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阿波羅”登月是個騙局的人,總是會將“阿波羅”登月的照片拿來檢查一下。而相信登月確有其事的人,則會旗幟鮮明地指責這些質(zhì)疑,后面會涉及這些問題。從文中能了解到一些與照片無關(guān)的指責。
質(zhì)疑與回應
不相信登月的人們就那些明顯在月球上拍攝的照片和影片提出了各種問題。一些照相技術(shù)方面的專家(即使是那些與NASA無關(guān)的專家)對此做出回應,他們認為盡管這些照片有些違反人們的直覺,但卻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人們所期待的那種真實的登月情景,完全不同于人為假造以及攝影棚中拍出的影像。相信登月是騙局的人們還認為,可能是那些“泄密者”故意利用這些照片來提高NASA的受關(guān)注程度。
十字準線的問題
在有些照片當中,十字準線似乎在物體的后面,而它原本應該在前面,好像照片被改過了一樣。
在照相學中,由于存在著膠片乳膠中的飽和效應,淺白色(十字準線后面的對象)使得黑色的對象(十字準線)看不見了。原本應該是黑色的膠片微粒因臨近的亮色微粒而感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十字準線被迅速吸收掉,該飽和效應就不會發(fā)生,這也成為證實照片真實性的證據(jù)。試圖修改已有十字準線的照片會使得照片合成更加困難。
在奧爾德林那張“經(jīng)典”的照片中,十字線(印刻在照相機上的十字準線)太淺了。在所有的圖像上,十字準線的位置都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圖像上較淺的十字線只能說明該圖像被裁剪過了。這一現(xiàn)象甚至也出現(xiàn)在NASA發(fā)行的70毫米的復制幻燈片上,70毫米的幻燈片原本可以展示整幅完整的圖像。認為照片為偽造的人們說,原本完整的幻燈片之所以需要裁剪,唯一的解釋就是為了制作出以假亂真的照片,這就像是在為拍攝搭建一個舞臺背景一樣。
原來照片中位于右下方的印有資料來源(ASll-40-5903或AS11-40-5903高分辨率)的部分被截掉,只留下奧爾德林的圖像。不僅如此,奧爾德林宇航服上的天線也被裁掉,只留下很少一部分。復制的幻燈片沒必要成為原照片的完全復印件。公開發(fā)行的照片是在NASA獲得膠卷后的幾個小時之內(nèi)對原照片進行剪裁和重新組合之后的版本。NASA出于美學的考慮,在發(fā)行的大多數(shù)照片的上邊另外添加了黑色空間。
在其他照片中,十字線并非直線,或者出現(xiàn)在“錯誤”的位置,這表明照片被修改過。
揭露照片造假的網(wǎng)站Clavius.org解釋說,那些提出有人利用“錯誤的”十字線來修改照片的陰謀論者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往往是自相矛盾的,在有合理解釋的情況下,一般也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解釋這種“不一致性”。尤其是這些影印版照片通常會被裁剪和旋轉(zhuǎn),這就會讓人產(chǎn)生十字線偏離中心或者“不直”的幻覺。
照片中都沒有星星
拉爾夫·雷內(nèi)指責說,在沒有時間和取景器功能欠佳的情況下,只要適當聚焦和曝光,都會拍攝出比預期效果好得多的照片。
宇航員都受過如何使用傳動裝置方面的訓練,擺姿勢和拍照被提前計劃為任務的一部分。NAsA只選擇效果最好的照片公開發(fā)布,并對有些照片進行了裁剪使得合成效果更佳。在“阿波羅”宇航員拍攝的數(shù)千張照片中,有許多照片在曝光、聚焦和圖像合成方面存在瑕疵。在《“阿波羅”月面活動日志》中能夠看到許多這樣的照片。照片都是用配有蔡司鏡頭的哈蘇高品質(zhì)相機拍攝的,用的是70毫米膠卷。
相信照片造假的人們經(jīng)常指出照片中沒有星星。尤里,加加林(1961年首次進入地球軌道)表示,星星相當耀眼。這些人認為,NASA之所以公布這些不含星星的照片是為了防止天文學家利用和鑒別這些照片,通過比較照片中星星在天空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在不同觀察點形成的視差來判斷這些照片是在地球上照的還是在月球上照的。
從航天飛機、“和平”號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地球上拍攝的觀測照片,甚至是在夜間進行體育項目時拍攝的照片上,也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過星星。從地球和月球中的太空觀察到的太陽就像是在地球上正午觀察到的晴朗天空中的太陽一樣明亮。因此,在這樣的拍攝條件下,將照相機設(shè)置為日間的曝光模式,加快快門的曝光速度,防止膠卷曝光過度。星星發(fā)出的微弱的光線無法讓膠卷感光(這一效應即使在地球上也可通過在夜間一個明亮的停車場觀察星星的實驗得到證實。只能看到最亮的幾顆星星,用手在眼前擋下光線,也只能看清楚一點??苹秒娪昂碗娨暪?jié)目讓人們在這個問題上產(chǎn)生了混淆,認為空間中的星星在任何光線條件下都是可見的。這里演示的是如何調(diào)節(jié)照相機的光圈和快門速度將原本亮的背景拍成墨水般的黑色。人們的眼睛也會有同樣的視覺反應)。參與“阿波羅”任務的每位人員都看見了星星,但不走運的“阿波羅13”號卻是個例外。由于氧氣和水蒸氣在航天飛機的周圍形成了一層薄霧,這讓他們無緣從太空中觀賞星星。一般觀測星星是為了導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時也可通過艙室中的窗戶觀察星星。觀察星星的時候,觀測者的視野中不能有任何太陽光線。
從太空中看到的星星并非更加明亮。作為專業(yè)的天文學家和曾經(jīng)兩次飛人太空的航天飛機的宇航員羅納德·A.帕瑞斯表示,他在太空中幾乎看不見星星。他必須關(guān)掉航天飛機上所有的燈才能勉強看見它們。
由于航天飛機上限制有效載荷,這使得無法將望遠鏡這樣的設(shè)備運送到月球上去。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恒星攝影發(fā)揮不了(科學的)作用。然而,即使沒有這些設(shè)備,月球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觀測平臺,能夠為人們提供許多有利的觀測條件。月球上幾乎不存在大氣層,這就意味著許多波長的光線都能成像,而這在地球上是無法實現(xiàn)的。1972年4月21日,“阿波羅16”號的宇航員在月球表面使用特殊的遠紫外線照相機照下了這些曝光時間較長的照片,第二張照片有一些星星的跡象。有些照片將地球設(shè)置在魔蝎星座和寶瓶星座的背景之下。比利時、英國、荷蘭的聯(lián)合衛(wèi)星“TD-1”號隨后搜索了天空中紫外線強的星星,“TD-I”號從最短的傳輸頻帶獲取的數(shù)據(jù),可以與來自“阿波羅16”號的照片進行細致的比對。
由于所使用儀器的角分辨率的原因,限制了對視差的確定。迄今為止,采用的最先進的專用設(shè)備(依巴谷衛(wèi)星)的分辨率達到了毫角秒的水平。將地球環(huán)繞太陽的軌道直徑作為基線(每6個月對圖像做一次對比),使得對星星的視差測量距離延伸至大約1000秒差距。然而,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只是此基線的近千分之一,這就意味著探測范圍縮小到只有約1秒差距。這比地球與最近的恒星(人馬座α星)間的距離還要短。再者,考慮到使用傳統(tǒng)照相機照出來的圖像的分辨率要比依巴谷衛(wèi)星照出的圖像分辨率低得多,因此此類測定一概不予考慮。
宇航員艾倫·謝潑德總結(jié)他在“阿波羅14”號任務中完成的第二次艙外活動時,用膠卷如實地記錄了下來。通常在白天的情況下,無論是從地球、月球、軌道,還是金星(比其他任何星星都要亮得多)上,人們用肉眼是無法看見星星的。當謝潑德準備登上階梯回到“心大星”號登月艙時,他注意到了在地球的旁邊如新月般的金星發(fā)出耀眼的光芒。他用掛在胸口的哈蘇相機拍下了一系列照片,曝光時間大概都是1/250秒,只是在F制光圈上有所調(diào)整。由于離太陽較近并且完全被云層覆蓋,金星的表面亮度要比地球高得多,因此在天空十分晴朗的情況下,大白天就能用肉眼看見它。謝潑德仰望月空能更清楚地看見它,并輕松地將其記錄于膠卷上。
在“阿波羅11”號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尼爾·阿姆斯特朗表示,當他在月球表面或者處于月球受日照的一面時,完全無法看見星星。由于任務時間表會發(fā)生改變,無法預期地球和金星間的相對位置。因此,這一發(fā)現(xiàn)就成為證明這些相片確實是在月球表面拍攝的證據(jù)。
光影顏色和角度不一致
月球上的陰影比較復雜,這是因為有幾個光源的緣故:太陽、地球和月球本身。從這些光源發(fā)出的光線被月球上的灰塵散射到各個方向上,也包括陰影部分。此外,月球的表面很不平坦,投射到環(huán)形山和山丘的陰影,與相信是騙局的人們所持的簡單預期有所不同,會顯得要么長一點,要么短一點或者扭曲了。更重要的是,透視效果也產(chǎn)生了作用,尤其是在粗糙或者成一定角度的地面上。這就會在兩個極為接近的物體之間形成不平行的陰影,這種情況在地球上隨處可見,比如籬笆或者樹。最后,使用中的照相機安裝了廣角鏡頭,這自然會產(chǎn)生“魚眼”般微妙的扭曲效果。
事實上,在對人們認為相同的背景進行具體的比較時,會發(fā)現(xiàn)山丘的相對位置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而這些山丘原本應該位于取景的位置。視差效應清楚地表明,圖像是從登陸現(xiàn)場附近完全不同的地方拍攝的。
當有些圖像是在附近的地點取景時,有些人會認為背景的外觀是相同的,只是前面的景物發(fā)生了變化。他們還詳細說明這些變化的原因:這就類似于在地球上看遠處的山一樣,你如果從距離山幾十米以外的地方來看,前景自然就不同了。
此外,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層,很遠的物體會看起來更清楚,似乎距離更近。在一些照片中顯得很近的山,實際上有好幾千米高,距離10千米~20千米遠。在距離如此之遠的背景上所發(fā)生的變化是十分細微的,人們可能會誤認為根本沒有變化。
月球也比地球要小得多,習慣于地球環(huán)境的觀測者會發(fā)現(xiàn),從月球上拍出的地平線比從地球上拍出的地平線要短得多(例如身高1.7米的人站在一塊完全平整的地面上,看見地球的地平線有4.7千米長,而月球的地平線僅有2.4千米長)。這會導致人們對圖像眾說紛紜。
在邁克·巴拉所著的《誰為“阿波羅”哀悼?》一書中揭露了一個特例。月球上沒有霧氣幫助判斷距離,而且由于月球比較小,其地平線最遠距離也比地球上的地平線短得多。這限制了同一物體在相隔數(shù)千米的不同鏡頭中成像的范圍。
在月球上的一塊平坦的區(qū)域,地平線的距離≈平方根(2×月球的半徑×觀測者的身高)
月球的平均半徑為1728千米,我們大可以假設(shè)宇航員手持照相機距月球表面1.5米高。
用這些數(shù)字可以很容易計算出距離為5.1千米,這個距離就鏡頭中表現(xiàn)的地形特點而言似乎足夠遠了,而且鏡頭表現(xiàn)的是相隔一定距離,而并非是相隔“數(shù)千米”。如果他們未能提出有關(guān)拍攝和地形的特別信息,就不會得出確切的答案。
大量的照片
如果將“阿波羅”任務中艙外活動時拍攝的所有正式照片的總數(shù)除以艙外活動的所有時間,就可以算出平均每分鐘拍1.19張照片,即每50秒1張照片。除去花費在其他活動中的時間,“阿波羅11”號任務中平均每張照片用時15秒。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中拍攝的許多地點其實相隔數(shù)千米遠,穿行其間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更麻煩的是宇航員還穿著笨重的增壓服。因此,照相機既沒有安裝取景器,也沒有安裝自動曝光設(shè)備,也就是說想要照好的照片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
在這樣的條件下,最好能1秒之內(nèi)拍攝2張照片。照相機是用支架安裝于他們宇航服的前面,他們可以直接在前面取景,不需要取景器。而且,這些照片中許多是立體重疊照或者成套的全景圖像,一張接著一張快速拍攝而成的。《“阿波羅”圖像集》中有“阿波羅11”號任務中拍攝的121張照片,這些照片都是在月面行走時拍攝的——每張用時不超過1分鐘。此外,如果順著看這些照片,你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許多照片都是快速連續(xù)拍攝的。這里有一張“阿波羅11”號任務中拍攝的月面照片的列表和一幅標有它們拍攝地點的地圖。在地圖中,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照片是從相似的地點拍攝的。
拍到物體的照片
看看后來幾個版本中的近照,在巖石和月面上好像有兩個類似于“C”形狀的物體(在NASA編號為AS16-107-17445和17446的照片中能看見這塊巖石)。這些成為“支持者的連續(xù)性標志”。相信相片造假的人認為,公布的第一批照片確實含有這些標志,而后來公布的照片可能經(jīng)過修改。這些“C”形的物體最有可能是印刷時留下的瑕疵,而且是照相機的原版膠卷中所沒有的,只是出現(xiàn)在后來的一些AS16-107-17446復印版本中(不包含17445的版本)。我們可以了解到,有人提出將一張發(fā)到NASA網(wǎng)站上的印刷版照片放大,會發(fā)現(xiàn)這個放大的“C”形物體是落在放大器鏡頭上的一根卷曲的毛發(fā)。以下是有關(guān)照片:
化名為羅納德的澳大利亞佩斯市的一位居民說,她在一個畫面中看見一個軟飲料瓶,后來的一些版本中將其刪掉了。
事實上,雖然最先看到這個影片的應該是澳大利亞的觀眾,但是只比休斯頓早6秒??梢哉f,休斯敦方面沒有足夠的時間對這個宇航員踢過來的瓶子制作一個令人信服的疊印,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去除掉這個被人踢過來的瓶子。
從月球上傳輸信號時,需要使用不同于普通電視信號類型的視頻信號,還要設(shè)置照相機上的顯示屏將其轉(zhuǎn)化為標準視頻,這一過程被稱為屏幕錄像。這一過程很容易增加監(jiān)視器玻璃鏡與照相機鏡頭之間反射的幾率。在錄制播出視頻的整個過程中,在圖像的加亮區(qū)可能會出現(xiàn)重影反射的情況。有分析表明,照片中的一個光學物體很明顯是由屏幕錄像轉(zhuǎn)換系統(tǒng)中的反射造成的。在拍攝中,它的運動正好反射到了奧爾德林拍攝的照片上。
一份直接來自NASA的MPEG格式的視頻片段,確實反映出與發(fā)生的重影相吻合的物體——雖然沒有一個明顯類似于任何一種瓶子。由于所使用的錄制設(shè)備的質(zhì)量,的確很難在影像上發(fā)現(xiàn)一個散落的瓶子,即使有人告訴你應該找什么,在哪里找以及什么時候找。
羅納德的真實身份被保密,她的聲明只被一個發(fā)起單位轉(zhuǎn)播。這個單位稱,羅納德在聲明中清楚地提到,她必須“熬夜”才能看到登月的現(xiàn)場直播。從這一點當中可以發(fā)現(xiàn),她要么不是澳大利亞人,要么對登月情況知之甚少,因為那些觀看了登月直播的澳大利亞人都回憶說,登月直播是在澳大利亞的白天進行的。這一事件是當天的頭條新聞,也是小鎮(zhèn)乃至世界上人們談論的焦點。這需要極強的想象力,否則人們無法相信怎么會有人在見證這一壯舉的時候會如此粗心地將時間記錯,卻將片子中一眨眼就過去了的瓶子記得這么清楚,并由此對人類確實登上了月球這一鐵的事實提出質(zhì)疑。
西澳大利亞人比“世界上其他人”都提前看到了這一影片的說法從技術(shù)上來說也存在錯誤,因為這一說法沒有考慮到澳大利亞其他位置的居民。如果提出的這一問題是對原問題的又一佐證,那么這也只是對該事件具體細節(jié)的又一次掩飾而已,對他們并沒有多大好處,只能說明他們對澳大利亞缺乏應有的了解。
帕克斯市將廣播時間設(shè)置為12時54分,西澳大利亞的時間比澳大利亞東部標準時間延后2小時,因此在那里,任何現(xiàn)場直播都會在當?shù)貢r間11時左右收看到。當然,我們可以假設(shè)羅納德確實是在很晚的時候觀看的直播,而她收看到節(jié)目的時間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人的時間的原因,我們也可以用合乎邏輯的方式推斷:這一定是因為直播的時間被改了。而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未能發(fā)現(xiàn)這一異常。
然而,不難證實,錄像帶技術(shù)在1969年還未得到廣泛運用,操作起來很麻煩,價格昂貴而且需要專門操作知識。那個時候,膠卷仍然是主要的儲存媒介,即使是專業(yè)的電視廣播也要用到它。如果要改用錄像帶,就需要更換價格高昂的設(shè)備,這對于那些沒經(jīng)過深思熟慮就隨意尋求改變的人來說是不太可能實現(xiàn)的。
公布了一張明顯修改過的照片
1994年,艾倫·謝潑德和德克·斯賴敦出版了一部名為《向月球發(fā)射》的精裝書,其中有一張照片是關(guān)于謝潑德和另一名宇航員在月球上打高爾夫的情景。這張照片明顯是假的,當時只有他們兩個人,誰為他們照相呢?!照片本身也很粗糙,例如像柚子一樣大的高爾夫球,但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卻像是一張真照片一樣。
照片中另一名宇航員位于經(jīng)過掃描的電視實際圖景照片中的中間“折疊”部分。這些照片沒有出現(xiàn)在1995年的英國平裝版本中。這樣的照片只可替代電視監(jiān)視器中的現(xiàn)存真實圖像,書的編輯們認為這些真實圖像上的顆粒太過明顯,以致無法用作書中的圖片部分。
將照片AS14-66-9276左右顛倒就獲得了現(xiàn)在的登月艙及其陰影的照片。站在右邊的宇航員是將照片AS14-66-9240左右顛倒以后產(chǎn)生的結(jié)果。站在左邊的宇航員是將照片AS14-66-9241左右顛倒并移動了電視攝像機之后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旗子來自照片AS14-66-9232或其中類似的一張照片。有些設(shè)備來自類似于AS14-67-9361的照片。增加了高爾夫俱樂部、球及一些陰影。
謝潑德打到第一個球的底部,然后十分干凈利落地擊出第二個球。休斯頓和謝潑德開玩笑說:“嗨,這就像是我打的一擊曲球?!鼻蚴怯刹痪鶆虻臍饬髯饔糜谇蝮w而形成的,沒有空氣就無法形成。
球只滾動了幾米。謝潑德還表示,第二個球滾動了“好幾千米”遠(跑出了電視播出的鏡頭),這就和評論曲球一樣,明顯是一個笑話。謝潑德后來說:“我認為使用同樣的桿頭速度,球至少可以飛出6倍遠。這里絕對沒有阻力,如果你碰巧打出了一個旋轉(zhuǎn)球,球不會走曲線或弧線,因為這里沒有空氣讓它旋轉(zhuǎn)?!?/p>
在一些照片中似乎有“熱點”
相信相片造假的人稱,這就像是在很近的地方使用一個巨大的聚光燈一樣?!鞍⒉_12”號宇航員皮特·康拉德說:“太陽很亮,就像是有人用聚光燈照在你的手上一樣!告訴你,這種感覺確實難以形容,就像是某個人在打一個非常亮的聚光燈!”工程師簡·倫德貝爾格在評價有關(guān)奧爾德林的一張照片時說:“是的,他好像站在一個聚光燈下,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蛟S你應該去問問阿姆斯特朗。”
康拉德談論太陽
月塵反光的方式與街邊標志和濕草的反光方式相似——大量的光線被反射至光源(此處光源為太陽),而并非像泥土和沙一樣將光散射至各個方向。這種情況在地球上也可以觀察到,這就解釋了為何滿月比半月明亮不止2倍。這一效應解釋了含有攝影師自己影子的照片中為何有熱點。
阿姆斯特朗身上的宇航服有一部分被太陽光照亮了,而這一反射光正好照到了站在梯子上的奧爾德林的身上,從而在照片中形成了熱點。
有關(guān)“熱點”的問題還在進一步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