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果好味道
水果是寶寶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事物之一。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寶寶可以了解到許多有關水果的信息,促進視覺、味覺等的發(fā)育。
適合年齡:1歲半以上。
模特寶寶/劉鑫
怎樣才能吃到水果?探索行動步步來:
1先準備2~3種寶寶愛吃的水果,如橘子、香蕉、橙子等。
2問一問寶寶,知道怎么把水果弄開來吃嗎?然后給寶寶一個容易剝皮的水果,如香蕉、橘子,教寶寶自己剝皮。
3你再拿出一個橙子,讓寶寶試著剝一下。寶寶可能就剝不動了。這時,你再拿水果刀將水果切開。
4讓寶寶看一看,比一比,橙子和橘子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橘子的皮好剝,橙子的皮不好剝呢?寶寶可能會發(fā)現(xiàn),橙子的皮厚,所以剝不動;橘子的皮薄,所以容易剝。
5如果家里還有其他水果,可以拿出來,讓寶寶看一看、想一想,怎么弄到果肉吃。
味道好嗎?探索行動步步來:
1將水果洗凈,給寶寶看一看、摸一摸,并告訴寶寶水果的名稱。
2當著寶寶的面,將水果剝皮或切開,再讓寶寶聞一聞不同水果的香味。
3將果肉分成幾小份,然后和寶寶一起品嘗。一邊吃,一邊說說吃到的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4當寶寶熟悉不同的水果味道之后,可以讓寶寶閉上眼睛,你將果肉遞到寶寶嘴里,讓他猜一猜吃到的是什么水果。也可以讓寶寶遞給你,你來猜。
溫馨提示:切水果的時候,最好有一個人抱住寶寶,離開一點距離看著另一個人切,防止發(fā)生意外。
你還可以試一試:
秋天是果蔬飄香的季節(jié)。如果有條件,可以帶寶寶去參加一些采摘活動。寶寶從中可以學到許多東西,比如農民是怎樣勞動的,果樹是什么樣子的等等。
二、種子的秘密
在探究種子的過程中,寶寶不僅可以了解不同種子的外形,還能觀察到種子發(fā)芽、長出小苗苗等的有趣過程,初步理解生命成長的過程和周期性的特點。
適合年齡:兩歲半以上。
模特寶寶/ 王子陽
不同的種子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準備2 ~ 3 種水果,如梨、桃子、西瓜等。
2. 分別把這些水果切開來,讓寶寶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里面的籽或核有什么不一樣。比如,大小、顏色或形狀不同;有的表面光滑,有的粗糙等。
3. 讓寶寶想一想,還有哪些水果有籽或果核?如果寶寶說不上來,你可以啟發(fā)他,比如橘子有籽。然后鼓勵寶寶剝開一個橘子,看看它的籽是什么樣子的。
4. 將每次吃完的水果的籽或核洗凈、晾干,收集起來,然后和寶寶玩手工游戲,比如,用西瓜籽拼擺成圖案,粘貼小蝌蚪等。
種子發(fā)芽了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準備一種植物的種子,如玉米粒、花生、西瓜子等;花盆,或者廢舊的儲物盒、冰激淋盒等。
2. 告訴孩子種子的名稱,然后將種子稍微用水泡一泡,種在花盆或儲物盒里,澆上水。讓寶寶猜一猜,盆里的種子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3. 隔天提醒寶寶觀察一次,并且給盆里澆點水,直到長出神奇的小苗苗。
4. 觀察小苗苗的變化,比如長高了、長葉子了,最后它可能又結出豆子來了。
5. 可以讓寶寶畫一畫,不同時期的小苗苗分別是什么樣子的。
你還可以試一試:
1.如果有機會,可以帶寶寶去觀看農民秋收,收集更多植物的種子。
2.為了讓寶寶更直觀地看到種子從播種→發(fā)芽→小苗苗長大→小苗上長出花骨朵→開花→凋謝→枯萎的整個過程,可以用照相機把當時的狀態(tài)拍下來,然后再按照這個順序呈現(xiàn)給寶寶看。
三、神奇的樹葉
通過游戲來認識樹葉豐富的外形特征,觀察葉子從綠色開始一點點地變黃,最后枯萎而掉落的過程,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適合年齡:兩歲半以上。
會變的樹葉探索行動步步來:
1. 天氣好的時候,帶寶寶去公園或郊外樹多的地方玩,和寶寶一起觀看樹葉飄落的樣子,讓寶寶想象一下,樹葉飄落的時候像什么,比如像蝴蝶,像小朋友在跳舞。
2. 讓寶寶看一看,地上的葉子和樹上的葉子有什么不同?比如,樹上的葉子是綠色的,地上的葉子變成黃色的了。
3. 間隔一段時間再讓寶寶去觀察,看看樹上的葉子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比如秋天,許多樹葉變黃、飄落下來了;冬天再去觀察,許多樹上的葉子已經掉光了。
葉子為什么會變樣?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準備干凈的袋子,書本,水杯等。
2. 撿拾不同的樹葉,裝在一個干凈的袋子里,然后帶回家。
3. 用濕布將樹葉擦凈,然后和寶寶一起觀察,看看這些葉子是什么形狀的,葉子上的紋路有什么不同等。
4. 找?guī)灼螤钔暾臉淙~,將有的樹葉夾在書頁里,有的泡在水杯里,還有的直接放在窗臺上。
5. 過一兩天,看看放在不同地方的樹葉分別有什么變化。然后和寶寶一起討論樹葉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變化。
你還可以試一試:
1.為了幫助寶寶記憶,可以把枯萎前的葉子拍成照片,和變化后的葉子進行對照、比較,觀察它的變化。
2.秋天可以帶寶寶去公園或郊外游玩,看看樹上的葉子都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然后撿拾各種樹葉,回家后洗凈,和寶寶一起用樹葉玩游戲,做手工。比如,用樹葉學數(shù)數(shù)、拼擺圖案,制作樹葉粘貼畫等。
3.在家里養(yǎng)一些植物,讓寶寶參與澆水、施肥等,觀察長葉、開花、結果等過程。
四、風,你在哪里?
風,看不見,摸不著,但風又無處不在。通過觀察,做一些有趣的小游戲,寶寶可以發(fā)現(xiàn)風的存在、風力的大小、風是有方向的等等,培養(yǎng)觀察力和感受力。
適合年齡:兩歲以上。
模特寶寶/ 謝雨萌
我“看見”風了!探索行動步步來:
1. 一邊帶著寶寶散步,一邊教寶寶注意觀察,起風的時候,周圍事物發(fā)生的變化。比如,風把人的頭發(fā)吹起來了,風將人的衣服撩起來了,風把樹葉、小紙片吹到了空中……
2. 給寶寶制作一個小風車(不會做的話就買一個),觀察風車是怎樣轉動的。寶寶會發(fā)現(xiàn),當靜靜拿著風車的時候,風車轉得就慢;當快速搖動風車的時候,風車就轉得快。
3. 如果周圍有旗桿,可以分別在無風、微風和大風的日子里,引導寶寶觀察旗子在旗桿上的樣子。寶寶會發(fā)現(xiàn):風大的時候,旗子飄揚的幅度就大;風小的時候,飄揚的幅度就小;沒有風的時候,旗子就靜靜地掛在旗桿上。
我和風兒做游戲探索行動步步來:
1. 告訴寶寶,在家里也能“變出”風來。然后啟發(fā)寶寶找一找,家里有什么東西可以變出風呢?比如,拿一張紙,和寶寶一起用嘴吹一吹,或用扇子扇一扇;把電風扇或吹風機打開,對著窗簾吹一吹。
2. 將氣球吹起來,捏住口,然后把口對著寶寶的手或臉慢慢地放氣,問問寶寶有什么感覺。
你還可以試一試:
和寶寶一起出行的時候,如果正好趕上起大風,可以和寶寶一起逆風走走,寶寶可能會說“不好走”、“走不動”、“睜不開眼”;再順風走走,寶寶可能會覺得“好走了”。這時,告訴寶寶,風是從哪邊刮來的。當然,不要用“東南西北”這樣的詞,寶寶不理解,你只要用手指著風來的方向就可以了。
五、美妙的聲音
通過尋找聲音等游戲,寶寶會對聲音更加敏感,認識到不同的事物發(fā)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同時可以提高寶寶的聽覺記憶、再認等能力。
適合年齡:1歲半以上。
叮叮當當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準備不銹鋼盆、奶粉筒、金屬勺子、筷子等。
2. 將這些物品放在桌子上,先讓寶寶拿金屬小勺去隨意敲敲打打,感受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寶寶會發(fā)現(xiàn),用力大小的不同,發(fā)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3. 再讓寶寶用筷子去敲擊,感受一下和用金屬勺子敲擊時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
4. 當寶寶對這些聲音熟悉之后,可以讓他閉上眼睛,由媽媽敲擊不同的物品,讓寶寶猜一猜是敲擊什么物體發(fā)出的聲音。也可以讓寶寶敲擊,媽媽來猜。
5. 還可以用更多的東西來敲擊物體,發(fā)出更多的聲音。
制造聲音探索行動步步來:
1. 媽媽拍拍手、跺跺腳、敲敲門,制造出各種聲音,讓寶寶聽一聽。
2. 讓寶寶想一想,還有什么辦法能發(fā)出聲音。比如,可以提示寶寶拍拍腿、跳一跳、拍拍桌子等,通過多樣的方式來制造不同的聲音。
你還可以試一試:
去戶外玩的時候,可以讓寶寶聽小鳥的叫聲,小河流水的聲音,汽車喇叭的聲音,以及行人的腳步聲等。還可以把各種有趣的聲音錄下來,然后放給寶寶聽,看看寶寶能不能分辨出各種不同的聲音。
六、變來變去的影子
影子是很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通過影子游戲,引
導寶寶感知影子的存在,初步理解影子與光、與物
體之間的關系。
適合年齡:兩歲以上。
模特寶寶/ 朱家煒
影子在這里!探索行動步步來:
1. 和寶寶一起站在陽光下,讓寶寶看看媽媽和自己的影子。寶寶會發(fā)現(xiàn),隨著人體的移動,影子也在移動。
2. 媽媽小跑幾步,讓寶寶看到,影子也在隨著人快速移動。接著,媽媽忽快忽慢地走或跑,讓寶寶來追影子。踩到后可引導寶寶大叫:“我踩到媽媽的胳膊了!”“我踩到媽媽的腿了!”也可以讓寶寶跑,媽媽去追寶寶的影子。
3. 引導寶寶去尋找不同物體的影子。比如,樓房的影子,樹的影子,小區(qū)里健身器材的影子……讓寶寶說一說,哪個影子大,哪個影子小;哪個影子長,哪個影子短等。
溫馨提示:在和寶寶玩追影子游戲的時候,要選擇平坦的地面或草坪,周圍不要有可能出現(xiàn)危險的物品,以保證安全。同時要及時提醒寶寶不要跑得太快,防止摔倒。
變出來的影子探索行動步步來:
1. 在夜晚的燈光下,用手在家中的墻壁上做出各種類似動物形體的影子給寶寶看,并手把手地教寶寶試著做。
2. 玩了一會兒手影之后,突然把燈關掉,問寶寶:
“還能不能玩了?影子還在嗎?”寶寶會發(fā)現(xiàn),影子不見了!
3. 過一會兒,再次打開燈,讓寶寶看到影子“又回來了”。繼續(xù)玩。
你還可以試一試:
1.有些寶寶對夜晚時看到的影子會感到害怕,所以開始時不要在路燈下玩影子的游戲。當寶寶對影子已經非常熟悉,不再感到陌生和害怕之后,可以在晚上路燈亮了之后,帶寶寶去外面觀察路燈下人的影子、樹的影子等。
2.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手電筒。把燈關上,讓寶寶拿著手電筒去照一照,看看在手電筒的光照下,物體的影子是什么樣子的。
七、有趣的磁鐵
寶寶在玩磁鐵時,可以感知磁鐵的性質,發(fā)現(xiàn)磁鐵間相吸、相斥等有趣的現(xiàn)象,激發(fā)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適合年齡:兩歲以上。
磁鐵能吸到什么?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準備一些磁鐵或冰箱貼,家中閑置的小鐵鎖、發(fā)夾、金屬小勺等。
2. 將各種小物品放在桌子上,讓寶寶拿著磁鐵去吸一吸,看看哪些東西可以被吸上來,哪些東西吸不上來。
3. 鼓勵寶寶拿著磁鐵,在家中各種物品上吸一吸,看看能吸到什么東西。
4. 用一張白紙或薄絲巾蓋住鐵質物品,再讓寶寶用磁鐵去吸,看看能不能將這個物品吸住。
5. 再拿一塊厚紙板蓋住鐵質物品,用磁鐵去吸,看看還能吸得住嗎?
有趣的磁鐵相斥相吸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準備兩塊條形磁鐵或幾個冰箱貼。
2. 將兩塊磁鐵保持一定距離擺在一條線上,讓寶寶拿其中的一塊慢慢地靠近另一塊的一端。寶寶會發(fā)現(xiàn),兩塊磁鐵靠近的時候,會快速相吸或互相排斥。開始時,你可以先給寶寶示范一下。
3. 再用同樣的方法,用磁鐵的另一端去靠近另一塊磁鐵,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你還可以試一試:
去戶外玩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帶上一塊磁鐵。引導寶寶試著拿磁鐵去吸不同的物體,看看哪些可以被吸住,哪些吸不住。還可以教寶寶拿磁鐵去吸一吸沙土,寶寶可能會發(fā)現(xiàn),磁石上還能吸住一些細小的沙子。
八、不一樣的運動
稍微變化一下方式,就可以使寶寶平時愛玩的小汽車游戲成為一種很好的探索活動,比如可以感受運動與力、與坡度、與不同接觸面的關系,知道多種因素都會影響物體的運動……
適合年齡:兩歲以上。
模特寶寶/ 王悅寧
飛跑的小車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準備玩具小車,木板和一些積木。
2. 先讓寶寶在木板上玩一會兒小車。
3.再用積木把木板稍微墊高一些,形成約10~20度的坡度,然后讓寶寶把小車放到斜坡的最上方,寶寶可以看到小車跑起來的速度很快。
4. 再將木板墊高一些,形成30。以上的坡度。這時再將小車放在最上方,小車就會飛快地沖下來。
快和慢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準備小車、柔軟的布、粗毛巾。
2. 在光滑的地面,讓寶寶推動小車向前滑行。
3. 在地面上鋪一塊柔軟的布,再讓寶寶推著小車滑行。
4. 再在地面上鋪一條粗毛巾,讓寶寶推小車玩,寶寶會感覺推起來有些吃力。
你還可以試一試:
在戶外玩的時候,可以讓寶寶拿著小汽車在各種不同的地面上推著玩,比如水泥地、沙地等??梢詥枂枌殞殻诓煌牡孛嫔贤菩≤囃?,感覺有什么不一樣。
九、沉沉浮浮
不同的物體,有的浮在水上,有的沉到水底,這可以激發(fā)寶寶的好奇心,引發(fā)他去思考和進行更多的探索。適合年齡:1歲半以上。
哪個沉,哪個浮?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準備水,木質、鐵質、塑料等不同材料的物品或玩具,空的塑料瓶子等。
2. 讓寶寶將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或玩具放進水里。寶寶會發(fā)現(xiàn),有的浮在水上,有的則沉進水底。你可以有意問寶寶:
“小勺哪去了?”或者“這塊積木怎么浮在上面呢?”引發(fā)寶寶思考。
3. 拿更多不同材質的物品,先讓寶寶猜猜看,它會沉下去,還是會浮在水面上?然后再把這件東西放進水里,看看寶寶猜得對不對。
4. 找一個空的塑料瓶子,蓋好蓋子放進水里,發(fā)現(xiàn)瓶子會漂在水面上。然后,教寶寶把瓶子裝上水,蓋好蓋子,再放進水里,看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紙船戲水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準備一盆水,防水的紙和不防水的紙。
2. 分別用防水的紙和不防水的紙折兩只小船,和寶寶一起把小船放在水盆中。寶寶會發(fā)現(xiàn),不防水的紙船開始在水上漂浮,但一會兒就慢慢地浸水而不能航行了;而另外一只紙船還繼續(xù)在水面上漂浮著。
3. 在漂浮著的小船里放一些小物品,如曲別針、紙片等,看看小船還能在水上漂著嗎?
4. 再往小船里加一些東西,小船可能就會沉到水底去了。
你還可以試一試:
有條件的話,可以帶寶寶到小河邊,看看河面上漂著的是什么?比如有樹葉,有小木棍等。如果能夠去郊外,看到小溪流或水潭就更好了,可以讓寶寶找一些樹葉、樹枝、小石子等投進水里,看看哪些浮在水面上,哪些會沉到水里去。不過,在水邊玩耍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是在公園里,請不要教寶寶往水里扔東西。
十、神奇的溶解現(xiàn)象
為什么有的東西進到水里會不見了,有的卻還在?有的進到水里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在游戲中,寶寶會看到各種有趣的現(xiàn)象,知道什么東西可以溶解,什么不能溶解。
適合年齡:兩歲半以上。
糖果不見了!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準備白糖、冰糖或糖果,透明水杯,勺子等。
2. 拿一個透明的杯子,裝上涼白開。然后拿出白糖,先讓寶寶看一下,再用小勺盛一點兒白糖讓他嘗一嘗。
3. 用小勺盛一點白糖,放進杯子里,讓寶寶觀察白糖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4. 等白糖融化后,再讓寶寶嘗一嘗,說一說是什么味道的。
5. 再拿一塊冰糖或糖果,也放進裝有涼白開的杯子里,讓寶寶觀察杯子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寶寶會發(fā)現(xiàn),冰糖或糖果比白糖融化的速度慢多了。接著,也讓寶寶品嘗一下糖水的味道。
6. 將勺子、小塊積木等放進杯子里,寶寶會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攪動它們,都不會像糖一樣融化掉。
變顏色了!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準備透明的水杯,2~ 3 種顏料。
2. 把不同的顏料分別放進不同的杯子里,看看杯子里的水是怎樣慢慢地變成有顏色的水的。
3. 再將兩個杯子里的水混在一起,看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4. 還可以將更多的顏料溶解在同一杯水中,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你還可以試一試:
還可以用涼水和溫水來做小實驗。比如,用透明的杯子裝一杯溫水和一杯涼水,分別放進一塊同樣的糖果。讓寶寶猜猜看,哪個杯子里的糖果會融化得快一些?然后,再讓寶寶拿一把小勺慢慢地去攪動杯子里水,同時觀察糖果在水中由大變小、由小變沒的過程。
十一、會變的水
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水可以變成冰、變成蒸氣,水還能產生美麗的泡泡。這些有趣的現(xiàn)象會讓寶寶感覺很神奇,可以激發(fā)他的探索欲望。
適合年齡:1歲半以上。
冰水變變變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接好一小杯水,和寶寶一起放到冰箱的冷凍室里。過幾個小時之后,把水杯拿出來,讓寶寶看看杯子里的水變成什么樣子的了。這時,你告訴寶寶,水變成冰了。
2. 把結冰的水杯放在房間里,讓寶寶看看,過一會兒,冰會有什么變化。寶寶會發(fā)現(xiàn),冰會慢慢地融化,最后還原成了水。
3. 凍一兩杯水,變成冰后,將其中一個杯子里的冰放在正常溫度的地方,另一杯冰水放在有陽光照射的地方,讓寶寶觀察,哪個杯子里的冰融化得更快。
神奇的泡泡探索行動步步來:
1. 準備肥皂、小勺、吸管等。
2. 將肥皂放在一小杯水中融化,晃動杯子,使水中出現(xiàn)很多泡泡(可以買一個現(xiàn)成的吹泡泡玩具)。然后,你把吸管的一頭浸在水中,去吹吸管的另一頭,這時就會出現(xiàn)一串串美麗的泡泡。讓寶寶觀看泡泡在空中飄浮和破碎的樣子。
3. 教寶寶學著你的樣子,去吹出許多泡泡來。
4. 可以到太陽底下去吹泡泡。寶寶會發(fā)現(xiàn),陽光下的泡泡變成五顏六色的了。
你還可以試一試:
雨天玩水會別有一番情趣?!八睆奶焐系粝聛?,落到水里不見了;落到地上,地上濕了,多有趣呀!所以,下雨的時候,不妨給寶寶穿上雨衣,去感受一下雨水打在身上的感覺;觀看雨水打在窗臺上、落進小河里的情景;下完雨,可以讓寶寶穿上雨靴去踩一踩水……
既是媽媽,又是專家,平時怎樣和孩子一起探究?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專家媽媽的育兒智慧和獨特的教育理念吧。
像科學家一樣去探索
探索是孩子的一種學習方式
實例:
我曾經記錄過一次孩子玩一個“蝸?!蓖婢叩倪^程:把許多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積木,放進有對應形狀的“蝸牛”的身體里。開始時,孩子很隨機地進行操作,不同形狀的,他隨機地去試,試完圓形的,試五角星形的,再試三角形的。逐漸地,他發(fā)現(xiàn)了不同形狀和蝸牛對應的洞之間的關系,就有策略了。當他看見一個五角星形的洞,就從一大堆形狀塊里去找那個五角星形的,然后放進相應的洞里。接著,他又按照同樣的方法依次去進行圓形和三角形積木的操作。
解讀:
孩子的學習要通過直接的操作。動手操作的時候,孩子在思考,在想辦法,在這個過程中他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形成策略。在探索中,孩子學會了對比、歸納,這些對思維的發(fā)展很重要。另外,在探究的過程中,成人對人的鼓勵也很重要。通過探究,幫助孩子逐步形成探究的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等,這些對他的終身發(fā)展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讓探究成為一種習慣。
實例:
有一次,孩子跟我說:“媽媽,我知道,紅色和黃色混在一起會變成橙色?!蔽覇査?“你是怎么知道的?”他說:“老師告訴我的。”我說:“那咱們試一試,看看它是不是這樣的?!?然后,我就拿出顏料來,和他一起探究這個問題。
解讀:
這種做法可以讓孩子形成一種意識:什么事情不是聽別人怎么講就是什么樣的,要學會動腦筋,要尊重事實。比如,我們可以常常問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看見了嗎?這是孩子應該從小養(yǎng)成的一種習慣,一種態(tài)度。我們需要為孩子營造這樣的環(huán)境,讓他在探索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通過自己的探究去獲得對事物的理解,知道怎么去解決問題等。
探索可以是很隨機的活動。
實例:
有個朋友從國外帶回來一個冰淇淋形狀的東西(可粘貼在冰箱上作為留言帖),它的后面有一個很小的磁鐵。孩子看到“冰淇淋”吸在冰箱上了,覺得很奇怪。我就說,咱們再找找,看看它還能吸住什么?孩子拿著它去試了許多東西。他發(fā)現(xiàn),磁鐵能夠吸引鐵制品。
再比如,我?guī)Ш⒆釉谛^(qū)里玩,看見兩只小狗在草地上玩,我就跟他一起看,然后問他:“看一看,它們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孩子就說:“它們都是小狗?!蔽艺f:“那你好好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就會去比較,告訴我,這個大,那個小;這個的毛是什么顏色的,那個的毛是什么顏色的……我不斷地問他,還有嗎?還有嗎?他就會從多個維度去比較了。
解讀:
生活中,很多現(xiàn)象都是隨機出現(xiàn)的。在相應的情景中,你給孩子適當?shù)囊龑?,一點兒都不會覺得牽強。有時,你提出一個問題,放手讓孩子去尋找答案,然后再讓他去驗證一下。這個過程,孩子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判斷,這其實是一種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探索,最好和家庭情景結合起來。
實例:
我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他不停地問:
“為什么會有白天,會有黑夜?”白天和黑夜是很抽象的概念,如果給他講地球怎么自轉和公轉,他肯定不理解。正好孩子的爸爸在美國,有時打電話,我們會不經意地說起來,他那邊在睡覺,我們這邊已經是早晨了;而我們到晚上的時候,他那邊該起床了。孩子就進一步問:“為什么我們這邊是白天,爸爸那邊是黑夜?”我就拿過來一個地球儀,跟他一起演示:“這是一個地球,我們在這兒,爸爸在這兒?!蔽矣帜靡粋€手電筒當太陽,把燈關了,用手電照著,同時轉動地球儀,演示給他看。他就發(fā)現(xiàn),當“太陽”照著我們這邊的時候,爸爸那邊是黑的。我說,對呀,因為太陽照不到,所以爸爸那邊就是黑夜;當爸爸那邊是白天的時候,咱們這邊就是黑夜。地球每天都這么有規(guī)律地繞著太陽轉,轉一圈就是一個白天和黑夜。
解讀:
每個家庭的環(huán)境和每個孩子的特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探究活動最好能夠和一個非常真實的家庭情景結合在一起。當遇到一種情景的時候,如果你能抓住這個教育契機,稍微采取一些措施,鼓勵孩子一下,結果就會很不一樣。而且,和幼兒園相比,在家里探索更有優(yōu)勢,因為它很靈活,孩子會處在一個非常放松的狀態(tài)。
探索的同時,不要忘記珍愛生命。
實例:
我兒子兩歲多的時候,對蝸牛特別感興趣,每天早晨都叫我?guī)タ次伵?,他會目不轉睛地看著。時
間長了,他發(fā)現(xiàn),下雨的時候,或者早晨有露水的時候,蝸牛就會爬出來。
有一次,他要把蝸牛帶回家。我沒有反對,想正好讓他探究一下有關蝸牛的問題。于是我就和他討論,咱們怎么樣在家里設計出一個讓蝸牛覺得舒服的環(huán)境?孩子說,要有一點水,要給蝸牛一點葉子。我們就在家里做了這樣一些探究,孩子非常喜歡。過了一些時間,我啟發(fā)他思考,蝸牛喜歡什么樣的環(huán)境?它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會更舒服,會生活得更好?最后孩子就說:“媽媽,咱們把它放了吧,它還是在大自然中最舒服?!?/p>
解讀:
我們鼓勵孩子探究的同時,要注意讓孩子獲得這樣的理念:珍愛大自然,尊重生命,愛護動植物。比如國外的幼兒園一般不做養(yǎng)蝌蚪這樣的活動,因為人工養(yǎng)殖和天然的環(huán)境中長出來的是不一樣的。在跟孩子探究的過程中,注意讓孩子了解生命和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那他以后才會知道要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植物。這樣的理念是滲透在各種活動中的,
需要通過探究逐步幫助孩子形成這樣的意識。
編輯/ 陳淑琴(chensq@bph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