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說就業(yè)難,其實很多已經成功的名人,也曾遇到過就業(yè)難。
#9758; #9756;
1934年夏,季羨林在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德文專修科畢業(yè),成績是四年全優(yōu)。從1933年下半年開始,季羨林就經常憂慮畢業(yè)之后的去處,在《清華園日記》中,他多次寫道:“要不擇手段去搶一只飯碗。”但由于他學的專業(yè)就業(yè)機會很少,所以到1934年秋天,季羨林的“飯碗”還沒有拿到手。為此,他陷于極端痛苦之中。并曾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我大學一畢業(yè),立刻就倒了霉,留學無望,飯碗難搶;臨淵羨魚,有網難結;窮途痛苦,無地自容?!焙髞?,他回到了濟南,在母校老師的幫助下,找到一份在中學教書的工作。
#9758; #9756;
聯想集團現任董事長楊元慶,1989年在中國科技大學取得計算機專業(yè)碩士學位。畢業(yè)時恰逢聯想招人,他便前去應聘。雖然被錄取,但分配他去做銷售員,這與他的理想目標相差甚遠。不過他還是接受了,每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四處推銷產品。經常站在客戶的門口一等就是半天,而且還受過很多氣。但正是這份臨時工,讓他得到了全能的鍛煉。
楊元慶得出一個結論:“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本來就是打基礎的時候,專業(yè)對口當然好,但不是非常重要,年輕人不應該背一定要專業(yè)對口的包袱。”
#9758; #9756;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yè)半年多,仍沒有找到工作。無奈之際,他給自己崇拜的一位化學家寫信,請其幫助找一個能夠掙錢的差事。過了些日子,又寄去一張明信片,再次懇求幫忙。但這個化學家根本沒有理他這個茬,連信也不回。一年以后,在大學同學格羅斯曼父親的幫助下,愛因斯坦才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找到一份專門審查各種新發(fā)明的技術職位,終于擺脫了可怕的失業(yè)陰影。愛因斯坦一生都念念不忘這位同學的幫助。他多次說:“這是格羅斯曼為一個朋友所做的最偉大的一件事?!?/p>
#9758; #9756;
美國電影明星史泰龍曾在邁阿密大學戲劇系求學,但沒有老師賞識他。他的夢想是當一個電影明星,并寫了一個叫《洛奇》的劇本,到荷里活的各個公司去自薦??蓭装偌译娪肮荆瑳]有一家愿意接收他。當他第三次再找一家電影公司時,他們終于同意投資拍攝《洛奇》,并由史泰龍擔任主演。結果,《洛奇》一炮打響,一舉賺得二億二千五百萬美元,并贏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史泰龍本人也獲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劇本的提名。
#9758; #9756;
法國“銀行大王”恰科年輕時立志要當一個銀行家,但他大學畢業(yè)以后,把當地所有的銀行都跑遍了,卻沒有一家愿意聘用他。就在他第52次被拒絕的那一天,走出銀行時,看見大門前的地上有一枚大頭針,便彎腰把它撿了起來。沒想到,這家銀行第二天就給他發(fā)來了錄用通知。原來,恰科彎腰撿大頭針的行為,恰好被該銀行董事長看見了。董事長認為,精細小心正是銀行職員必須具備的素質。
#9758; #9756;
安徒生出生于丹麥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于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安徒生剛到哥本哈根的時候,窮困潦倒,四處碰壁。他想學跳舞,人家說他“太丑”;他想當演員,人家說他“太瘦”。后來身上只剩10個銀毫,付了房租,便沒飯吃,只得撿被人丟棄的面包屑。不得已,他去給一個木匠當徒弟,因為身體太瘦弱,不久就被趕了出來。但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佩服這個童話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