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文/本刊記者 李蕙君
專家講解:中國紅十字會培訓教師 原源
專家示范:中國紅十字會培訓教師 張超
1995年5月8日,一代歌壇歌后鄧麗君因哮喘引發(fā)心臟病客死異鄉(xiāng),享年42歲
2003年12月9日。臺灣著名藝人柯受良猝死上海,享年50歲
2005年8月18日。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高秀敏因心肌梗塞導致窒息死亡,享年46歲
2007年6月23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shù)家侯耀文因心源性疾病猝死,享年59歲
2007年7月26日,前遼足主帥王洪禮因心源性疾病搶救無效猝死。享年61歲
近年來,我國各種原因引起的猝死數(shù)量呈上升趨勢,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和壽命。遇到問題打120,這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同時大量資料也證明,最終不幸發(fā)生的地點60%-70%是在病人入院前。對于一些危急病人而言,在急救車趕往事發(fā)地點的這幾分鐘非??少F。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因此,人人都要學會并掌握一些急救知識。當自身或他人生命受到威脅時,及時、正確處置,就有可能“死里逃生”或免于終身痛苦。從本期開始,本刊將陸續(xù)為讀者講解適用不同情況的家庭急救方法。
在所有的急救方式中,心肺復蘇(CPR)是最常需要的一種。美國曾有調(diào)查顯示,美國成年人中約有85%的人有興趣參加CPR初步訓練,結(jié)果使40%/心臟驟停者復蘇成功,每年搶救了約20萬人的生命。心臟跳動停止者,如在4分鐘內(nèi)實施初步的CPR,在8分鐘內(nèi)由專業(yè)人員進一步心臟救生,“死而復生”的可能性最大。
現(xiàn)場判斷病情 開放氣道
拍搖患者并大聲詢問。如無反應(yīng)表示意識喪失。這時應(yīng)使患者水平仰臥,為患者解開頸部鈕扣,使患者仰頭抬頦,用耳貼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氣流或胸部無起伏,則表示已無呼吸。
★注意細節(jié):
注意清除口腔異物。
口對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頭抬頦前提下,搶救者捏緊患者鼻孔,用雙唇密封包住患者的嘴,做兩次全力吹氣,同時用眼睛余光觀察患者胸部,操作正確應(yīng)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氣流逸出。
★注意細節(jié):
每次吹氣間隔1.5秒,用于施救者自己深呼吸一次。
胸外按壓 人工循環(huán)
如患者停止心跳,搶救者應(yīng)握緊拳頭,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擊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舉有可能使患者心臟復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擊一次。
如心臟仍不能復跳,就要通過胸外按壓,使心臟和大血管血液產(chǎn)生流動。以維持心、腦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注意細節(jié):
◆患者頭、胸處于同水平,最好躺在堅硬平面上。
◆按壓位置: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處。
◆下壓3.5—4.5厘米,按壓時手指不得壓在胸壁上,以免引起肋骨骨折。上抬時手不離胸,以免移位,垂直按壓,以免壓力分散。
◆按壓與放松時間相等,用力均勻,每分鐘按壓80—100次,直至恢復心跳呼吸。
◆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應(yīng)同時交替進行。按壓與呼吸比例:單人施救15:2;雙人施救5:1。
◆人工循環(huán)時間因病人年齡、身體狀況而定,但對觸電、溺水、煤氣中毒病人,按壓時間可稍長些。
◆對兒童用單手按壓,對新生兒、嬰兒用中指、無名指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