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著竹傘,慢走在歷史的煙雨迷霧中。朦朧間,我仿佛看見你的背影,你回眸一笑,寂寞百生。
——題記
夜深沉,僅留一彎慘淡的鉤月嵌于黑幕里。微弱的青光越過窗臺,鋪散在泛黃的史冊上。攬卷品史,那一聲聲響,仿佛是從千年之前傳來的聲聲寂寞嘆息。我愕然,便循著早已遺留在青石路上的腳印,一步一步,找尋寂寞……
寂寞的是柳三變。三變一生如此多舛。仕途上的幾番浮沉,讓他最終看破浮云,憤然離開,終日流連于紅顏知己當(dāng)中。他一襲白衣,翩然不凡。他以柔情一筆,寫下最貼近心靈的歌音。常年落魄江湖。他對離愁別緒帶有一種別樣的情感?!敖裣菩押翁帲瑮盍稌燥L(fēng)殘?jiān)?。”每每念此于茲,分明讓我想起《東風(fēng)破》:“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憶思念瘦/水向東流時(shí)間怎么偷/花開就一次成熟我卻錯(cuò)過……”縱然人人歌唱柳永詞,他的寂寞心事又有幾許人知?他宛如一襲玲瓏水袖,起時(shí)風(fēng)起云涌,罷時(shí)江海濤天,白衣尚未沾染半寸落塵,對手卻早已血濺四方。但待到無敵于天下后,只有落魄地?cái)嘈溆谇飿湎拢陋?dú)地等待下一位過客。他的寂寞,是一種看透紅塵后無奈灑脫的寂寞。
寂寞的是李煜。他本是一位閑適的謫仙。每天日起時(shí)便踏早霞垂釣于江邊,日落時(shí)便收綸線悠然步歸家。奈何歷史最終還是將他推上浪潮尖端。坐在龍椅上,縱然日日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也敵不過過后一腔愁情無人傾訴的寂寞。南唐亡后,家仇國恨更重重地壓在他身上。無奈,只有登上冷月孤樓,在寒風(fēng)中拍遍欄桿。他啼血一筆。唱出“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的哀怨,唱出“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無限優(yōu)愁。詩詞離不開血淚的浸透。他就這樣寂寞地活在自己的詞中。他的寂寞同樣鎖住了國家的春雨煙愁,鎖住了故國山河的空淚。他的寂寞,是一種無力回天后悲怨情愁的寂寞。
同樣寂寞的還有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diǎn)點(diǎn),嬌喘微微。閑靜時(shí)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千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她是那樣的至真至美。她有男子的才情豪義。更不乏女子的嬌弱柔情。時(shí)而嬉笑,時(shí)而嗔罵,卻掙脫不了精神上的枷鎖。所有的寂寞,她獨(dú)自一人默默忍受。即使如此,她始終執(zhí)著追求曾經(jīng)的“木石前盟”,直到淚盡而亡,直到化作那一株“世外仙姝寂寞林”……寂寞是她葬花時(shí)淡淡的憂傷;寂寞是他娶妻時(shí)她一聲又一聲的哽咽;寂寞是他與她之間縱然情深。奈何緣淺……
其實(shí)寂寞的人又何止他們。
納蘭獨(dú)身立于庭院當(dāng)中?;叵氘?dāng)年于此拾得翠翹,嘆息一聲“人生若只如初見”。驀然回首,才明了“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東坡遙望遠(yuǎn)方,感嘆此時(shí)“寂寞沙洲冷”,感嘆“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如今只留一人寂寞灑脫;王國維留下一紙遺書。便寂寞地長沉于頤和園的昆明湖中……
掩卷沉思,我不禁一聲輕嘆。自古文人皆寂寞。有人自甘于寂寞,并從此寫下一段不朽的史話;有人不甘于寂寞,苦苦掙扎后無果,散落了一地碎愁心。他們的心是最純潔無瑕的,故雙眸總能看見生命中的寂寞,為其嘆之惜之。怨之哀之。無疑。他們都用最純粹的眼淚,締造了雋永的詩篇,都用最深沉的寂寞,留下了永恒的豐碑。而我們呢?每天于此繁華喧囂的世界里走走停停,車水馬龍的生活讓我們似乎早已失去了純凈的心。除了偶爾于閑靜的深夜才感到一絲的寂寞。我們,還留下什么?且飲一杯寂寞,即使在曲終人散之席,在光華褪盡之時(shí),還有,還有一點(diǎn)的心緒可將我們,深深浸潤……
文人的寂寞是一場繁花紛飛的幽夢。亂舞過后,凍結(jié)了千年的時(shí)間,留待后人細(xì)細(xì)咀嚼……
寂寞于此,輕飄落地,無聲勝有聲。
寂寞無聲,徒留一簾空夢……
(責(zé)任編輯 蕭泊零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