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青年學生最喜愛的一種文學體裁。搞好詩歌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詩歌教學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字、詞、句等有關(guān)基礎(chǔ)知識,而且要從一個更高的角度——審美這個途徑去指導學生感覺作品那跳動于字里行間的深邃的思想、豐富的感情和精湛的藝術(shù)魅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抓住最突出的特點施教——把握意象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讀詩的基本功,提高詩歌的欣賞水平。
意象這一概念,有著不同的含義,一種是把它作聯(lián)合短語看,是主觀的“意”與客觀的“象”的統(tǒng)一體;另一種是把它作偏正短語看,著重客觀之“象”,“意”只是限定“象”的范圍。但不管是哪種,它總離不開客觀之物象??陀^事物一旦進入詩人的構(gòu)思,就帶上了詩人主觀的色彩,物象就變成了意象。因此,詩的意象主要是表達詩人的感覺和感情,而不是單純地反映客觀事物。
一首詩從字面看是詞語的聯(lián)綴,從藝術(shù)構(gòu)思的角度看則是意象的組合,所以詩歌教學的第一步就要把詩中的詞語還原成意象,讓學生感受到意象所蘊藏著的思想與感情。只有把握了意象,才能再現(xiàn)形象,進入意境,也只有把握了意象,再現(xiàn)了形象,進入了意象,才能真正理解一首詩,欣賞一首詩。
詩的意象主要有兩種表現(xiàn)方式:一是以意象抒發(fā)詩人的情懷,一是以意象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和意念。以意象抒發(fā)詩人的情懷,就是給情以可視知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使情對象化、直觀化、具象化。情感具有難以言傳的特點,詩人要抒發(fā)積壓在胸中濃烈的感情感染讀者,就要借助外物,以實寫虛,以意造象。這時所寫的物象就成了系在情感上的必然連帶物,也是情感的有力表現(xiàn)者,并且,這里的物象并不是作者要寫的目的,它只是一個情感的載體,讓無形的情變成有形的實的物象,讓讀者透過物象的可視的某種特點去理解不可視的情感。這種寫法實際上就是緣情狀物,移情入境的寫法,寫的是一種“有我之境”。詩歌教學就是要通過對這實體的意象的分析,去領(lǐng)會這些意象所蘊含的情感。
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詩中說“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這不僅寫出了康橋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是的,還有什么比新娘更使人留戀的呢?這個清麗的比喻更恰切地表達了詩人對曾在康橋生活的留戀,表達了現(xiàn)在離別時那依依不舍的心情。這些意象不僅在描摩景色,更重要的是,它是作者的情感對景物的外射。景著情之色,感情含而不露,感情的內(nèi)涵得到多向的輻射,情感就更形象生動,豐富感人了。
用意象來表現(xiàn)詩人的思想、意念,則是詩歌帶有普遍性的一種寫法。作者根據(jù)他所要表達的思想、意識的某些特征,在自然和社會生活現(xiàn)象中,捕捉具有與之相似或能載運思想、意識的具體物象來表現(xiàn),把某種思想、意識“移”到外在客觀的物象上加以表現(xiàn),化抽象為形象。這種寫法常常采用象征、比喻、含蓄等手法來表現(xiàn)。
意象的象征是通過某一具體的形象來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和意念。詩的主題不明確指出,而是通過意象的象征義揭示出來。如戴望舒的《雨巷》,全詩緊緊圍繞著“雨巷”與“丁香般的姑娘”,編織了富于濃重象征色彩的意象?!坝晗铩笔侨松缆返南笳鳎岸∠惆愕墓媚铩笔恰拔摇痹谌松缆飞献非蟮摹跋M钡南笳??!拔摇痹凇坝晗铩崩锕陋?、寂寞、彷徨、惆悵,是既不滿現(xiàn)實,又找不到出路的復雜內(nèi)心世界的流露。所以“丁香般的姑娘”只是夢中飄過,“靜靜地遠了”,“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不過,“我”仍在盼望著出現(xiàn)“結(jié)著哀怨的姑娘”。這又是詩人對理想、人生和信念的苦苦追求,也表現(xiàn)了空虛幻滅的感慨。這是一種“時代的苦悶”,是那個黑暗恐怖時代一部分懷著理想的青年的共同心態(tài)。
比喻是使詩歌語言形象化的最有效的表現(xiàn)方法之一。詩人為了增強意象的形象性,增強感情的強度,以簡短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意義,常常通過新鮮的比喻來擴展和強化他的思想和描述,以便于讀者有更清晰深刻的印象。如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中“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方面詩人以“沉舟”、“病樹”的意象來比喻自己,形象地表現(xiàn)了他“二十三年棄置身”,“命壓人頭不奈何”的不幸遭遇,使人產(chǎn)生深沉的惆悵、落魄之感;另一方面詩人又沒有沉浸在“沉舟”、“病樹”的哀傷中,并沒有被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壓垮,對世事的變遷和宦海的浮沉表現(xiàn)出豁達的襟懷。他認為個人沉淪算不了什么,相信社會總會發(fā)展,未來總會美好。像“千帆”竟發(fā)與“萬木”爭春這些意象的比喻,既形象又富有哲理,讓讀者更深刻地體味到詩人當時的思想和感情。
古人云:“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保▍菃獭秶鸂t詩話》)詩最忌思想淺露,空泛呼喊,一覽無余。詩人的思想、意是常常包容在實的物象中曲折地表現(xiàn)的。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首句寫到“君問歸期”而詩人答曰“未有期”后,接下去要寫的是羈旅的孤獨之感和思歸不得的愁苦之情,可詩人不直說,而是寫道:“巴山夜雨漲秋池”。這“夜雨”一意象就是愁情的寄托物,雨絲不斷,愁情不絕,綿綿的秋雨與綿綿的愁情交織在一起,彌漫于巴山的夜空,漲滿了秋池。詩中不著一“愁”字,而“愁”味盡含其中。所以“巴山夜雨”及“秋池”這些意象明明在寫巴山夜雨,卻又明明不僅僅在寫巴山夜雨。到此,讀者想到的比詩人寫的不知要豐富多少倍。這樣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表現(xiàn)出了意象含蓄的藝術(sh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