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琴
中日關系歷來都是敏感、復雜、尖銳而又現(xiàn)實的話題,這于歷史學科而言,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高考備考,都是關注的熱點與焦點。教師往往以“近代日本侵華史實—近年來中日關系矛盾重重—如何面對中日問題”的思路按部就班地給學生上課。如是做,的確能發(fā)揮“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教育功能,但總感覺少了點兒什么。在聽了湖州南潯中學蔡鋒老師講的《紫日》一課后,如醍醐灌頂,幡然省悟——原來中日關系是可以這樣處理的!
【片段一】潤物無聲的情感交流——心靈深處的叩問
“日出”板塊里,大化改新讓日本全盤唐化,大唐帝國的茶道對日本的影響。
師:請教同學們?nèi)绾物嫴?
生:大口大口地喝。
師:(一本正經(jīng)地)“在日本這叫牛飲……”
(學生哄堂大笑)
師:日本是個恥感文化濃郁的國家,所謂恥感文化,是說一個人做了喪天害理的事受到大家怒斥時,或許能稍稍收斂一下(內(nèi)心卻不服氣),而一旦怒斥聲低了、少了、沒了,他便喪心病狂起來,毫不以過去的丑惡行徑為恥,而且要重操舊業(yè)。正如一個小偷在無人管束的時候,手就會癢起來。
(引導學生在與日本的歷史和文化零距離接觸中,探究日本背離世界和平發(fā)展主流的怪異行為的根源)
“紫日”板塊里,通過兩小段“精神の物語”材料,了解日本民族“菊花”和“刀劍”的雙重品格。
師:改革使日本走上脫亞入歐之路,彈丸之地雄踞東洋,與西洋對峙,日出東方,然而這是一輪怎樣的太陽啊!
(針對其子女孝敬家長、職員孝忠總裁、國民效忠天皇的極端自我犧牲——菊花品格的精神,老師講了一個故事)
師:日本一位做手工藝品鴿子的企業(yè)家,一天傍晚打掃衛(wèi)生時,發(fā)現(xiàn)了一只玻璃眼球。他斷定賣出了一只瞎眼鴿子,于是向所有的買主寫信說明詳情,要求退貨更換。過了兩三天,顧客紛紛回信表明貨是好的,只有一位沒有回信。企業(yè)家再次去信,仍無音信,他斷定瞎眼鴿子肯定在這個買主手里。同學們,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生:繼續(xù)寫信追查。
生:查不到就算了,不了了之吧。
師:你們都錯了,他去報了案,結果警察局破獲了一起兇殺案。
(大家怔住了,深深折服日本人一絲不茍的精神。不禁在老師的反問“試想有哪一個中國人能夠做到”面前陷入深思:這不正是我們國民的劣根性所在嗎)
師:日本的恥感文化使“日本只知道心安,不懂得安心。崇尚暴力。”你們怎么理解呀?
生:就是做什么事都沒有好壞之分。
生:只有羞恥之別。
師:他作了惡,犯了罪,只要這個事情沒有被發(fā)現(xiàn),沒有被揭穿,沒有讓他感覺羞辱,他就不會認錯。而他只要感覺羞恥,又會選擇自殺,采取剖腹這種激烈的行為自裁。戰(zhàn)后被侵略的國家沒有揪住日本,讓其徹底認罪。按照日本的文化邏輯,他就沒錯。他不認錯,沒有在世界面前感到羞恥,他就認為可以掩蓋過去。信仰基督教的民族有原罪感,做錯了,知道有罪會承認、會懺悔。而日本民族他律文化的缺失,使其在反省歷史時無法真實地面對與正視!
【賞析】集“菊花”與“刀劍”雙重精神的大和民族有著讓人敬重與學習的品格,也有為人所不恥的獸性與暴虐,這是學生形成的深刻的共識。取舍之間回歸歷史的真實,也就回歸了理性,回到了獨立思想的起點。讓學生在回歸常識(基本的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不囿于教材視野,放眼更廣闊的空間,充實了他們的思想內(nèi)存,令其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感,獲得啟迪和激勵?!坝兴枷氲睦蠋熒砗?跟著一個個更愛思想的學生?!边@是歷史教學的至高境界?,F(xiàn)在的歷史教學普遍存在著思想的貧乏、人文精神的蛻化,怯于對歷史的思考和心靈的叩問,這些寶貴的教學理念在熱鬧的課改教學中與我們擦肩而過,歷史教師往往是身在其中卻不知曉。蔡老師的課堂牢牢把握歷史教育的終極目標——育人,通過現(xiàn)實+歷史+文化思想+歷史+現(xiàn)實的結構,剖析日本歷史文化,探究日本行為之根源及現(xiàn)實意義。這不僅是“再現(xiàn)”教材,而且是有創(chuàng)新地“整合”教學資源,以民族思想文化為切口,突現(xiàn)“如何正確面對中日關系”的大主題,讓思想自然、流暢地滲入課堂,引領學生去認知、思索、感悟。
【片段二】震撼人心的畫面感悟——生命情感的交融
“殘日”板塊的教學中通過甲午戰(zhàn)爭的戰(zhàn)黃海、屠旅順,日俄在中國東北的廝殺,日德在齊魯大地的爭奪,回憶噩夢般的8年抗戰(zhàn)等侵略惡行的追憶,讓聽者認識到這是人類的浩劫、中華民族的噩夢!教師并未止步,一幅大型油畫映入眼簾。
師:這是旅美畫家李自健的《歷史的選擇》,當該畫在全世界展出時,成千上萬不同膚色的參觀者滿含熱淚,久久佇立,不忍離去。這幅畫分為三部分。同學們能看出畫的主題是什么嗎?
生:畫家所要表達的是世人要牢記日寇的殘暴、嗜血、獸性。
生:中華民族是打不垮和消滅不了的。
師:三部分概括了畫的主題“屠、生、佛”,消滅獸性的最主要方式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師:“落日”里戰(zhàn)后的兩個法西斯國家在反省歷史態(tài)度上迥然不同,這組圖片《人性的證明》你是怎么看的?
生:反思歷史,正視現(xiàn)實。
師:是呀,1970年,前西德總理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雙膝跪倒讓世人動容,他因此獲諾貝爾和平獎;1995年,前德國總理、300多斤重的科爾再次跪倒在耶路撒冷;2005年,前德國總理施羅德第三次跪倒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前。德國人在跪倒的同時,一個偉大的身影樹立在世人面前。而2003年8月15日,日本明仁天皇夫婦在武士道館前鞠躬掉念死去的戰(zhàn)爭亡靈,小泉首相跪倒在陰森的鬼社里,大和民族在跪倒的時候形象卻愈加渺小。
【賞析】現(xiàn)實生活和歷史教學中,??梢钥吹綄W生對生命的敏感性越來越遲鈍,甚至漠視。而真實的歷史能夠激起積極的生命情感,是最有說服力和最能打動人心的。學生獲得生命情感的關鍵途徑,是他作為真實的生命體在活生生的世界上的積極體驗與感悟。教師把最能體現(xiàn)人性光輝的鮮活素材提供給學生,引導體驗和感悟歷史,這才是課堂教學的至美之境。通過體驗,學生寓情理中加深心理反應,增強積極情感,同情受苦難的同胞,感悟生命的可貴以及和平來之不易。這樣的處理擲地有聲,遠比空泛的道德說教更能觸動心靈,學生對所學知識內(nèi)化后進行內(nèi)心反省,在精神上達成“高峰體驗”。
片段三】腴辭美句里的傾情感動——人文素養(yǎng)的浸潤
蔡老師在課堂上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實際需要,得體地運用語言表達方式和技巧。如對如今日本的描述:“自我意識的迷失和缺少自省,使如今的日本像迷霧里跋涉的獨行者。當他急切前行而無法穿越眼前的迷霧時,他就回頭尋覓曾經(jīng)走過的路。揮動菊花半個多世紀的日本無視世人勸告,重新走上舞劍之路?!痹偃缛绾握曋腥贞P系:“心中和平世界才會真和平,每個民族都應該內(nèi)省(不獨獨是日本),讓我們祈禱人類的天空永遠是湛藍的,永遠沒有一絲陰霾,讓猙獰的鐵絲網(wǎng)永遠成為和平鴿的棲息之處,讓和平的玫瑰永遠燦爛地開放……”
【賞析】“歷史教育的本質(zhì)是人文素質(zhì)教育”,人文素養(yǎng)的浸潤與培養(yǎng)是歷史教育的最基本功能。《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所闡述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可以概括為“一觀兩情三感四態(tài)”。對教師而言,應該通過表情、神態(tài)、動作及生動的語言展示多彩的歷史畫卷,傳遞生動精辟的哲理,使歷史知識變得鮮活有靈性,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交融,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人格,陶治情操,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蔡老師表現(xiàn)了詩樣的語言、山樣的氣勢、海樣的胸懷。激昂時,如“鐵板銅琶”,急風驟雨,震憾人心;溫婉時,如“曉風殘月”,春雨入夜,溫文爾雅。正可謂“意美感心”“言美感耳”“形美感目”,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知、能、情、理、美”多位一體、水乳交融的教學境界,令人不由自主地親近歷史、體驗歷史,與歷史進行心靈對話!(作者單位:浙江省龍游中學)■
□責任編輯 徐純軍
E-mail:xuchunj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