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優(yōu)出演的《非誠勿擾》自去年12月中旬上映之后,一個月內票房達到3.4億元人民幣,成為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國產影片。據說,電影的火爆還帶來一個副產品,劇中男女主角在北京后海那家休閑場所坐過的紅色餐椅,也被預訂到1個多月以后。路透社的報道說,如果你問中國現(xiàn)在哪兒還有排隊的現(xiàn)象,除了春運期間1人潮涌動的火車站之外,那可能就是電影院了。
稍后,小沈陽在今年春晚走紅了。尚不能計算小沈陽的票房價值,但是,單憑他直線飆升的出場費,就足以斷定這也是一棵搖錢樹。按年齡論,年過五旬的葛優(yōu)和不到三十歲的小沈陽不是一個輩分,然而就這一老一小,已足以讓人們看到娛樂股的逆勢上揚。
人們愿意拿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情形做類比,認為這可能是中國娛樂產業(yè)的一個發(fā)展機遇。
好萊塢電影業(yè)就是從大蕭條時期開始啟動的,巧的是,因為那段時期梅蘭芳也在紐約百老匯演出,也算咱中國傳統(tǒng)藝術相幫著救了美國一把。事實上,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娛樂業(yè)往往相對很紅火,主要是因為受經濟打壓的心理喜歡在娛樂中尋求解脫,哪怕這種解脫是短暫的,甚至就是瞬間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