新形勢下強調教師教育智慧的意義
當前,教育智慧的缺失主要表現(xiàn)為人文精神的缺失、創(chuàng)造性的缺失與教育機智的缺失。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現(xiàn)代社會工業(yè)迅速發(fā)展后人類面臨的一大生存危機。它反映到教育領域,主要表現(xiàn)為學校人文精神與人文關懷的缺失。第一,當前的教育是不人道的。因為它千方百計地讓兒童進入成人的世界,以成人的要求來要求兒童,剝奪孩子的童年,忽視兒童的需要,扼殺兒童的興趣,泯滅天真爛漫的童真。其次,當前的教師缺少人文關懷。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關注的是“知識”,而非有著生命意義的“人”。他們將學生“物化”,視學生為知識的“接受器”,師生之間是知識的授受關系,而非兩個活生生的心靈對話的關系。第三,當前的學校課程中缺少人文教育,缺乏對人存在意義、生命價值的追問,缺乏對人生目標、人生方向的追尋,缺乏對人的生活方式的反思,缺乏對人生活意義的探求?!叭藶槭裁炊钪笔枪磐駚肀姸嘞日芤恢笨嗨稼は氲膯栴}。但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沒有多少人愿意為這個問題去思考。意義困惑成為現(xiàn)代人最大的內心困惑。
創(chuàng)造性的缺失是整個教育意義的缺失,不僅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缺失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也缺失了。年復一年地教著同樣的課,日復一日地采用同樣的教學模式——這是當前中國教師普遍的教學狀態(tài)。當前教育機智的缺失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教師對具體的教育情境不敏感,錯失教育時機 。教育情境都是具體的,沒有兩個相同的教育情境,因為處于教育情境中的人與事都是具體的和變化著的。而缺乏教育機智的教師一般都是用普遍的行為模式來應對具體的、特殊的教育情境的。其次,他們的教學是缺乏藝術性的。缺乏教育機智的課堂往往是呆板的,枯燥的,沉悶的,缺乏人情味。這樣的課堂只有機械性的操作,根本不存在藝術的影子。
教育是一個充滿偶然性、機遇性、情境性的活動,對于學生的成長,這些偶然性、機遇性、情景性的因素更具有教育意義。教育智慧是智慧在教育這個特殊領域的具體表現(xiàn)。在意識(精神)領域,它是一種品質,主要表現(xiàn)為“教育的一種自由、和諧、開放和創(chuàng)造的狀態(tài),表現(xiàn)為真正意義上尊重生命、關注個體、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由此,在新的形勢下呼喚教師的教育智慧,意義非常重大。
三、教師教育智慧的品質和表現(xiàn)
教師教育智慧至少包括六種品質:(1)寬廣的胸懷。(2)淵博的知識。(3)精明的頭腦。(4)機智的反映。(5)敏銳的行動。(6)幽默的語言。
在教師教育過程中,教師教育智慧往往體現(xiàn)在偶發(fā)事件的恰當處理過程中,這過程準確地來說是凝聚著教師的教育智慧。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語文課上,突然間學生的頭轉向了窗外,老師順著學生的視線往窗外看去,原來樹上飛來了一只很大的鳥。小朋友們似乎從未見過這種鳥。老師發(fā)現(xiàn)了這一幕,沒有接著自己的內容講下去,而是轉換了話題,讓學生們先來說說這只鳥,然后讓學生將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這一篇作文成為學生歷來寫得最生動、最優(yōu)美的文章。這就是一位具有教育機智的老師。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隨時隨地都會碰到一些突發(fā)事件,有些事情有時甚至很荒唐,對于一名新教師來說往往是束手無策,駕馭不了就會出現(xiàn)相反的結果。我見過一些年青的教師往往被學生弄得哭泣,結果只好把學生拉到辦公室來,讓班主任訓話,于是事情就向相反的方向變化。學生變成了“壞學生”,教師也下不了臺來,好象自己很無能。可是對于一個有經(jīng)驗的教師或者說有教育智慧的教師來說,這只是小事一樁,象蛛絲一樣輕輕一抹就過了,而且還成了教育教學的契機,收到非同尋常的效果。著名教師于漪、魏書生等人,在這一方面都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他們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四、獲得教育智慧的途徑
1、在實踐領域不斷豐富實踐性知識,獲得教育智慧。
豐富的個體知識是教師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是教師個性的體現(xiàn),是教育智慧的重要條件。具有個性特征的實踐性知識是成為智慧型教師的重要基礎。教師對教育情境的整體感知、對教育問題的敏銳觀察、對教育時機的機智處理,不僅是教師實踐性知識的體現(xiàn),更是教師教育 智慧的體現(xiàn)。
在這里,筆者想引入石中英先生提出的“本土知識”的概念,因為筆者認為,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本質上就是一種本土知識。石中英先生認為,本土知識是“由本土人民在自己長期的生活和發(fā)展過程中所自主生產(chǎn)、享用和傳遞的知識體系,與本土人民的生存和發(fā)展環(huán)境(既包括自然環(huán)境也包括社會和人文環(huán)境)及其歷史密不可分,是本土人民的共同精神財富,是一度被忽略或壓迫的本土人民實現(xiàn)獨立自主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智力基礎和力量源泉”。尊重教師的個性,就要尊重教師的“本土知識”,尊重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反思性教學、教育敘事研究、記教學日志等是實踐性知識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2.反思是激發(fā)教師教育智慧的源泉。
教學反思是教師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效果。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的引領。理性思維就是從日常教學情景中獲取價值的第三只眼睛。而這種充滿智慧的理性思維的養(yǎng)成,本身就與孜孜不倦的理論學習與勤勉不殆的實踐思考密不可分。一線教師最大的問題就是工學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簡單辦法就是要養(yǎng)成學習理論的好習慣,同時要學會圍繞所思考的教育問題組織資源,開展研究。
(2)要具有問題意識。教學反思的功能之一就在于能夠喚起教師對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實的問題的關注,是教師走向研究者、走向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一步。問題意識至少包含了這樣一些要點:這是個什么問題?這個問題有意義嗎?這個問題有根據(jù)嗎?這個問題有針對性嗎?這個問題能解決嗎?當我們用這些疑問去思考我們所面對的教育現(xiàn)象時,也許就會從中發(fā)現(xiàn)那些真正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
(3)積極對話。對話,是走出個人視界的平臺。教師作為個體的精神勞動者,更需要多元的精神碰撞與交流。教學反思,如果總是停留在個體的層面,客觀上就會影響到反思的深刻性,影響到反思者個體的成長。與同伴、專家的對話、交流則會豐富反思的內涵,擴張反思的效果,修正反思的偏差,提高反思的品質。
3、學校要創(chuàng)設有利于終身學習的校園文化。
教師是一個專業(yè),要實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面對日新月異的信息和新知識,都不得不重視學習與吸收,把握新的形勢和新的信息,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其次要開辟專門的學習場所和學習時間。學習要開辟專門的學習場所,讓教師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在學習場所和學習時間里,讓教師們一起分享教學中的喜怒哀樂,一起學習新的理念與內容,一起暢談體會心得,一次來豐富教師的生活,獲得一種教育教學的方法與理念,獲得樂觀的生活心態(tài)和濃濃的人文關懷。在學習的形式上,可以是多種多樣、求新求異??唇逃碚摃且环N基本的學習方式,除此之外,可以在聽課中學習,研討交流中學習,思考現(xiàn)象中學習,網(wǎng)上論壇中學習……在各種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過程中調動教師的學習積極性,造就樂于進取的心態(tài)和不懈追求的動力。
總之,教師教育智慧和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密切相關。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是近些年來國際教師教育領域一個日益受到人們關注的重要課題,也是目前國際教師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趨勢。因此,教育智慧對于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目前從各個不同角度來闡述教育智慧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之間的關系也是教育智慧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具有豐富的教育智慧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達到成熟的標志。教育智慧需要知識、品行和努力,讓我們不斷學習,爭做有智慧的教師!
參考文獻:
[1]刁培萼 吳也顯.智慧型教師素質探新[M]
[2]葉瀾 白益民.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M]
[3]王枬.教育智慧:教師詩意的棲居[J]
[4]曲中林.教育實踐性知識的表征與習得[J]
[5]田慧生.時代呼喚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師[J]
[6]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
[7]刁培萼,吳也顯,等.智慧型教師素質探新[M]
[8]任麗芳.非理性主義思潮與現(xiàn)代西方文化[J]
[9][加]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的意蘊[M]
[10]鄒玲.談教育智慧和教師教育智慧的生成[J]
[11]盧紅.論教育智慧[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