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1985年赴法留居至今?!胺ㄖ薪涣鞔龠M會”會長、法國伊迪集團總裁、法國國際藝術學院中方主席、中法設計師協(xié)會秘書長、法國電影學院院長。
上世紀80年代,他的文學作品獲得法國龔古爾文學大獎、卡茨文學大獎等多個獎項;他的影視作品《劉曉慶·打開引號》、《約會法蘭西》等影視節(jié)目成為跨文化間增進了解的橋梁;由他參與策劃的中法交流年主要活動曾轟動一時;他將法國的影視教育“火種”播撒在中國……今年,他啟動“正在消逝的文化”——首屆中國影像大賽,用百萬元的獎金,尋找記錄“消逝”的影像。
近日,我們特別邀請亞丁先生接受本刊采訪,就法國電影學院及其主辦的“正在消逝的文化”進行專訪。
“跳板式”的學校
POPDV:您將法國影像教育帶到中國,在北京設立法國電影學院的分校區(qū),有怎樣的目標和意義?
亞丁:講到法國,大家自然會提及它的文化和藝術,法國又是電影的誕生地,而國際電影節(jié)里眾所周知戛納電影節(jié)的地位。到目前為止,法國在電影創(chuàng)新和電影人才的輸出上,仍然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因此,他們對培養(yǎng)電影創(chuàng)新人才有著豐厚的歷史環(huán)境和獨特的教育理念。藝術教育決然不同于其他教育,法國電影學院的校訓“不是灌滿一瓶水,而是點燃一團火”,正是說明了這個方向。
法國電影學院在法國已經(jīng)有五六十年的歷史,培養(yǎng)出了無數(shù)成功的電影導演和制片人,無論從人力還是物力上,資源都非常豐富。為此,我們希望建成一個“跳板式”的學校,教育結構是在中國學習一年之后,再到法國去學習兩年。
我們現(xiàn)在是第五年,但是這第一屆畢業(yè)的學生中,就已經(jīng)有同學接到任務拍攝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五十周年和上海世博會的紀錄片。表演專業(yè)里,有的(尹航)在法國成為明星,有的(朱璇憑借《淚王子》)在威尼斯剛走了紅地毯。從學生們參與實踐的反饋中,就說明法國電影學院的教育手段還是很貼近現(xiàn)實的。引用與我們合作的自由電影學院CLCF 校長贊巴先生的口頭禪:“我們真正的文憑是各電影片尾的字幕?!?/p>
影像的無盡未來
POPDV:法國電影學院舉辦“正在消逝的文化”初衷是什么?
亞丁:“正在消逝的文化”這個活動的意義,不光是對學校,是對所有人的意義。也許10年前,說到文學,大家會眼睛一亮,覺得這是我們思想的領袖,是我們的靈魂??墒墙裉?,你會發(fā)現(xiàn)影像成為我們文化的主要部分,即使是這樣,也仍然沒有人能想象出,影像將來會把我們的世界改變到什么地步。
影像需要我們努力開發(fā)自己的想象力來認識它未來的重要性,比如說,逐漸消逝的文化,有時可以看它是一種動作。一個刺繡或者是一個絕活兒,或者是一個功夫,用什么記錄它們呢?過去我們用文字、用口頭傳說,所有的這一切都不如影像,也許現(xiàn)在我們還沒有感覺到消逝的嚴峻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感覺到影像記錄的意義。
人才藏身于草根
POPDV:這次活動為什么要和草根文化結合?
亞丁:我們希望草根們拿起DV機來記錄自己身邊正在消逝的東西,我們在評獎的過程中明確寫出專業(yè)的攝影機構我們是不要的。比如說,電視臺作品我們不要,因為電視臺有自己的渠道,如果我們要了它的作品,那些草根們就不會來參加了,但我們需要的是草根,我們需要的是大眾,我們需要的是每一個人認識到影像的重要,認識到正在消逝的文化的寶貴,認識到用影像去記錄這些東西的重要。
POPDV:“正在消逝的文化”獎金總額高達100萬元,主辦方是如何考慮的?
亞丁:主要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人來參與。我相信,今天真正的藝術人才藏身于草根。某個名導拍了一部造價上千萬的片子,一個網(wǎng)民用很簡單的手段、很少的投資,重拍之后就成為轟動一時的《XX引發(fā)的血案》。如果我們拿幾千萬元給這個人,也許他的作品更有創(chuàng)造力。大眾對你的看法、你的商業(yè)利益、身邊的人對你的阿諛奉承等等,都是限制一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
POPDV:“正在消逝的文化”選擇優(yōu)秀作品的標準是什么?
亞丁:第一,越是個人的作品,我們給分越高。第二,拍攝的東西越珍貴,作品的得分也越高。第三,拍攝的藝術構思。
POPDV:從7月接到稿件以來,這些視頻作品給您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亞丁:第一個印象就是豐富,我們確實想象不到中國的文化包含這么多內(nèi)容;第二個印象就是我認為確實需要有影像培訓,你拿著一個機器去拍,時間也浪費了,精力也花了,但是,如果稍微有一點培訓,作品就會更加完美。
POPDV:謝謝您接受采訪,預祝大賽越辦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