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成功之前都要經(jīng)歷磨難與坎坷,勇敢的人會選擇堅強。
司馬遷
不屈
那堪囹圄帶罪軀,
執(zhí)筆揮灑千年史。
無韻離騷血淚花,
千年華夏開幾枝。
揮一揮衣袖,拭去桌上的灰塵,執(zhí)筆書寫千年的歷史。忍受極刑的摧殘,忍受可惡的磨難。誰也不曾料到,仗義執(zhí)言,竟要經(jīng)受這般磨難。他不再憤恨,他更不會輕生,他堅強執(zhí)筆,在簡上書寫輝煌,更留下了他的堅強。這就是司馬遷,磨難被他征服,坎坷被他踩在腳下。
他忍受身心劇痛,留下千古芬芳的《史記》。即便是今天,誰能忘記司馬遷?
朱元璋
奮進(jìn)
乞兒小廟小和尚,
胸懷天下鐵肩扛。
開天辟地真天子,
千磨萬難更堅強。
他或許是中國歷代起點最低的皇帝,沒有萬貫家財,沒有顯赫聲名,也沒有一官半職。出身貧賤的他卻開辟了一個新的朝代,讓天下改名換姓朱。他沒有因為乞討而苦惱,沒有入寺便坐禪,他只是堅持不懈地奮進(jìn)。他戰(zhàn)勝貧窮,戰(zhàn)勝對手的挑戰(zhàn),一步步登上權(quán)力的顛峰。困難嚇不倒他,坎坷也無法阻撓他前進(jìn)的腳步。這樣的朱元璋,拿什么去戰(zhàn)勝?
貧賤出身,他絲毫不放在心上,他選擇堅強,書寫不被遺忘的歷史。
康熙
勇敢
力懲奸雄同兒戲,
抬手便除吳氏賊。
平臺親征真氣魄,
千古圣君有誰奪。
從登基的無知小兒到千古圣君,這期間要經(jīng)歷多少苦難,誰也說不清。他成功地走過這一路,于是,流芳千古。平三藩之亂,他舉全國之力;平葛爾丹,他親臨前線。他要天下太平,國家繁榮,百姓安寧。為求全國統(tǒng)一,他力排眾議,收復(fù)臺灣。不管這條路多難走,他勇往直前,堅強前行。這樣的康熙大帝,誰人不服?
重重困難,種種危險,他都坦然應(yīng)對,于是,他的堅強名留青史。
古往今來多少事,成功只因堅強面對。無論何時,堅強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墊腳石,前路坎坷,堅強承行。
整體評價:
這是一篇頗具特色的考場佳作。文章選取三位歷史人物,采用“人物評點”的寫法,詮釋和論證了堅強的意義。但三個事例并不是簡單的并列,三位歷史人物的“堅強”各有側(cè)重:司馬遷是含垢忍辱的“不屈”,朱元璋是崛起阡陌的“奮進(jìn)”,康熙是勵精圖治的“勇敢”,在論證堅強是成功的墊腳石的同時,揭示了“堅強”豐富的內(nèi)涵。可見,作者對于“堅強”有著深刻獨到的理解和把握。題目“挺立前行”,吻合文意,頗具力量。
(段增勇評價)
(責(zé)任編輯張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