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古人,現代人當然有資本產生無限的優(yōu)越感。然而,對于性這個不太能上臺面的事情,古人反而比較自然,在中國有大量坦率描繪性活動的書籍和繪畫??梢姡瑢τ谀袣g女愛這件事,古人智慧可不輸于現代人。
人類自有歷史記載以來,男女之間的性關系最主要地體現為婚姻關系。在漫長的原始社會,人類的性關系是群婚雜交,但是通過長時間的生活實踐,人們逐漸認識到這種紊亂的性關系不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長,從而逐步建立了婚姻制度。古人把婚姻看成是神圣的事情,正如《禮記》所說“上以宗廟而下以續(xù)后世也”,其主要目的在于“廣繼嗣”。
性行為的主要功能不外乎三點:一是快樂,二是健康的需要,三是生育的功能。在婚姻關系中,不論古人如何片面地強調了性的生育功能,男女之間性的快樂總是存在和發(fā)展著。遺留下來的性文物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那些千姿百態(tài)的秘戲瓷說明了古人絕不是像過去人們所認為的那么古板、保守,而是很懂得追求性生活的快樂,掌握了相當多的性愛的技巧的。在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后期實行了嚴酷的性壓制和性禁錮,而這些文物也從側面說明了任何壓制或者禁錮都改變不了人們的自然本性,民間的性愛生活任舊是十分豐富和生動活潑。
從上世紀初在敦煌發(fā)現的古代性學資料和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在長沙馬王堆發(fā)現的一些文物看來,在我國兩千多年古畫上就有許多關于男女怎樣獲得性快樂的論述以及性技巧的提示。例如《素女經》中的“九法”,《洞玄子》中的“三十法”等,都是關于性愛技巧的探索;《天下至道談》中的“七損八益”則是性健康的提示。
Link:《素女經》——做之有度
《素女經》中,素女通過與黃帝的一問一答,解答各種性愛問題,是性健康最古老的教材。比如,《素女經》對于頻率這個問題就給出了具體的數字:20多歲的人,每四天做愛一次比較合適;30多歲的人,每八天一次;40多歲的人,每十六天一次;50多歲的人,二十一天一次;六七十歲的人,仍有性需要的,最好每三個月做一次。
如今社會上對流傳下來的所謂“房中術”存在不少誤解:有的人奉其為性生活準則;有的人則視之為邪理歪論,完全置傳統(tǒng)的房事養(yǎng)生觀念于不顧。事實上,至今仍有不少內容值得現代人學習。中國古代房中術對性生活的禁忌提得很多,總的原則是:無論男女都不應在惡劣的氣候、環(huán)境和心情下過性生活。應該說,這種提法符合性保健和性衛(wèi)生,不僅能帶來良好的性愛質拜量,還能幫助夫妻優(yōu)生優(yōu)育。
Link:《馬王堆漢墓竹簡醫(yī)書》——“前戲”有講究
這部醫(yī)書對“房事誘導”即前戲,做了詳細的介紹。書中說,性交前須有“戲道”,即撫慰動作。書中還介紹了“五欲之征”,即男方如何激發(fā)女方性欲之方法。具體來說,要讓女性出現面色潮紅、乳房隆實、咽部干燥等特征,才說明女方已經做好了準備。
我國有著悠久的的文化傳統(tǒng),其中性文化的淵源更是悠長。從性崇拜、婚姻制度、性觀念、性風俗,性醫(yī)學以及宗教中的某些內容等方面,反映出了它在人們生活中所留下的深刻痕跡。
性崇拜是原始人性愛的朦朧體現。性崇拜包括了生殖器官崇、生殖器官、性交崇拜等內容,它通過對性的歌頌、頂禮膜拜等行為表現出來,并借助語言文字、風俗習慣、文學藝術以及文物、建筑物等留傳于世,甚至連一些山川河流等自然物也被賦予性崇拜的神秘色彩。
性興趣是全人類所共有的,但是中國古人在這方面除了有開放的、孜孜以求的一面外,還有比較含蓄,隱諱,藏而不露的特點,即對性問題講究“含而不露”、“蓋而不彰”。
千百年來,一講到性技巧,不少人恥之。其實,“食、色,性也”。從現有資料看來,古代在性技巧的問題上,東方比西方先進一些。純粹地論述性愛及性技巧的書,盡管在2000年前的古羅馬已有了《愛經》,但是2000年前古代中國已有《素女經》、《洞玄子》等一系列的描寫性愛的著作。公元前4至5世紀印度《愛經》和古代阿拉伯的一些性愛著作與傳統(tǒng)方法,都比西方豐富得多,深邃得多。
Link:《愛經》——愛的藝術
相比之下,古印度的《愛經》對后世的影響就更大一些。這是公元前4至5世紀婆羅門神學的性愛教典,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性愛書籍,它是由婆羅門12位教典學者編著,由一位宮廷詩人整理匯編的。這部書不是提倡淫樂,而是教給人們掌握正確的性愛知識,指導人們怎樣運用各種技巧使對方快樂,享受性愛生活的樂趣??磥恚庞《热税研詯郛斪饕婚T藝術來進行研究。
編后:有人說,比起古人,現代人的性觀念甚至有退步的嫌疑。古人不會那樣諱莫如深,并以“廣繼嗣”這一宏偉目標把SEX當作一門科學和藝術。據說,在漢朝,同性戀也是公開的。僅以這個來看,現代人真是不知“退步”了有多少。
事實上,性這個話題,只是到明末清初,思想被禁錮,才越來越神秘……新中國成立后,性文化基本上處于冰凍狀態(tài);80年代以后,性文化才真正開始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