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幽默的,歷史也是幽默的,盡管這類似于從牙縫里擠出來的幽默多少摻入了殘酷的意味。別說幾千年前的成王敗寇了,單說幾十年前的男歡女悅吧,只要你有閑心拈出幾條舊聞,再瞥上一眼兩眼,就會如過屠門而大嚼,快足朵頤。
最近,我從一大套《老新聞#8226;民國舊事》(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共十一冊)中找資料,偶然翻到幾則七、八十年前的征婚廣告,玩味一番,覺得其價值遠未磨滅,若與今日各晚報夾縫里的征婚啟事相互映照著讀,竟能生出許多奇奇怪怪的趣味來。大凡世間美事,獨樂樂,總不如與人樂樂,我就索性做點鉤沉的工作吧。
先是載于1922年2月19日上?!睹駠請蟆飞系哪莿t《墮坑妓女登報征夫》攪渾了一潭池水。當(dāng)時的評論認(rèn)為,世風(fēng)日下,才生出如此怪現(xiàn)象。一位二十一歲的香港妓女,姓黃名雪花,真?zhèn)€是人如其名,不僅“雪膚花貌”,還“頗通詞翰”,擺明了,是個不幸墮入紅火坑的“美女”加“才女”,只因厭棄煙花生涯,她才生出從良的意愿。試想,走馬章臺尋花問柳的角色,能有幾人憐香惜玉?她向茫茫人海投去吁求,未免太高估了那個社會,以為有救星準(zhǔn)備隨時伸出援手,使她獲得新生。“被招者,以二十二至四十三歲為合格,身價(女方的贖身費)二百二十元,條件面訂?!彼囊笥指哂植桓?,說不高,尺度放得寬,大有人盡可夫的意思;說高,在當(dāng)時,二百二十元是一大筆錢。真正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她的廣告語寫得夠水平,要是風(fēng)流俠客柳永在世,準(zhǔn)定會感動得淚濕青衫,把最后一條褲衩都當(dāng)?shù)?,雷急火急地為這位黃雪花小姐贖身。以下便是絕妙好詞:
“自維陋質(zhì),少墮煙花。柳絮萍輕,長途浪逐。茫茫恨海,誰是知音?黯黯情天,未逢俠士。孽緣已滿,夙債堪償。無奈未遇知音,難奏求鳳之曲。每念紅粉飄零之苦,同抱天涯落拓之悲。好景無多,名花易謝。雅不欲托報章而擇配,登告白以求凰。翻覺紅粉顏羞,難免文人譏諷;奈何東皇力薄,可恨護花無方。章臺作客,大半征逐風(fēng)塵;惜玉憐香,總之花叢稀見。嘆年華之逝水,付夙恨以何如?若蒙君子如司馬之多情,小妹具文君之慧眼,不棄花叢賤質(zhì),請速惠臨?!?/p>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黃雪花一點也不藏掖,大大方方地登出了真實地址,有意者盡可以前往洽談。在七十多年前,這勇氣并不算小。時至今日,我們又何嘗見到哪位三陪小姐征婚,肯曝光自己的丑史?她們倒是極有可能會偷偷地去醫(yī)院做個處女膜修補手術(shù),然后再閃亮登場。讀了黃雪花的那則征夫啟事,老實說吧,誰也沒有資格嘲笑她,作為鏡子,倒是朗照出現(xiàn)實某一面的陰暗、虛偽和可笑來。
早在七十年前,1931年7月6日的上?!睹駠請蟆肪偷浅隽恕兑话闩空髑笕缫饫删臉?biāo)準(zhǔn)》,如今稍加理會,竟不免有隔世之感。當(dāng)年的“標(biāo)準(zhǔn)”如下:
一、面貌俊秀,中段身材,望之若莊嚴(yán),親之甚和藹。
二、學(xué)不在博而在有專長。
三、高尚的人格。
四、豐姿瀟灑,身體壯健,精神飽滿,服飾潔樸。
五、對于女子的情愛,專而不濫,誠而不欺。
六、經(jīng)濟有相當(dāng)?shù)莫毩ⅰ?/p>
七、沒有煙酒等不良嗜好。
八、有創(chuàng)造的精神,有保守的能力。
換在今日,男人在經(jīng)濟方面僅有“相當(dāng)?shù)莫毩ⅰ憋@然是很難令人滿意的,自視甚高的上海姑娘早就在大眾媒體上公開聲明,非高薪者不嫁,非有車族與有房族不嫁,其它方面,諸如“學(xué)不在博而在有專長”、“高尚的人格”之類,倒是可以盡量“放水”。由此可見,七十年前的上海女子對如意郎君的要求太低,也太瑣細(xì),遠不如現(xiàn)如今的上海姑娘目標(biāo)明確和立場堅定。
再看一則登于1931年9月16日《大公報》上的征婚啟事,其詞有不可思議處:
“余二十七歲,現(xiàn)中校職,世界主義之泛東方者。欲聘精通英文,具有姿色,富革命思想,長政治、外交,不尚虛榮,年在十七上、二十五下者為內(nèi)助。有意者請函濟南按察司街馬子貞轉(zhuǎn)劉海濤?!?/p>
那個年代的特色竟從一則征婚廣告中泄露出若干信息,征婚者劉海濤除了向女方提出能力、容貌和性格的要求外,還十分突兀地責(zé)成對方“富革命思想”。時至二十一世紀(jì)初,縱然是跌傷了腦袋的男人,也斷然不會征求這樣的女將,以謀強強組合了。正因為時代的隔膜,便顯現(xiàn)出令人發(fā)噱的詼諧意味。
自從“熱愛文學(xué)”這一條目早在數(shù)年前就從見怪不怪的征婚廣告中蒸發(fā)之后,整個的拜金時代就只剩下一片坎坎伐錢的聲音,今日的種種無趣和惡俗,在數(shù)十年后的子孫看來,很可能也是不大不小的笑料。今之視昔亦如后之視今,我想,這大致是不會錯的。
(選自《大地》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