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SAT的考生都有這樣一個苦惱的問題:“為什么我做了很多題目,正確率卻始終停留在同一水平?”原因很簡單:SAT考試有太多SAT的思維要求、偏好、模式,而這些要求、偏好和模式絕大部分是和在中國內(nèi)地受教育的學生所習慣的格格不入的。因而要想在SAT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就應按以下步驟來備考:
1. 背誦足夠的詞匯(約1萬以上)。
2. 學習SAT考試要求的思維模式。
3. 找到SAT各題型正確的解題密鑰。
4. 通過練習,熟練運用解題密鑰,提高正確率。
詞匯的背誦是基本功,SAT的思維模式我們之前已經(jīng)給大家介紹過,在這里我們重點為大家介紹SAT客觀題的解題密鑰。本期先來看SAT的句子改進題(Sentence Improvement)。
句子改進題的形式如下:給出一個句子,并且其中有一個部分劃了線,下面給出A、B、C、D、E五個選項。其要求原文一般為:Part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 is underlined; beneath the sentence are five ways of phrasing the underlined material. Select the option that produces the best sentence. If you think the original phrasing produces a better sentence than any of the alternatives, select choice A. 即要求考生來判斷五個選項中哪一個替換題干中的劃線部分后會使句子表達更好。其中,A項和題干中的劃線部分完全一樣,如果認為題干原句最好,則選A,保留句子原貌。如果認為B、C、D、E比原來的劃線部分更好,就選擇其中一個,改寫句子。
絕大部分考生在做選擇時,一般都說不清楚為什么選擇了其中某個選項而放棄了另外幾個,如果一定要他們講出點理由,往往是如下兩種:
“讀下來我就是感覺這個選項好?!?/p>
“我用排除法排除了另外幾個?!?/p>
但事實證明,上述兩種做法并不是解SAT句子改進題的關鍵所在。那句子改進題的解題密鑰到底是什么呢?
小柏老師推薦的是“尋找唯一”法則。解題思路如下:每個句子改進題的題干都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語意,其主語和謂語是唯一的。句子有主語而沒有謂語是不對的;有謂語沒有主語也不對,而主語和謂語不止一對也是不對的。因而在解任何一道SAT的句子改進題時,都要花精力先去尋找這個句子的主語和謂語——往往在這個尋找過程中,解決這道題的方案就會浮現(xiàn)出來。一起來看下面的例題。
例題1
Upon its completion in May 1883, the Brooklyn Bridge, a steel suspension bridge linking Brooklyn to Manhattan as the longest bridge in the world.
A. to Manhattan as
B. to Manhattan, and was
C. and Manhattan, was
D. with Manhattan, it was
E. with Manhattan, as it was
【解析】答案為C。對這個答案,很多同學有疑問:這么改是不是因為to 和and有差別,或者link后只能接and而不能接to,導致需要將原來的句子改成C?其實,類似這樣的想法都是在已知正確答案的角度再反過來解釋的,但實際解題時是絕對不可能這么想的??吹竭@個題時,大家應先分析整個句子的結(jié)構,問自己:這個句子主語在哪里?謂語在哪里?這樣一思考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原句存在問題了:“the Brooklyn Bridge”顯然是這個句子的主語,但原句中卻沒有它對應的謂語。因此,這道題需要改進(排除A),并且改進的方向就是給原句找謂語??v向比較一下B、C、D、E四個選項,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改變后的句子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有逗號。這個逗號很重要,只有出現(xiàn)了這個逗號,才可以將原句中“a steel suspension bridge linking Brooklyn ________ Manhattan”變成插入語,才可以在這個逗號之后寫出這個句子的謂語。分析到這里,答案很明朗了,選C。因為如果選B的話,跳過“a steel suspension bridge linking Brooklyn to Manhattan”這個插入語,主語“the Brooklyn Bridge”和謂語was之間居然有一個and,顯然是不對的;而D和E中的it,則使得句子多出了一個主語,顯然也不對。
例題2
Rote learning (死記硬背), the process of memorizing by repetition, is how many young children learn the alphabet or the multiplication tables.
A. is how B. is used for whenC. this is how
D. the wayE. which is used when
【解析】答案為A。先來分析句子結(jié)構,主語顯然是“Rote learning”,兩個逗號之間的“the process of memorizing by repetition”顯然是主語的同位語,謂語顯然是is,is后面顯然是how引導的一個表語從句。主語、謂語唯一,句子結(jié)構完整,不存在錯誤,無須修改,故選A。研究一下錯誤的B、C、D、E項可以對出題人想要考查的方向有更好的把握。如果選了D、E,句子就沒了謂語,顯然是從正確改成錯誤,大錯特錯。如果選了C,則句子主語不唯一,錯誤。如果選B,“is used for”中的for是介詞,后面即便要接從句也應接名詞性從句,而不可能是when引導的狀語從句,錯誤。由此可見,僅僅通過分析句子結(jié)構,明確成對的主語和謂語既然已經(jīng)出現(xiàn),句子自然不需要修改。
回顧一下這道題的思路切入和最后解答,就是圍繞著唯一的這一對主語謂語的尋找,找原句,沒有謂語,怎么辦?修改成有謂語的就可以了。再來看兩個例題:
例題3
At the airline, their pilots were angry with the prospect of seeing their pension plans replaced with less generous versions, vowed to use legal means to fight such a move.
A. At the airline, their pilots were angry with
B. The airline's pilots had anger because of
C. Pilots at the airline, angered at
D. It angered pilots at the airline,
E. Their pilots, angry at the airline for
【解析】答案為C。好多同學一看這道題就懵了,不知道句子結(jié)構分析該從何下手。別著急,根據(jù)SAT的提示公理* ——SAT試卷上,但凡沒有特殊標注的地方,必然都正確。沒劃線的“vowed to”肯定是正確的。它很顯然是個動詞短語,而前面的“the prospect of...”顯然和其沒有任何關系,排除“vowed to”是過去分詞作定語的可能,判定其正是句子的謂語所在。同時,“vowed to”前沒有任何并列連詞,排除其和其他動詞(短語)并列作謂語的可能。根據(jù)前面講到過的“尋找唯一”法則,“vowed to”是這個句子唯一的謂語,所以,前面的“was angry with”必然錯誤,排除A項。我們改進這個句子時,重心就在變“was angry with”為非謂語,找出句子的主語。B、C、D、E四項中,只有C、E兩項符合這一要求,但E項中的their是代詞,前面卻并沒有和其對應的對象,指代不明,故不選。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解SAT句子改進題的“密鑰”就在于尋找唯一的一對主語和謂語。用好這個“密鑰”,解SAT句子改進題就會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