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拜天:專欄作家;Time Out中文版網(wǎng)絡總監(jiān);嚴肅的跨性別主義者:反生殖,反消費,反污染。專欄文章遍布中國各大主流、新銳媒體,文風浩蕩,文辭獨特--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
場合見多了,人也就見得多了,必然非人也見得多。但是紳士不多見,“山寨紳士”、“疑似紳士”卻滿世界流竄。于是更加堅定了認識的人越多,越喜歡狗的信念。
什么是紳士?紳士絕不是指有錢有閑就有臉了——所謂“錢是錢,范是范”。有錢有閑的偽紳士即使吸著雪茄,喝著法國紅酒,穿著名牌,戴著鉆表,定做汽車……也只能叫裝洋相!
而那些對文化、藝術、歷史、哲學有一定造詣,有閑情逸致和高雅情趣,即使腰包不夠爆發(fā),卻有寬廣仁厚的胸懷的人,我們就尊稱其為紳士。
一說“紳士風度”都知道是對英國男性行為舉止、文明禮貌、尊重女性等一系列行為規(guī)范的總稱。(就跟其他國家沒有男性、其他國家的男性不是源產(chǎn)自女性一樣。)
中國本土產(chǎn)品原是鄉(xiāng)紳:鄉(xiāng)紳階層是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特別是在朝代更替,皇權易主的年代,鄉(xiāng)紳捍衛(wèi)儒學的決心和勇氣更勝官吏一籌。這種對儒學長期不變的情有獨鐘,奠定了鄉(xiāng)紳階層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文化地位。
他們在封建社會是真正維持某個地方社會、政治、經(jīng)濟以及倫理秩序的主導力量,也是當?shù)鼐裎幕透鞣N物質利益的總代表。
鄉(xiāng)紳階層的文化地位還與自身組成成分有關。鄉(xiāng)紳中的一部分人是通過科舉考試、退任或已在鄉(xiāng)村休閑的官員。這些人一生中曾經(jīng)有過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都與對儒學的虔誠和追求緊密相連。他們從科舉制度中得到的不僅是入仕之途,同時也以此作用于儒學的發(fā)展,無形中影響著周圍的人的文化價值觀乃至社會價值觀,于言于行,“都有一套規(guī)矩,有聲有色”。
時代不同了,紳士不一樣。新生的財富階層,所謂中國的上流社會正遭遇一個十分尷尬的階段,他們非常想儀態(tài)萬方,卻不知道如何穿著打扮;他們想受人尊重,卻不知應該先從尊重他人開始;他們想顯示自己的知識和尊貴,卻不知貴在心靈不需張揚。紳士其實不在外表,更不在于您腰包何等飽滿。
最看不得的一種品種就是“西洋紳MIX鄉(xiāng)紳”之流,玩起了中西合璧:“洋裝雖然穿在身,他心依然是鄉(xiāng)紳心,他的祖先早已把他的一切烙上余孽印”——名正言順地納妾娶小,從元配發(fā)妻之外的二姨太,恨不得一直排到第幾十名姨太太。正所謂,取其糟粕,去其精華,乃不知自己為何物。
約翰·亨利·紐曼在《大學理念》中說道:“從不使他人受苦之人幾乎成為‘紳士’一詞的定義”?!八c周圍的一切保持和諧而不是凸顯自己?!?/p>
“他最大的愿望是使每個人身心愉悅。他關心身邊的所有人:溫柔地對待羞怯者,親切地對待陌生者,寬容地對待無知者。”
“施人以恩,紳士從不放在心上;受人之惠,他卻念念不忘。除非迫不得已,他從不談及自己?!薄@種對紳士品質的概括,非常接近中國古代儒家的理想。西方之紳士,正如中國之君子,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就是這種溫暖的感覺。
羽西曾經(jīng)在她的一本書里這樣定義紳士:在各種場合知道怎樣做出適當?shù)男袨?,穿上正確的衣服以外(這只是表面的一部分),一個真正的紳士,就像英文gentleman一樣,先是一個gentle的人,會為別人著想,尊重他人,有愛心,誠實,永不欺騙別人,永不傷害別人,有文化,有風度,有奉獻精神。
不管“西洋紳”還是“鄉(xiāng)紳”,還都算是社會“閑達”人士,跟經(jīng)濟基礎無關,君子風范才是作為一個“紳士”的大前提。
正所謂:紳士者,權重者不媚之,勢盛者不附之,傾城者不奉之,貌惡者不諱之,強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從善者友之,好惡者棄之,長則尊之,幼則庇之,為民者安其居,為官者司其職,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此君子行事之準。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先做個方正的人,然后才可以說:我不是紳士,就是去往‘紳士’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