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無意在《莊子#8226;齊物論》上發(fā)現(xiàn)這樣一句話:“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娋呀耘?。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大意是一位名叫狙公的老人,他想把每天給猴子的八顆栗子改為七顆,于是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nèi)w栗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猴子們聽了,都認(rèn)為早上怎么少了一個?于是一個個就非常不愿意。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么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nèi)w,這樣該可以了吧?”猴子們一聽,早上的栗子又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起來。
這就是朝三暮四典故的出處,現(xiàn)多比喻經(jīng)常變卦,反復(fù)無常。但是我卻認(rèn)為,這并非莊子的本意。我也相信,到現(xiàn)在為止,絕大多數(shù)人還不能明白朝三暮四這個典故的真正含義。
我不替莊子悲哀,我替這些不明白的人悲哀,因為他們錯過了這個世界最美妙的一則寓言。
“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猴子認(rèn)為差別很大,可是對狙公來說完全一樣。狙公對同樣是七顆粟子進行調(diào)整分配,猴子卻喜怒分明。其實在莊子的原文是要告訴我們,猴子不明白栗子總數(shù)為七。
我們一定在嘲笑這些猴子,可是莊子卻在嘲笑我們。因為這些猴子正是我們自己。這個似乎極其簡單的道理,卻也“纏縛”了多少凡夫俗子。莊子正是要解開這個“纏縛”。
莊子說:記住,總數(shù)為七!
不管你能得到多少,不管你不能得到多少,對于每個人都一樣,總數(shù)為七。
有人富有,有人貧窮。富有的人得到了金錢,卻失去了很多比金錢更寶貴的東西;貧窮的人沒有金錢,卻可以得到比金錢多的多的精神財富。有人高貴,有人低賤。高貴者多傲慢,失去的可能是最起碼的人性;低賤者多卑微,卻充滿著人性的真愛。
不管如何,總數(shù)為七。
愚癡的人不斷追求,以為得到的越多越好;大智的人不斷放棄,放棄越多反而得到更多。為了保證總數(shù)為七,更多的東西會來彌補這些放棄。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追求是地獄,放棄是天堂。真理在這里不謀而合。
總數(shù)為七,心情自然平靜,心胸自然豁達(dá)。不為風(fēng)云變幻所動,獨守一份寧靜,遠(yuǎn)離生死苦海,這難道不是圣人的境界嗎?
一則簡單的寓言道出了無窮的真意。朝三暮四,總數(shù)為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