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青少年教育的問題,原全國人大常委朱相遠日前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美育啟迪學生的心靈之光一直是人類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現(xiàn)代教育切不可忽視美育。
朱相遠說,美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鑒賞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的審美能力,就是培育學生進行藝術活動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是自覺塑造自己外在美與內在美的自省能力。對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如果說體育是為了奠定物質基礎——健康的體魄,那美育就是為了奠定精神基礎——光明的心靈。在現(xiàn)代教育中,美育更應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中小學一定要堅持把音樂、美術作為必修課,經常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美,到藝術場館去學習藝術美,作為志愿者到社會服務中去體驗社會美。
朱相遠還特別談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明生活習慣也是美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著名教育家張伯苓不僅在南開倡導體育,也重視美育。除組織學生演戲、歌詠外,他在每個樓廳中皆設置一面大鏡子,讓學生自審自己的形象,鏡子上所刻兩行字至今仍值得我們所有師生深思:“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重正,肩重平,胸重寬,背重直?!?摘自《光明日報》2009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