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部時間2009年5月25日,邁克爾·杰克遜死了,與“貓王”普萊斯利之死相隔32年。
在此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個星球上的媒體都在做同一件事:他們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各自對一個音樂人的全部認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人們,在這一刻都有一個共同的記憶,一切都與這個叫Michael Jackson的美國人相關。
大陸媒體《南方周末》說,MJ死了,再也沒有人穿吊腳褲跳那么帥的舞了。
在過去幾十年的流行樂壇里,杰克遜一步步完成由人到神的轉(zhuǎn)變,震撼和神話這類早已庸俗化的語詞在表述杰克遜的成就時,多少有點蒼白。
MJ死了,他再也不能來中國大陸了,一切期待都成了永遠的遺憾。于是,他曾經(jīng)造訪過的廣東中山就成了MJ大陸足跡的絕版,供今人與后人憑吊唏噓。
22年前的邂逅
大陸網(wǎng)民在網(wǎng)易跟帖說:我這輩子的夢想就是能見MJ一面,現(xiàn)在MJ死了,我的夢想也落空了。悲情語境下的平淡敘事,引起了普遍的共鳴,數(shù)千人以點擊支持的方式予以回應。
在中國大陸,有太多的人希望在此生近距離接觸邁克爾·杰克遜——這個流行樂壇的王者。
相對于這些失落的網(wǎng)民,中山三鄉(xiāng)的村民們是幸運的。
22年前,已經(jīng)是KING OF POP的杰克遜造訪中國大陸,目的地正是中山三鄉(xiāng)。今天的人們已經(jīng)很難去勾勒當年杰克遜在中山的情狀了,借助當事人的回憶和媒體的轉(zhuǎn)述,我們約略可以知道事情的經(jīng)過。
1987年10月23日,邁克爾·杰克遜一行12人,從香港轉(zhuǎn)道拱北海關進入中山,第一站是歷史悠久的雍陌村。
當年的導游劉廣志回憶,在雍陌村逗留的短短40分鐘里,杰克遜顯然對尚未城市化的中國農(nóng)村興趣濃厚?!八杂诘咎?、水牛,池塘中的鴨子,沿著道路星羅棋布的村莊、舊世紀般的農(nóng)舍。”
鄉(xiāng)親們的友善和率真以及簡單樸實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著杰克遜?!八咴谟耗按宓那嗍迓飞?,好奇地望著襁褓中的嬰兒,和村里的孩子們打著招呼,與在家門口曬太陽的老婦人合影。他和同行的人拍了很多鄉(xiāng)村的照片和錄像。”
大陸媒體說,1987年MJ造訪廣東,好奇地站在田間,就像我們對他代表的世界的好奇一樣。
在午餐時間來臨前,杰克遜離開雍陌村去了霍英東投資的中山溫泉賓館,這是全國第一家敢于接受海外企業(yè)家合作的企業(yè)。
當年負責烹制杰克遜午餐的廚師鄭帝生回憶,杰克遜喜歡素菜。在鄭師傅的記憶里,當時杰克遜給人的感覺更結(jié)實一些,而后來的樣子變化則有點大。
午餐后,杰克遜大陸行的最后一站是中山故里:翠亨村。
在這里,杰克遜第一次聽說中山先生——這位畢生致力于在中國復制美式民主的人物。結(jié)果中山先生的事跡和中山裝吸引了杰克遜,回港之后,杰克遜委托香港方面,量身定做了中山裝。
杰克遜自己說,中國和日本是幫助我成長的地方,因為這些國家使我明白,生命比你能夠用雙手抓住的或者用雙眼看到的事情更豐富。中國大陸對杰克遜最直接的影響,恐怕也就是中山了。
中山的孩子們
邁克爾·杰克遜與雍陌村孩子的兩張合影,后來出現(xiàn)在他的自傳中。照片上,年輕的杰克遜與雍陌村幼兒園十多個可愛的小孩子一起,露著甜甜的笑臉。杰克遜在圖片下方表達了當時的感受:“在中國看到那些孩子的時候,我無法抗拒孩子對我的吸引?!?/p>
當這張照片出現(xiàn)在大陸媒體上時,來自河北邯鄲的網(wǎng)民對那張杰克遜和孩子們合照的真實性提出質(zhì)疑,理由之一是80年代的孩子不可能有那么鮮艷的衣服。
“誰家能給孩子買那樣(印著)英文的衣服穿啊,大家查下80年代的照片,看看大家都什么樣吧!我是82年的,87年時我5歲,我可沒覺得那時候的孩子有那么時尚?!?/p>
這份質(zhì)疑的作者顯然將22年前的中山等同于22年的邯鄲,或者中國大陸的其他地區(qū)。
在近現(xiàn)代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nèi),中山在對外開放中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答杰克遜當年為什么選擇了中山,而不是其他地方。
暨南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導師、《香山明清檔案輯錄》的主編馬明達教授說:“(清中葉以來)香山(中山)一直處于中西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沖突與交流的風口浪尖,一舉一動皆關乎國政。”
大陸改革開放之后,幾乎每個沿海城市都以“窗口”自居,而真正配得上“窗口”意義的城市,中山是最合適的選項了。
也許杰克遜并不知道,在他摟著三鄉(xiāng)的孩子們合影的100多年前,一代又一代的中山孩子們早已漂洋過海,前往大洋彼岸他自己的祖國。
據(jù)錢鋼、胡勁草的《留美學童》記載,19世紀70年代,在120名大清國的官派留美學童中,82人為廣東籍,其中39人來自香山。在全部留美幼童中,幾乎每3人中就有一人是香山人。
在這些中山孩子中,出了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
22年間的滄海桑田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22年只是一瞬間,可當事人再回首時早已是百年身。
從拱北關口經(jīng)下柵到翠亨,路的兩邊都是馬尾松,沿途凈是田園風光。到鄉(xiāng)間后,旅行社安排游人訪問農(nóng)戶,參觀農(nóng)民家庭……古老的石板街,純樸的老人和孩子,具有中國味道的衣著……
這樣的圖景是當年由香港進廣東的外國人所看見的常態(tài)景象,也是22年前杰克遜在中山最直觀的印象,難怪他將中山的鄉(xiāng)村比作瑞士的田園風光。
借助30年改革開放的不懈努力,與珠三角其他地區(qū)一樣,中山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早已今非昔比,但與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中山有它更驕傲的地方:中山市府先后將聯(lián)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指數(shù)城市”、“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城市”、“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tài)城市”等殊榮攬入懷中。
22年間,盡管心存愿望,但杰克遜再也沒有來過中國大陸,而這22年的中山,乃至大陸,早已是滄海桑田。
曾經(jīng)與杰克遜一起合影的老婆婆早已駕鶴歸西。
曾經(jīng)在襁褓中被杰克遜抱著的嬰兒已經(jīng)負笈大學校園。
曾經(jīng)賣給杰克遜工藝品的檔主現(xiàn)在是高爾夫職業(yè)球員。
曾經(jīng)負責杰克遜午餐的廚師已經(jīng)成了企業(yè)高管。
……
不變的也許只有山河,曾讓杰克遜贊不絕口的三妹山依舊橫亙在度假村遠處,中山先生兒時游過的蘭溪靜靜地流淌著,翠亨村里的中山故居靜穆在夕陽余暉里,它們在等待下一個前來憑吊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