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拍攝中,由于各個導演和攝像師的藝術習慣與技術水準各不相同,就會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風格迥異的拍攝手段表現(xiàn)劇本內涵,同樣的劇本,不同導演執(zhí)行,自然會得到不同的影片形態(tài)。我們不能簡單地以什么風格來斷言某部影片的成敗,最終的藝術價值需要時間和市場來檢驗。好萊塢也好,張藝謀、馮小剛也罷,都有一套自己的手法,我們DV愛好者可以在眾多導演的作品中學到很多東西,直到有一天形成咱們個人的風格,這期間,了解一些影視拍攝中的常用手法是必須的,這次以南斯拉夫導演庫斯圖里卡的《地下》為例,看看這部影片中對色彩、光影和特效等基本影視技術的運用特點,對我們豐富DV拍攝手法很有好處。
圖01.
影片大量鏡頭都是在夜晚或黑暗的地下環(huán)境拍攝,燈光的設置占了很大工作量,把光影靈活掌控起來,得到的效果往往不錯。這個畫面是一對樂隊走過街巷,在燈光的照射下,投影到了街道的墻上,形成了藝術性極強的剪影效果,在現(xiàn)實和虛幻間,剪影的形態(tài)是真實人物的抽象與具象的融合,給人一種神秘迷離的感覺,這種感覺加深了內容的氣氛深度。我們可以在以后的拍攝中,嘗試使用這樣亦真亦假的手法,不是拍什么內容都要必須直白地對著攝像機,而隱喻含蓄一些,有時候更妙,但要注意,這種剪影式畫面最好和實景人物畫面相結合,避免讓觀眾產生誤解,甚至看不懂。
圖02.03.04.
這三個鏡頭采用了類似的手法,就是運用前景進行框架式拍攝。這是影視拍攝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它即可交代環(huán)境,又能限定觀眾的視覺范圍。圖2以窗戶的外框作為畫面邊界,用窗簾分割畫面比例,真實環(huán)境下表現(xiàn)了人物的現(xiàn)場感,而畫面也不會覺得太空。圖3,用窗戶的外框和玻璃隔離開了室內環(huán)境和室外人物,逆光的運用可以把玻璃的質感突出,畫面立體感更好一些,除了精確的構圖,此時最關鍵的是光線的控制要恰到到處,尤其是人物面部反差和玻璃質感之間的合理比例光比,相當關鍵。圖4則通過船只的舷窗向外看,前景舷窗的金屬框架處于景深之外,背景整體場景作為焦點,和之前兩個框架式構圖稍有不同,此處給觀眾的感覺更像身臨其境地觀察著框架之后的一舉一動。
圖05.06.07.
作為戰(zhàn)爭題材影片,戰(zhàn)場上的硝煙和轟炸之后的斷壁殘垣是必須的場景,在置景和取景時,要以氣氛環(huán)境真實可信、具備視覺沖擊力為基礎,構圖的取舍與演員位置都需要精心安排。圖5,人物為前景,近景別位于畫面右側,背景是爆炸的場景,利用透視中的近大遠小關系,此時既能清晰展現(xiàn)人物的表情與動作,又能較為寬闊地表現(xiàn)出背景環(huán)境的爆炸與危險,人景合一。圖6,使用了全景對角線構圖,爆炸形成的燃燒火堆放置于畫面兩個對角,中間是一條路,驚慌失措的老虎沿著這條路逃竄,而路的周圍則是戰(zhàn)爭形成的建筑廢墟。在這樣的置景下,現(xiàn)場具有了足夠多的戰(zhàn)爭信息。與此相仿,圖7,人物是抱著孩子的婦女站在傾倒的建筑前,茫然而麻木地呆望著,位于畫面右側,視線延伸向畫面左側,使用中景景別,由于人物和背景較近,都在景深范圍之內,基本上清晰完整地展示了人物與背景的所有細節(jié)。
圖08.
這個一個標準的一對二的三人對話構圖,采用了近景別外反拍,三個人物各占畫面的三分之一,此構圖經常使用在一般的多人對話情節(jié)中,拍攝時候,可以根據(jù)創(chuàng)作要求,設置攝像機離主體的距離,從而方便控制中心人物和背景人物的景深范圍。外反打的兩個對話主體,要保持一致的景別、景深、曝光和構圖等技術標準,這樣才能保證順利流暢地切換剪輯。
圖09.10.11.
如果主體人物之外,背景還有很多動態(tài)內容,比如眾多的陪襯人物等,可用這幾種構圖模式拍攝。圖9,讓人物近景正面靠近鏡頭,這樣,視覺重點就在前景人物身上,背景中的動態(tài)人物僅作環(huán)境場景烘托。圖10,讓人物以全景別或大全景面對背景中的人物,這樣創(chuàng)造了一種引領觀眾視線的背影效果,從而給人一種現(xiàn)場感和真實感。圖11,和上面的背影類似,此畫面采用了近景別的背影,人物的姿態(tài)動作表現(xiàn)充分,而背景中眾多的群眾演員雖然紛繁復雜一些,但是因為組成了一個整體的畫面元素,并不會干擾前景人物的表演。同時,拍攝中可以采用高角度或上下?lián)u移等鏡頭運動方式,進一步強化這個構圖的單純性。
圖12.
這是典型人造光源的夜景,布光采用前側逆光,用于整體照明,此時的布光原則需要盡量接近真實的路燈感覺,既要保證拍攝曝光的足夠照度,又要不能過于明亮,失去真實感。目前國內很多電視劇的夜景燈光布置非常草率,明顯存在違反視覺規(guī)律的亮度,夜景拍攝成了白天一樣的感覺,這是很不負責任的。雖然電視攝像機感光器的動態(tài)范圍較電影膠片小很多,但只要認真布光,適當補光,調整各個明暗部位的質感和層次,限定在一個合理的曝光區(qū)域內,比如三到四擋光圈的明暗對比度差別,依然可以拍攝出不錯的模擬夜景來。
圖13.
使用了前側上散射光,前景的道具間縫隙給人物留下表演的畫面區(qū)間,緊湊中反襯環(huán)境的狹窄,照明光線的方向和同場景的大景別場景保持一致,避免因分鏡頭拍攝,導致燈光光位發(fā)生變化,同時還要注意,人物的帽子不能遮擋面部表情和眼神,這需要演員和燈光師共同精確協(xié)調來完成拍攝。
圖14.
這個鏡頭拍攝的很巧妙,畫面平分了左右兩部分,兩個人物一明一暗、一虛一實,室外明處的人物清晰完整,室內人物則只有一個剪影,符合燈光室內的情景,而這個剪影人物的動作則非常準確而鮮明地告訴觀眾他的實際行為,那就是極度警覺地持槍的自衛(wèi)狀態(tài)??梢哉f這個鏡頭非常具有創(chuàng)意,顯示出導演的卓越畫面感和藝術水準。
圖15.
可以利用環(huán)境道具作為人物中間的表演符號,這道具和人物的狀態(tài)息息相關,一靠一扶之間,真實的同時,也會給演員的肢體語言表達創(chuàng)造發(fā)揮的空間。當我們對演員的表演無法到位而著急的時候,不妨考慮使用適當?shù)牡谰呓o他機會。
圖16.
對于面部拍攝,這種大特寫是不錯的常用景別,可是很多人并不習慣這么拍,拍人物肖像的時候,大多考慮的是完整的構圖,老是舍不得,或許叫不敢這么大膽地進行剪裁。其實,沒關系的,并不是非得黃金分割法地拍肖像才是合理的,別拘泥于任何教材,只要拍攝的畫面符合情節(jié),就是對的。此類大特寫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非常生動地表現(xiàn)人物的面部細微表情和眼神的變化,有利于細膩刻畫人物的心理和深層性格特色,再有,還能虛化掉背景的雜亂,即使環(huán)境布置不太嚴謹,也不會對主體有多大影響。
圖17.
這個構圖也很經典,畫面左右部分是兩個區(qū)域,左面人物在主光源下,進行的動作是關注的主要內容,右面的人物襯托一下主體,此時,右面襯托人物不可做過大的動作和夸張表情,以免干擾左側人物的主要地位。
圖18.19.
這是一個對打的鏡頭,對話中的兩個人物采用了相同的機位高度,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單機分鏡頭拍攝,一定要保證攝像機的視角高度是一樣的。大家可以從畫面中背景的家具高度上看出這個鏡頭拍攝是非常嚴格的。通過人物的高度變化,表達此時人物的壓力關系,這個畫面中,男人眼神由低向高,女人由高向低,正好形成對視的關系。對打鏡頭拍攝中,這樣的視覺關聯(lián)是剪輯最基本的要求。
圖20.21.22.23.
煙霧效果在影視拍攝中也很重要,就像舞臺表演一樣,真實的過于清晰,反倒不利于情節(jié)和氣氛的營造。這幾個不同的鏡頭,很有一些中國畫似的含蓄。通過利用自然的霧氣也好,通過煙霧師施放煙霧也罷,目的只有一個,創(chuàng)造一種迷茫的環(huán)境,這樣,可以屏蔽掉不想拍攝到的景物,或者柔化一下場景,如果有光線照射,則更能體現(xiàn)現(xiàn)場的光線作用,搭建起一種空氣透視的立體感,使畫面生動起來。本片中,就有大量的鏡頭使用了這個手法,要注意的是,煙霧施放要根據(jù)情節(jié)需要確定煙霧強度、方向和層次,不能喧賓奪主。我們普通的DV愛好者拍攝這樣的煙霧效果,可以等待環(huán)境自然產生的霧氣,一般早晚時間較多,或者,買幾塊很便宜的煙餅,放在不同的容器中,加上工作人員的手工扇風,不斷實踐之后,相信一樣能夠以假亂真地達到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