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藥物一樣。都能表現出一定的性能,單從食性上來說,它就有寒、熱溫、涼的不同,應該結合不同疾病、不同體質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選擇。
“食療”乃“飲食治療”之簡稱,是指以食物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當然也有用食物來調養(yǎng)體質、強身健體的,這稱為“食養(yǎng)”。這在我國是十分普通的,一般家庭常會配煮一些飲食來進行食養(yǎng)或食療。如在夏天經常會吃一些百合綠豆薄荷湯來清解暑熱;冬天喜歡用紅棗、枸杞、花生、桂圓、白扁豆、赤豆熬制臘八粥進行溫補。臨床上也向病人推薦一些適合的食療方法來輔助疾病的治療。例如讓胃寒不適而舌苔不膩的病人飲生姜紅棗湯;建議小腹冷痛而大便稀薄的婦女吃五香羊肉羹,常能收到滿意效果。還有五更泄瀉的病人,每至清晨,即會發(fā)生腹痛腹瀉,經常食用冰糖五果羹(將紅刺、桂圓及枸杞加冰糖煮十分鐘,再將切碎帶皮生梨和去皮香蕉加入,熟后進食),可以改善其脾腎陽虛的體質,病情也會得到逐漸改善??墒牵恳粋€病人應該選擇哪種食療方法,也不是容易的事,弄不好適得其反,影響病體的康復。因此,施行食療必須十分謹慎,最好是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如果在參考有關食療書籍后自我進行,應該從小量開始、嚴密觀察,一旦有不良反應,立刻停止。
必須認識到,食物與藥物一樣,都能表現出一定的性能(如四氣、五味、毒性等),單從食性上來說,它就有寒、熱、溫、涼的不同,應該結合不同的疾病、不同的體質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選擇。有的人患有高血壓病,隨便挑一個食療方法就用,結果就不一定有效,原因在哪里呢?因為他注意了病,而忽視了患病個體的差異。同樣患高血壓病,不同體質使臨床表現的特征大不相同,有的屬熱,有的屬寒、有的屬瘀、屬痰,熱性體質要吃含有偏涼性的食物,如芹菜、馬頭蘭、菊花等;寒性體質要吃溫性食物,如大蒜、玉蘭花等烹調的菜肴,千萬馬虎不得。
自助食療更應特別注意的是:要了解自身體質的特點和所患疾病有哪些食品應該禁忌的,要遵從忌嘴的規(guī)定。有的西醫(yī)對忌嘴的說法持否定態(tài)度,但是,數千年積累下來的經驗證明,有些忌嘴的說法還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不單是過敏體質需要注意忌嘴,不同體質、不同疾病都有一些不宜多吃或禁止進食的食品,應該加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