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越花越多”;
“股份越分,企業(yè)越大”;
“錢散人聚,人聚錢來”……
這些都是牛奶大王——蒙牛老總牛根生成功的至理名言。
它告訴人們:經(jīng)商要想取得成功,其實很簡單,只要做到“舍得”二字。
所謂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曾經(jīng)有個商人在闡述自己的成功經(jīng)驗時說:“錢財,就好比流動的泉水。那些靠機巧和欺詐獲取財富的做法,就好像自己堵塞了泉水的源頭;而那些吝嗇的做法和奢侈揮霍的做法一樣,都會使流動的泉水枯竭。一般人只知道奢侈揮霍是錯誤的,卻不知道吝嗇也是一種錯誤。圣人常說,應(yīng)該以義為前提去獲取利益,見義不為則沒有君子之勇。所以,把錢財用在合乎義理的事情上,不僅不會使水流枯竭,還會擴充源流使其壯大,這才是行商的大道。”
“舍”與“得”互為因果關(guān)系,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舍。但生活中人們所說的“舍得”往往只強調(diào)“舍”,是不計得失的“舍”,只有不去想“舍”過之后的結(jié)果是“得”還是“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舍”,也才能獲得與眾不同的“得”。
曾經(jīng)有一個農(nóng)民回家做酒,由于他使用了新工藝釀酒技術(shù),不但降低了成本,提升了酒的質(zhì)量,還提高了20%~40%的產(chǎn)量。按計算,他應(yīng)該比別人多得1/3的利潤,可他不但沒有打算要這多出的1/3的利潤,卻還計劃著讓出20%的利潤,別人賣5塊錢一斤的酒,他只賣4塊錢一斤;人家賣4塊錢一斤的酒,他只賣3塊2,而且他的酒質(zhì)量更好、口感更醇,服務(wù)態(tài)度也更和氣,總是笑臉相迎??上攵?,大家當(dāng)然更樂意買他的酒,即便是不熟悉的人也會打點酒來嘗嘗,覺得不錯。人家自然就成了他的忠誠顧客。這樣一來,大部分顧客都放棄了原來熟悉的傳統(tǒng)做酒師傅,而很快和他這個新師傅熟悉起來,甚至很多散裝白酒的經(jīng)銷商都親自上門要求代銷,他的酒不到兩個月就占據(jù)了全鎮(zhèn)大半個散裝酒市場。
可是試想一下,假如他事先不放棄這誘人的利潤,只是死死地拽住自己應(yīng)該收獲的一分一厘,而他又剛回家做酒,很多人都不知道,而且家里原來的酒市場早就有人占據(jù)著,要想分得一塊蛋糕,是不是天方夜譚?憑什么要人家選擇買你的酒?憑什么要人家放棄原來熟悉的合作伙伴?這就要看我們是不是夠舍得。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但要舍得,還要“舍”得巧妙,“舍”到人家心里去。同樣是回家做酒,同樣是學(xué)的一本機械的新工藝釀酒技術(shù),同樣是讓出20%的利潤。廣西的劉良才卻不是降價,而是免費贈送,只要是購買他做的酒,他就再贈送1/5的酒。人家每買5斤酒,他就送1斤;人家每代銷50斤酒,他就送10斤。這不但達到了讓利的效果,還不會因為他的降價而讓其他傳統(tǒng)做酒師傅覺得他攪亂了原來的市場,其他做酒師傅對他也就不會有什么意見,這樣他的酒要打開市場也就不成問題了。
由于一本機械的“一糧九釀”技術(shù)還可以利用做酒剩下的糧食發(fā)酵液制作成低成本的飲料、果凍、醬油、食醋和珍珠奶茶等九種食品,劉良才更是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不但免費贈送白酒,還免費贈送飲料、果凍和醬油等,如果碰見婦女來打酒,他就還附帶送點醬油或飲料,如果是小孩來打酒,他就送果凍或飲料。這樣等到人們下次要購買飲料時,自然就會想起他的飲料來,就像冥冥之中注定“有舍,就有得”一樣,這為他后來的飲料、果凍和醬油等又開辟了市場。
只要舍得,生活之中很多東西都是可以相互借鑒的。在一本機械老師的指導(dǎo)下,聰明的劉良才就如法炮制了他的飼料市場和藥酒市場。由于用一本機械的高效秸稈飼料配方可以用酒糟配制出成本才2毛多一點的全價飼料,劉良才首先就將他的低成本飼料免費贈送給人們養(yǎng)豬,當(dāng)大家覺得這種飼料不錯時,他才以5毛錢一斤的價格(還不到市場最低飼料價格的一半)賣出去。而藥酒就更要舍得了,如果不讓人家事先試用一下,人們怎么會相信你的藥酒療效不錯呢?
可見“舍”確實是“得”的前提條件,正所謂,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錢少是自家的,再多是大家的,再多是人民的,所以叫做“人民幣”。利他就是利己,幫人就是幫自己,這就是“舍”與“得”之間的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