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家外
1949—2009
《金婚》、《渴望》、《王貴與安娜》、《血色浪漫》、《過把癮》、《奮斗》……
50年代
“磚木房、磚鋪地面、一張桌、兩床被”新社會的樸素家居
那時結(jié)婚住的多都是平房,兩床被子一身新衣服就算結(jié)婚了,樟木箱,八仙桌,木匠添置幾件木工家具已經(jīng)是很像樣的新房了。50年代結(jié)婚流行“四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和手表,人們形象地稱其為“蹬蹬、轉(zhuǎn)轉(zhuǎn)、聽聽、看看”,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堂懸掛一副毛主席的畫像,作為新社會的新人,這些在老一輩口中已經(jīng)是“掉到蜜罐里的幸福生活”。
“我家的房子是磚木結(jié)構(gòu)的老房子,只有30多平方米奶奶爺爺、爸爸媽媽和我們兄妹仨就擠在一間屋子里?!蓖醮髬尰貞浾f,那個時候根本沒有什么家具,只要人住得下就行了,全家人吃、喝、拉、撒全都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面?!案静淮嬖诔商椎募揖?,結(jié)婚時,兩張單人床一并就算成個家了。”她結(jié)婚時是1953年,丈夫家離娘家不遠也是磚木結(jié)構(gòu)的平房,只有20個平方米左右,還跟公公婆婆和當時未出嫁的小姑子住在一起。結(jié)婚那一年,她剛滿18歲,夫妻倆到鄉(xiāng)下親戚那弄來了點木頭,釘成一張單人床,與丈夫的單人床一拼,就算是結(jié)婚了。
★代表電視?。骸督鸹椤?/p>
故事開始于新中國熱火朝天的50年代,文麗與佟志是一對平凡夫妻他們的婚姻就始于陽光燦爛的五十年代。家里地面鋪磚,樓層板是木板刷地板漆,一個雜木做的大木箱放下了全家所有人的衣服……圖為他們拉著所有家當搬新家的得意樣兒。
60年代
“兩間房一燈泡、四白落地、水泥地面、術制門窗”全民統(tǒng)一
物質(zhì)匱乏的60年代,家用電器還是個空曠的概念。人們?yōu)榱颂铒柖亲佣奶幈疾?,那個年代還有不少的村鎮(zhèn)根本就不通電。即便是在城市中,也只是有電燈可以在夜晚照明使用。
1961年出生的李森,他童年,少年時期都住在民國時期資本家留下的院子里。說起老房子,李森至今非常懷念,雖然設施簡單,但充滿著濃濃溫情。 “我們的房子在當時算是比較好的兩層樓高的青磚洋房,前面是個院子,中間有個天井。院子里總共住了12戶人家,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妹妹和我住在一樓兩間十五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崩钌f,每個房間都有兩張床,讀中學之前跟奶奶一起睡,后來便在里屋角落用硬板搭了張剛好可容下一個人的“床”,每天就踩著寫字臺爬到床上睡覺?!澳菚r只要住得下就已經(jīng)很滿足了,根本沒有裝修的概念?!崩钌f,老房子墻下面是青磚壘起來的,上面是木結(jié)構(gòu),樓板是灰木條與泥漿糊起來的,上面還罩了一層暗紅色的漆。
家具簡單到不能再簡單,100多塊錢買個大衣柜,不吃不喝得攢幾個月工資。家用電器幾乎為零,與現(xiàn)在五彩繽紛的燈飾相比,那個最原始的燈泡一直是李森抹不去的記憶。12戶人家只有一只電表,電費是按燈泡算,為了省錢,家里的唯一一個白熾燈燈泡就裝在兩間房之間的門上。做所有的飯菜僅靠一個煤爐,一大早,家里的老人就在天井里點煤爐,整個院子煙霧繚繞。
★代表電視?。骸犊释?/p>
故事開始于新中國60年代,也是一個不講究家居品位的年代。房子是單位分的,雖說大小有個區(qū)別,但裝飾是全民統(tǒng)一的,大白墻便是最能代表當時家裝狀況的“景觀”,正好比當時家居生活的“一窮二白”。不論你走到哪一家,看到的都會是同樣的墻面同樣的家具,同樣的地面。
70年代
墻上掛獎狀、結(jié)婚要數(shù)家具“腿”
人們對生活的要求開始物化,床、大衣柜,寫字臺成為家具標桿。在那個結(jié)婚要數(shù)家具腿的年代,最不愁娶媳婦的,幾乎就是木匠。一床一桌,兩椅兩箱,墻上掛掛日歷貼貼獎狀,到了年底,把領袖畫像貼在墻上是那時最具時代標簽的裝飾畫!
墻上擺得越滿,越能體現(xiàn)其政治色彩,極少能看見家居的風采。不論你走到哪一家,看到的都是類似的墻面、類似的家具、類似的地面。
今年54歲的方鋼良是70年代末結(jié)婚的,房子是父親單位里分的。50多平米的房子隔成了一個“田”字形,房子是水泥地白墻,有了獨立的衛(wèi)生間?;竞同F(xiàn)在交的毛坯房差不多,全家人把家具一打包就搬進去住了。
雖說裝修不講究,但年輕人結(jié)婚開始注重家具和電器,當時新人追求的是“三轉(zhuǎn)一響”,即縫紉機
自行車,手表收音機等。還要“36條腿”,就是家里的家具腿加起來要達到36這個數(shù)字,條件好點的要48條“腿”。
“我結(jié)婚時就湊足了36條‘腿’ 。”方鋼良說,“36條腿”是那時結(jié)婚的標準配置。大約是指床、大櫥、五斗櫥、床頭柜、桌子各一件,椅子四把,加在一起正好是36條腿。那個時候親戚朋友結(jié)婚除了送被面兒、暖壺等用品,還流行送石膏像。在新房的餐柜上放上一些針織的白色工藝品也是當時的一種時尚。
★代表視?。骸锻踬F和安娜》
在70年代,戶口是身份的象征。王貴出生于鄉(xiāng)下,安娜出生于上海,是大城市的人。王貴經(jīng)人介紹和安娜相識并最終牽手走過一生。戲中七十年代的家居劇照真實地反映了那個年代的城市家庭的家居風格:樸實,整潔、實用。
80年代
電器進入家庭、裝修游擊隊出現(xiàn)
紅色綠色的油漆地面取代了清一色的“水泥地”,能鋪上地板革的,起碼算是“小康水平”!一個月的工資勉強夠買一張鋼絲床,想置辦點家具還得去街道領“家具票”。電器跨入居家用品行列,黑白電視機,電風扇逐漸普及。80年代末裝修游戲隊也開始出現(xiàn)。
46歲的丁杰上世紀80年代,一家三代人住在一個45平方米的樓房里,那時大部分人家住房面積都很小,所以折疊式金屬家具得到了青睞,漸漸開始流行起來。丁杰說,當時的鋼絲床,價格在38.5元,相當于一個二級技工一個月的工資。鋼折椅也流行起來,一把鋼折椅30多元,當時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是31元/月,買一把折椅要花一個月的工資。但為了節(jié)省空間,她的父親還是咬咬牙買了一張鋼絲床。
“那時我國還處于計劃經(jīng)濟時代。一切都憑票供應、生產(chǎn)、流通、消費都要按照計劃來?!倍〗軐τ凇凹揖咂薄边€記憶猶新:家里想置辦點家具得先憑結(jié)婚證去街道領家具票,即使憑票買家具也得限量。
不過,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不少人家已經(jīng)開始用石灰水或石膏粉將房頂墻面刷成白色,再用油漆將墻面下部和地面刷成別的顏色,一般是綠色紅色。受經(jīng)濟能力和住房條件所限,那時人們的腦海里沒有“裝修”或“設計”等詞語。
經(jīng)濟條件好一些的家庭要裝木墻裙,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地毯、地磚、石膏板等建材產(chǎn)品。
★代表電視?。骸堆寺?/p>
從電視劇的故事發(fā)展能夠看到
隨著改革開放,到80年代末期,劇中在裝修上已經(jīng)比較重視了,石灰水升級成了涂料,它比白灰粉墻要光亮一些。塑料地毯、亞克力地磚,大理石有了,帶花紋的石膏板也有了,還出現(xiàn)各種圖案的壁紙,包窗臺,包括木門已成為重點的幾個裝修項目,鋁合金門窗等也成為最時髦的裝飾。
90年代
家庭裝修飛入尋常百姓家
90年代以后,是中國最飛速發(fā)展的20年。原先職工分配的。福利房有的折價賣給了使用者。裝修這一概念也正式進入中國家庭、瓷磚、吊頂木地板、墻裙組成了最早的室內(nèi)裝修風格。盡管80年代末出現(xiàn)的“裝修游擊隊”的專業(yè)性和裝修質(zhì)量現(xiàn)在看來讓人質(zhì)疑,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在特定的時期為美化家居環(huán)境立下了汗馬功勞,90年代結(jié)婚更加講究體面,更多的小夫妻選擇和父母分開生活。在飯店操辦婚禮,穿婚紗拍婚紗照也是那一時期最“潮”的事,很多“前衛(wèi)”的年輕人加入了新千年前的“集體婚禮”的行列,多樣化發(fā)展的90年代,結(jié)婚成本變得越來越高,首飾要“三金”,新房要“三大件”——電腦、空調(diào)、摩托車,90年代末取消福利房全面商品房,使得新千年后的結(jié)婚變成一個“很昂貴”的夢想。
范先生說,當時“豪華型”,“宮殿型”比較流行,所以裝修工人也給他家做了一些羅馬柱,客廳的歐式吊頂上配了一盞大大的裝飾燈,臥室里用墻紙裝飾了墻面。新房有了獨立的衛(wèi)生間和廚房,范先生在廚房里用不銹鋼的材料做了一些柜面和吊櫥,這些裝修在當時算是挺不錯的了。90年代中后期,正規(guī)的家裝公司逐漸多了起來,搶去了“馬路游擊隊”的半壁江山。慢慢地,一些經(jīng)濟條件稍好的家庭開始有了設計的意識,愿意多花一些錢聘請專業(yè)的裝飾公司和設計師為自己設計,裝修房屋。
★代表電視?。骸哆^把癮》
方言與杜梅,從相識、相愛、相斥、相離、相信,以至到最后再次相聚,這里的溝溝坎坎、恩恩怨怨、磕磕絆絆,真正的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中的場景從地下室到公寓,見證了兩位主人公的感情歷程,也最直接的反映了90年代的家具裝修風格,羅馬柱,裝飾燈,富麗堂皇的壁紙各種鋁合金推拉門窗被廣泛應用,化纖羊毛地毯和實木地板步入尋常百姓家。更顯示出九十年代中國都市男女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
進入21世紀
家裝強調(diào)個性、健康環(huán)保是重中之重
歷史進入了21世紀,人們的裝修觀念也在悄悄發(fā)生著改變。隨著年青一代的崛起以及“家”從會客空間向私密空間的轉(zhuǎn)變,個性化成為人們家裝追逐的目標。開放的臥房、透明的浴室,許多超傳統(tǒng)的設計開始涌現(xiàn)。2003年,非典的爆發(fā)以及許多裝修病的出現(xiàn),讓人們對于健康和環(huán)保的重視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好看其次,環(huán)保為先”,已經(jīng)成為人們裝修的普遍真理。隨著人們生活品質(zhì)的不斷提升,家庭裝修除了追求美觀之外,現(xiàn)代人越來越講求空間的實用性和舒適性。不管設計出的房屋多么美觀新潮,一旦忽略了空間的功能性,就不能稱之為優(yōu)秀。讀者王麗說“當今的家裝更多地強調(diào)個性,極簡風格,田園風格,地中海風格……誰都不愿自己的裝修風格和別人雷同?!爆F(xiàn)代人裝修選擇非常多,參與團購會,網(wǎng)購建材,軟裝,在網(wǎng)上寫自己的家裝日記,整體家居,私人定制……家裝已經(jīng)從最初的零裝修到有飾無裝,到追求豪華裝修,再到回歸簡約、重設計、求個性、講環(huán)保。
進入21世紀,人們的家裝觀念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家居環(huán)境已不僅只是一方空間,更重要的是心靈得到真正舒緩和釋放。
★代表電視?。骸秺^斗》
該劇不僅捧紅了一批演員,其中的家居設計也成為當代年輕人的追捧對像。楊曉蕓和向南的婚房,全宜家的配置,是80后城市青年的家居典范。劇中“心碎烏托邦”猶如一道閃電,劃破了傳統(tǒng)居家理念的長空。LOFT。這個詞曾經(jīng)是多么遙遠,而今天,它居然可以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思議的同時,也讓很多熱衷藝術和個性的人們蠢蠢欲動。在那個LOFT里,他們從中分隔出居住、工作、社交、娛樂、收藏等各種空間,在浩大的廠房里,他們構(gòu)造各種生活方式,用力揮灑著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