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們給我們當今的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最為著名的就是一些史前時期的巖畫。其中以歐洲的西班牙等地的巖畫較為出名。其實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當?shù)氐耐林艘苍鴦?chuàng)作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巖畫藝術品,這些作品中展示了動物、人類、神靈和一些至今尚不明白其內容的奇怪符號。這些藝術品直到1788年英國人來到澳大利亞后才被發(fā)現(xiàn)。大約20年前,澳大利亞一位科學家雷·諾里斯攜妻帶子到悉尼北邊的庫靈蓋蔡斯國家公園散步,被那里的巖石上的奇怪圖案所吸引。后來有人告訴他巖畫中大群的袋鼠代表昴宿星團,他想要知道這樣的說法到底有多少證據。這些年來,諾里斯便開始打聽有關這些與天文學相關的傳說,甚至聽說了這樣的說法,澳洲的土著人或許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家。
作為一個天體物理學家,諾里斯對天文學史情有獨鐘。但是直到3年前,他才對這些傳說進行驗證。他的好奇心很快就成了一種有趣的研究計劃,只是在最近幾年,人們才逐漸認識到許多土著文化都與天文學中的許多知識有密切的關系。我們不應該感到驚訝,如果你生活在澳大利亞內陸地區(qū),每天晚上注視著浩渺無際的銀河,廣袤漆黑的天空,此時當然知道夜空對誰都是最重要的。這是人們了解這一世界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的400多種文化中的大多數(shù),包括了這種信仰,即這個世界是由他們的祖先的靈魂在“夢”中所創(chuàng)造的,這些靈魂把各種符號留在我們身邊,給我們的生活做指導。如果誰了解了這些符號,那他就能完全了解這個世界和生命的意義。因此,可以毫不驚奇地說,夜空中包括了許多這種符號。例如,一顆恒星或星座的出現(xiàn)就能告訴我們,什么時間遷移到一個新的食物豐富的地點。當天琴座在3月出現(xiàn)時,在維多利亞那里的布龍土著人就知道應該馬上建造他們的藏身之所了。而在每年10月天琴座見不到時,鳥類就該下蛋,他們開始收集。澳洲北部的阿納姆地的尤恩古土著人懂得角宿一(室女座α星,是全天第16顆亮星)在太陽落山后正好出來,這時就可以準備收獲萊卡果了。而天蝎座一旦出現(xiàn),印度尼西亞一帶的漁民將要到來。
有時,這些有關天文學的主題被刻在石頭上。從澳大利亞南部的恩高特土著人的遺址來看,標記符號被刻在石頭表面,有太陽和月亮的圖案,據說是記載著月亮的運行周期。在維多利亞地的Wurdi Youang的土著的石頭擺放成圈,似乎標志出在夏至、冬至以及春分和秋分時白天太陽所在的位置。
但是在悉尼的巖畫有什么內容呢?有天文學的概念嗎?在1788年第一艘艦穿船到悉尼后,總督菲力普探索了這一地區(qū),并且注意到古靈蓋土著的友好。在之后兩年的探索中,大多數(shù)人都因患天花而死亡。在后來幾十年中,這里剩下的土著又被外來定居者驅逐到別的地方去了,也沒有人想到問他們有關巖石雕刻或繪畫的事。而現(xiàn)在的人們只能通過巖畫本身來解釋這里的古靈蓋土著的故事。
天空中的鴯鹋
在一個溫暖的秋季的傍晚,找一個遠離城市燈光污染的地方,讓人羨慕地看到壯觀的銀河從天的一頭貫穿到另一頭。尤恩古土著人認為,這是一條巨大的“河流”?!昂影丁眱蛇叾加兴麄冏嫦鹊臓I火(實際上是星云)?,F(xiàn)在看到的南十字座(根據布龍土著人的傳說,這是一棵樹上的一只負鼠),而它的左邊的黑云則是天文學家所稱的“煤袋”(銀河邊的黑暗區(qū)域),這里也是新恒星誕生的地方。但是對許多澳洲土著人來說,這是最著名的星座之一,也就是“天空中的鴯鹋”?!懊捍贝眸嶐诺念^,延伸到其左邊就能看到它長長的黑脖子、圓身體,最后是它的腿。這是一個壯觀的景色。
在庫靈蓋蔡斯國家公園接近ElvinaTrack的地方,就有有關鴯鹋的巖石雕刻。它的腿向后拖著,這一動作在真正的鴯鹋身上是不會出現(xiàn)的。但是悉尼科學院的一位學者修·凱恩斯幾年前指出,巖石畫上的鴯鹋與“天空中的鴯鹋”形狀完全相同。這可能是一種近乎瘋狂的思索,直至你驚奇地注意到,“天空中的鴯鹋”佇立在那里的樣子。正確的方位正好是現(xiàn)實中的鴯鹋下蛋的季節(jié)。為了做比較,諾里斯決定讓其從事專業(yè)攝影的兒子拍一些照片,因為要拍出這些巖石雕刻是需要一定技巧的。由于巖石紋理在自然條件下的侵蝕顯得不是那么清晰可見,最好就是日出或日落時拍照,這樣紋理的層次容易看得清楚。最終諾里斯的兒子所拍的其中一些照片在2007年8月獲得了英國《新科學家》雜志評選出的尤里卡科學獎。在這個巖石雕刻的鴯鹋旁邊還有一個似乎足外翻奇怪的半人形圖案,據說是叫做巴拉姆蘭,這是古靈蓋土著人心目中的創(chuàng)世英雄,與拜阿密這個許多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土著文化中的創(chuàng)世英雄有關系。有關這兩個創(chuàng)世神的記述留下的不多,但是或許我們能從這些巖石藝術品中更多地了解一些有關這兩個澳洲土著人心目中的神。
太陽、月亮、食
在大多數(shù)澳洲土著人的文化中,月亮是代表雄性的,而太陽是代表雌性的。例如,澳洲遙遠的北部的阿納姆地的尤恩古土著人就認為,太陽是個叫瓦魯?shù)呐?,每天都要持著燃燒的火炬在天空從東走到西,給地球帶來光明。而隨著太陽向西走下地平線,太陽女神瓦魯就會熄滅火炬,開始長時間的地下之旅直到第二天早晨回到東方。
而月亮是個男人叫做恩卡林基,最初是個懶惰肥胖的男人(這與滿月有關),總是期望別的人喂養(yǎng)他。他的妻子用斧子砍打他,因而造成了虧月。
月亮為了逃避妻子的追打,爬到了一棵大樹上,但是受了致命的傷、死亡,又出現(xiàn)了一個新月亮。在三天之后,他又從死亡中起來,逐漸恢復了原樣,形成了彎月。兩周之后,他又成了一個大胖子,他的妻子又打他,因此這一周期繼續(xù)每月循環(huán)往復周而復始。直到月亮男人第一次死亡,照土著人的觀念,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死的。但是,月亮男人會詛咒人類和動物死亡,只有他能夠死而復生,而對人來說,一旦死了就不會復生。另外,這些尤恩古土著人的故事還能解釋潮汐和月亮之間的聯(lián)系。隨著月亮從地平線上的升起,月亮的滿或虧產生潮汐,當滿月時潮汐高,半月時潮汐就低。沃爾皮里土著人對日食的解釋是:因為月亮男人愛上了太陽女人,故而用東西遮住了她。另一方面,月食則是太陽女人努力擺脫月亮男人的那種愛,她不斷試圖通過天空上一條曲曲彎彎的路線來擺脫。從這些土著人的傳說來看,我們就會知道傳統(tǒng)的土著人很久以前,就已經知道了月亮比太陽更復雜的運行路線,也已經描繪出了它們相遇時會發(fā)生月食或日食等天象。
后來之所以再去觀看庫靈蓋蔡斯國家公園中的巖石雕刻,是因為巖畫上的月牙般的圖案。過去考古學家曾解釋說是一種飛去來器。但是,進一步觀察就會暗示著不同解釋。這個巖石上的圖形所示的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上方天空中好像是一個飛去來器。那么為什么一個巨大的飛去來器在他們的頭上飛行呢?通常這種東西是不會兩頭都是尖的,一般是兩頭筆直的,而不是單一的弧形的月牙狀,這似乎讓諾里斯發(fā)現(xiàn),很有可能這種形狀代表新月。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考慮,這又有可能是月食。如果這幅巖化畫代表是月食,那么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男人(月亮)站在女人(太陽)的前面,有局部遮擋住她。也就是說,像土著人所認為的那樣月亮愛上了太陽。
或許,澳洲土著人的原始文化會對我們今天的天文現(xiàn)象的解釋,有一些什么大的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