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多層架床栽培蒜苗技術(shù)
架床設(shè)置
架床用木料、秸稈、塑料薄膜、鐵絲和紅磚等搭設(shè)。溫室前后低中間高,前后部分搭設(shè)2層架床,中間部分搭設(shè)3層。用單磚砌成10厘米高的墻,墻間距為1.2—1.6米,然后用木桿搭成1-3米寬,長度不限的架床,木桿間距為20~30厘米。在第一層的基礎(chǔ)上,距第一層層面80-100厘米處用木桿綁架成80—90厘米寬的床。在每層都鋪上一層塑料薄膜,膜上蓋5—6厘米厚的沙壤土,并將土拍實。在架設(shè)架床過程中,一定要埋牢綁緊,防止架床坍塌。
栽培管理
蒜種選擇:選用瓣大瓣多、產(chǎn)量高、休眠期短、出苗和生長快的品種。
泡蒜挖莖:用30℃-50℃的溫水浸泡蒜種30小時左右,使蒜頭吸水膨脹。然后撈出瀝水堆悶12小時左右,再挖去蒜莖。如果播種面積大,浸種量多,也可提前一周播種不挖莖。
擺蒜壓土:每1平方米擺埋蒜瓣15千克左右,蒜瓣與蒜瓣之間擺得越緊越好,較大的空隙用較小的蒜瓣充實。蒜瓣擺好后,用細(xì)沙土在上面蓋3厘米厚拍實。
水分管理:用溫度不低于15℃的水澆淋蒜苗,栽培后至生長前期澆大水,苗高15厘米左右的中期澆中水,收割前3—4天的生長后期澆小水。澆水次數(shù)要視架床上的土壤干濕情況而定。
溫度管理:要保持大棚膜面的清潔,提高透光性,以獲得較多的光照時間。架床的溫度要求為齊苗前,白天為24℃-26℃,夜間為20℃-22℃;齊苗后,白天22℃-24℃,夜間18℃-22℃;苗高15厘米左右,白天16℃-22℃,夜間16℃~18℃;收割時,白天18℃,夜間12℃。
適時收割:當(dāng)蒜苗長到35厘米左右的高度,苗葉稍有傾斜時,為收割適期,此時應(yīng)及時收割。第一茬蒜苗收割后,采用以上同樣的管理方法,20天后又可長出新的蒜苗。當(dāng)新的蒜苗長至30厘米左右時可再次收割出售。如此循環(huán)管理與采收,可連續(xù)采收3—4茬。
蛋殻工藝品制作技衍
雞、鴨、鵝、鴣鶉蛋殼,一般當(dāng)作廢棄品丟掉,若加工成工藝品,則身價百倍。
一、制作彩蛋
選光潔、周正、無裂縫的蛋,用錐針在蛋殼上扎一小孔,孔位于較尖圓的一端,或選在經(jīng)繪畫覆蓋的部位。用注射器往蛋殼里緩緩注入空氣,拔出注射器,蛋清,蛋黃即排出,如此反復(fù)多次,直至排盡為止。用注射器向蛋殼內(nèi)注清水,然后排出清水,反復(fù)多次,洗凈蛋殼為止。洗凈外殼后晾干,取少許石膏粉將孔眼堵住,干硬后用細(xì)砂紙磨平。
繪制彩蛋,大致與畫面相同,意在筆尖,熟能生巧,懸腕握筆,以彩色繪制山水,禽獸、花卉之類。然后配上紅木座,將彩蛋立于架上,即成。
二、制作雕花彩蛋
挑選、抽空、清洗,堵孔同上法。另按下列工序制作:用筆蘸上熔化的石蠟,在蛋殼上描繪出圖案,要注意在需要保留蛋殼的地方涂蠟,不準(zhǔn)保留的地方留下空白。待蠟液冷卻后,把蛋殼浸放在米醋里6—8個小時,未上蠟的部分則蛋殼溶解在米醋里,上蠟的部分保持原來的樣子。從米醋里取出蛋殼,用清水沖洗,并放進60℃的溫水中,溶化石蠟,蛋殼上的圖案就顯現(xiàn)出來了。雕花后的蛋殼,再施上顏色,就成了更加絢麗、別有情趣的雕花彩蛋。
三、制作彩蛋吊墜
彩蛋吊墜是西方國家在圣誕節(jié)時大受歡迎的禮品之一。其中加工方法和一般的彩蛋加工方法相似,不同的是,在抽空時扎上對稱的兩個孔眼,從一個孔中注入空氣,蛋液即從另一孔眼流出。
繪制完成后,用絲線捆上一小截細(xì)棍并涂上乳白膠,順蛋殼的大頭從孔眼中捅進去,拉直絲線,細(xì)棍在蛋殼內(nèi)自然橫過來。然后在絲線上串一顆小珠子。另一孔眼用同樣的方法串上絲線,彩蛋吊墜就做成。如果以幾個吊墜串在一起,做成串墜,更為有趣。
點評:蛋殼工藝品成本低,易操作,但需要有繪畫功底或這樣的人協(xié)助??射N往工藝品、文藝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