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一家名叫百思特的超級市場最近規(guī)定:只要學生們收集他們的購貨發(fā)票,轉送給學校,再由學校累積起來,到一定數(shù)額,學校就可以用這些購貨發(fā)票向該超級市場交換電腦等教學設備。當然,這些購貨發(fā)票都必須是在百思特超級市場購物而獲得的。
百思特超級市場的這項新規(guī)定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學校的積極支持,澳大利亞的各中小學對此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原來在澳大利亞,一般中小學的經費都不太充俗,但學校的設備每年甚至每學期都要不斷更新,由于經費不足,學校每次添加設備就向學生家長開口要錢、集資,學校開多了口不好意思,家長對此也很不情愿,頗有怨言。在這種情況下,考爾斯超級市場的新規(guī)定無疑給學校和家長都解了圍。學校不再向學生家長開口要錢集資,而只要學生把家長在考爾斯超級市場購物的發(fā)票捐給學校就可以了。通常這樣的發(fā)票對學生家長來說沒有太多的用處,捐出它,家長不會有什么損失,家長自然樂意捐,而且要獲得這種購物發(fā)票對家睦來說也不是什么為難事,因為每個家庭都會由于生活上的需要而必須到市場上去購物,而只要去購物,自然就會有發(fā)票。
反正是要購物,何不到百思特超級市場去?孩子們向學校捐出了發(fā)票,就意味著家長向學校作了贊助,而不需捐錢了。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不少學生家長購物都特意選擇去百思特超級市場,這樣一來,百思特超級市場的銷售量直線上升。在巨額的經營利潤中,百思特超市不時抽出一部分,換成電腦等教學設備,送給學校,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有利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這條規(guī)定既為自己賺了錢,又為社會助了學,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百思特超級市場自然從中得益最大,不僅銷售額直線上升,而且在社會公眾面前樹立起了一個良好的企業(yè)形象,比一些商店的“有獎”、“讓利”,甚至高額“回扣”要“光彩”得多,百思特超級市場為學校購置教學設備的花費則早就從利潤中得到了補償。
一個企業(yè)注重了社會效益,往往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此言不虛,百思特超市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陜西姑娘巧發(fā)葫蘆財
投石問路初獲成功
從美術學院畢業(yè)的陜西姑娘徐娟,在電視節(jié)目中看到有人在葫蘆上作畫制成工藝品,她也萌生了開發(fā)寶葫蘆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她與丈夫一起到鄉(xiāng)下收購了幾千個葫蘆,經晾曬、打磨之后,烙畫上精心設計的圖案,生產出第1批產品。
機會馬上就來了,徐娟夫婦帶著自己的葫蘆作品參加了三門峽國際黃河旅游節(jié)。在旅游節(jié)上,他們的葫蘆成為一大亮點,產品全部賣光。其后,他們回老家種下了0.2公頃地的葫蘆,第2年收獲了1萬多個質地光滑、適合作畫的葫蘆。他們又將葫蘆全部烙上了畫。
轉換思路維合銷售
到了春節(jié),他們帶上葫蘆,到鄭州、西安等大中城市銷售。許多人看了葫蘆后都覺得是件不錯的工藝品,一問價格卻都紛紛搖頭:“這么一個小葫蘆要賣50元,太貴了!”聽了這話,徐娟夫婦倆思索開了:葫蘆的賣價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從十幾塊錢到上百塊錢不等,即使自己賣的價錢再低,消費者也會再砍價,怎樣才能把葫蘆賣出好價錢呢?
他們經過認真分析,覺得手工制作葫蘆工藝品得走收藏品、工藝品的路子。只有把葫蘆做成系列產品,做得更加精致、更有文化內涵,并且擺上柜臺賣,才能吸引顧客出高價購買。于是,徐娟配置了電腦和打印機,根據(jù)畫面給一些做工精細的葫蘆配上了詩詞及葫蘆文化介紹。這一招果然靈驗,產品銷勢立即轉旺。
很快,徐娟別具一格的葫蘆工藝品專賣店就在西安開張。店里掛滿各式各樣的葫蘆,有“紫氣東來”、“老子著經”等老子系列以及四大名著人物系列工藝葫蘆。這些系列葫蘆少則35個1組,多則上百個1組,以形狀各異的葫蘆來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其中,水滸人物系列的一組108個葫蘆賣出了5萬元的高價,買這組葫蘆的海外華僑稱贊說:“這組葫蘆是獨一無二的手工作品,既表現(xiàn)了博大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還有吉祥美好的寓意!”
靈活經營量身定做
一天,一位老太太來到徐娟的店里,她是徐娟的老客戶。這次她要為紀念她和老伴結婚50周年定做一個葫蘆,葫蘆上還要配刻一首老太太自己寫的詩。葫蘆做好后,老太太看了非常滿意,覺得是自己送給老伴最珍貴的結婚紀念禮物。
這件事給了徐娟一個啟發(fā),就是根據(jù)顧客的需要定做葫蘆。她在專賣店里打出了廣告,可以按照顧客的要求來設計葫蘆圖案。這個項目一推出,顧客反響很強烈,每個月都會有上百人來定做葫蘆。漸漸地,徐娟夫婦的葫蘆有了知名度,不少賓館、酒店紛紛預約定做,用作吸引顧客的裝飾品。他們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陸續(xù)設計出許多新的作品,深受市場青睞。如一種參照漫畫人物設計的“情侶葫蘆”特別受歡迎,上市后迅速熱銷。這一年,徐娟夫婦靠賣葫蘆掙了30多萬元。
經過幾年的努力,徐娟夫婦的資產已達上百萬。徐娟說,他們要努力把工藝葫蘆做得更好,將來還要發(fā)展幾家葫蘆工藝品聯(lián)鎖店,讓更多的人欣賞到工藝葫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