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國手在國外記者眼中往往是愛恨交織。他們驚嘆中國球手精湛的技術(shù),也對他們的情感淡漠心存疑慮:為什么老瓦他們向觀眾鞠躬致意,愿意花半小時或一小時和觀眾在一起,愿意擁抱一下失敗者,甚至耳語幾句,采訪時愿意認真對視記者,而在中國球手這里就很難?
#9758; #9756;
乒乓球隊的職業(yè)素質(zhì)與運動成績不符,背后的原因是運動員壓力無處發(fā)泄與太早年齡進入競技狀態(tài)。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exception 6V超水平”評價(新華社譯為“無與倫比”)的背后,有賴于北京奧組委一干官員“艱苦而卓越的公關(guān)工作”。3月下旬,在結(jié)束北京一次事務(wù)性訪問后,國際乒聯(lián)主席沙拉拉將一沓信交給主辦方手上。
沙拉拉發(fā)出的當(dāng)然不是感謝信,而是眾多賽事機構(gòu)對中國乒乓球手的血淚控訴,包括與對手握手時不認真,缺乏誠意,賽后不愿意參加發(fā)布會,或采訪敷衍了事等?!爸袊\動員的職業(yè)素質(zhì)較差,與運動成績不相符?!鄙忱绱丝偨Y(jié)。
這不是沙拉拉第一次將弧圈球攻向中國球臺。此前,小球變大球、21分改11分、無機膠水改有機膠水、男子雙打改團體賽等,每次措施的出臺,都意味著一批中國天才選手的隕落。
#9758; #9756;
其實乒乓國手惹眾怒并不奇怪,以我有限的幾次國際采訪經(jīng)驗,乒乓國手在國外記者眼中往往是愛恨交織。他們驚嘆中國球手精湛的技術(shù),也對他們的情感淡漠心存疑慮:為什么老瓦他們向觀眾鞠躬致意,愿意花半小時或一小時和觀眾在一起,愿意擁抱一下失敗者,甚至耳語幾句,采訪時愿意認真對視記者,而在中國球手這里就很難?莫非他們?nèi)魏螘r候都在趕時間?或者中國選手已修煉到了刀槍不入?
簡單回憶,就能想到隊員在國內(nèi)外賽場的表現(xiàn):
2004年,馬琳在乒超期間耍大牌,與司機對口“國罵”;2006年3月,陳在亞洲杯負于隊友王皓,隨后摔拍踢擋板;2006年12月,邱貽可于封訓(xùn)期間千杯不醉,徹夜未歸;2006年,教練孔令輝酒后駕車;翌年,另一教練施之皓因保護主力王楠和記者大打出手。聯(lián)系到2001年張怡寧九運會踢桌子,2006年郭躍拒絕參加乒超聯(lián)賽,中國乒乓球隊頗有集體上火、男女隊“同唱一首歌”之勢。
#9758; #9756;
因為沙拉拉的信,正在寧波和中山封訓(xùn)的男女隊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親民舉動,此舉讓以往備受冷落的老記們受寵若驚。私下,還是有教練認為小題大做:“隊員英語不行,另外在職業(yè)網(wǎng)壇,麥肯羅、薩芬們摔拍粗口也是家常便飯?!?/p>
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激情少帥劉國梁偶爾也煩惱,目前像陳、邱貽可這些主力隊員都是1983年后出生的“新新人類”,“思想叛逆,個性強,很難管理?!?/p>
依靠著國球地位,他們成為總局各個隊伍中先富起來的一部分。除各級比賽獎金、乒超聯(lián)賽100萬的封底獎金,贊助商、各地方政府甚至走位飄忽地陪領(lǐng)導(dǎo)打球的收入,都可以讓他們歸于“百萬富翁俱樂部”。與此同時,為出成績,乒乓球入門年齡越來越小,以前還能讀完初中?,F(xiàn)在連小學(xué)都要半途而廢。試想,一個訓(xùn)練報告錯字連篇的國手,與寫回憶錄順暢的徐寅生和一手好書法的莊則棟比,誰對乒乓球的理解會更深刻?
更主要的是,雖然置身訓(xùn)練、比賽、生活均不用操心的幸福集體,但無處不在的隊規(guī),高強度的壓力(上面的、外部的和隊內(nèi)的)還是考驗著運動員的精神狀態(tài),孤獨、敏感而脆弱的他們,如果缺乏起碼的發(fā)泄渠道,終究危險。
比如王皓。
小時被扮成女孩的王皓,出道初始因技術(shù)出色而人品本分被教練和記者齊夸為“乖乖仔”。2003年和我第一次接觸時,羞澀、溫和而安靜,拿不準的問題還和我商量答案。但奧運會“蟬聯(lián)”亞軍后,他不但成了“撒尿門”主角,還被某些接觸過的記者稱為“普羅米修斯”(指的是那張飽經(jīng)風(fēng)霜過于乖戾的臉)。
有人說。這可能是現(xiàn)代標準的冠軍相。
(選自《新世紀周刊》200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