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柏生
在中國文化中,竭力追求“一致”。從“文革”過來的人對此更有切身的體會。那個年代,許多會議做出的決議往往是“全體一致”?,F在開會,雖然很難做到“全體一致”,但作為一種“境界”,卻是許多人尤其是肉食者夢寐以求的。作為個人,我對由肉食者導演的“全體一致”極為反感,但對理想境界的“全體一致”卻還是孜孜以求的。然而,近來在閱讀了猶太人馬爾文·托卡耶爾撰寫的《猶太五千年的智慧》一書后,顛覆了我的固有觀念。該書寫道:“判處死刑的時候,如果裁判所的所有審判官意見一致,則判決無效?!?/p>
在一般中國人的心中,一定對此規(guī)定不以為然;但我卻認為猶太人這一觀念值得贊賞,里面飽含著歷史的經驗和智慧。
可以說,沒有一個偉大的文明對正義不追求的。然而,追求正義的路子卻是迥異的。有些文明的人們沿著自己先哲設計的路子追求到了正義,有些文明的人們沿著自己先哲設計的路子盡管竭力追求正義,卻離正義很遠。作為一個偉大的民族,猶太人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給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追求正義的道路上,猶太人也是卓有貢獻的。
猶太人為何在判處死刑時會持“意見一致、判決無效”的觀念呢?應當說,這與猶太人的文化有關。
猶太人的經典《塔木德》(馬爾文·托卡耶爾著作《猶太五千年的智慧》就是根據此書編著的)有這樣一則問答:“人的眼睛是由白色部分和黑色部分組成的,但是,為什么我們是用黑色部分來看事物呢?”“那是因為我們應該從黑暗面來看世界。神告訴我們:從光明的一面來看世界的時候不能過于樂觀?!?/p>
我們知道,“希伯來”一詞在希伯來語中有“站在另一邊”、“相對”的意思。這說明,猶太人喜好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對每一個問題都是從所有的視點和角度來觀察的。由于智慧往往貯藏在不同的見解和看法中,所以,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猶太人充滿了智慧,智慧的結晶就是眾多杰出人士的涌現。據統(tǒng)計,在美國,猶太人口只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三,但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卻占美國獲獎人數的四分之一。猶太人的智慧不僅僅表現在自然科學中,在人文社會科學中也有出色表現,這種智慧就充分表現在法庭之中。
猶太人認為,審判通常有兩種意見:有罪和無罪。如果法官中只有一種意見,就有失公正,就違背猶太民族“從所有的視點和角度來觀察問題的傳統(tǒng)”。所以,在面對死刑這種嚴厲的判決時,若全體法官意見一致,則不能判處罪犯死刑。這既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世代傳承的智慧的啟迪。其實,我們不需從猶太的典籍中舉例,從中國現實中就可找出諸多例證?!拔母铩敝械脑S多死刑判決就是在“全體一致”的情況下做出的。
當然,猶太人這種觀念與猶太文化崇尚中庸之道也有關系。中庸之道是孔夫子的思想特色之一,也是儒家文化進而是中華文化的特色之一。但猶太人實踐起中庸之道來一點也不遜色于孔夫子之后的中國人。猶太人相信,在生活中保持平衡,對人類非常重要。比如,基督教徒蔑視金錢,把金錢視為罪惡之物。但猶太人既不說金錢是好東西,也不說是壞東西,認為金錢的好壞全賴使用方法的不同。又如,基督教徒認為性是不潔之物,是罪惡之源,所以,不但神職人員不能結婚,而且普通信徒唯恐避之不及。但猶太人卻認為,既然神能夠讓人享受性之快樂,那性就不是罪惡,就不應當禁止。由于猶太人認為即使是夫妻,沒有快樂的性行為也是禁止的,所以,在猶太社會,見異性而起色心的奸淫,非常少見。事實上,猶太民族不光強調對于金錢、性、飲食、喝酒不能過度,而且強調對于一切行為都不能過度。面對死刑判決,若全體法官意見一致,顯然違反了猶太人的中庸之道。
猶太人以尊重知識而聞名,但猶太人同樣尊重智慧,認為沒有智慧的知識是有害的。所以,即使在確鑿證據面前,猶太人也沒對死刑判決開綠燈,同意“意見一致,判決有效”的觀點。在這里,我不得不佩服猶太人智慧的高超。
眾所周知,從古到今刑訊逼供,造成的冤假錯案無數。然而,在擁有高度智慧的猶太人中,似乎這就不是個問題,因為猶太人的法律早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猶太人的法律是這么規(guī)定的:若做出對自己不利的證詞則證詞無效。這就是說,招供在猶太法律中不被采信。既然招供不被采信,刑訊逼供自然就不會發(fā)生了。我們知道,招供不予采信在許多國家,法律的規(guī)定僅僅發(fā)生在人權發(fā)達的今天。然而,在公元前五百年至公元五百年編纂的猶太經典《塔木德》中就有此規(guī)定。我們不能不承認,在治理刑訊逼供這個頑疾時,猶太人表現出了高度的智慧。那么,在面對死刑這個比刑訊逼供更為嚴重的問題時,猶太人也沒讓自己的智慧放假。
在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那個斷案如神的所羅門國王。著名的斷子案,所羅門國王靠的就是智慧,而不是刑訊逼供解決的。事實上,在《猶太五千年的智慧》一書中,可以看到許多用智慧斷案,用智慧解決法律問題的例證?!耙庖娨恢?判決無效”的規(guī)定其實就是智慧對知識的勝利。僅僅依靠知識斷案,或許會成為一名稱職的法官,但絕不會成為一名偉大的智者。
另外,猶太文化對人的生命也非常珍惜。
據說,在古希臘的雅典城邦,每年在大街上都會看到一個奴隸被人牽著,人們在把所有的罪過都加在他的身上后,就把他殺死。古代的猶太社會也有此類“個案”,不過人們牽著的不是奴隸,而是山羊。在“歸罪”后,不把山羊殺死,而是把它放逐到沙漠里。此羊就叫做“替罪羊”。把人更換為羊,說明猶太人對人的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根據《圣經》的記載,上帝最初只創(chuàng)造了亞當。猶太人認為,上帝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上帝想教育人們,如果殺死亞當,就等于毀滅了全人類。所以,殺人的事是不能隨便干的。即使在亞當和夏娃繁殖了眾多后代之后,人也是不能隨便殺的,因為每個人的世界只有一個,殺死他就等于毀滅了一個世界。
猶太民族是一個苦難的民族,是被異族屠殺人數最多的民族之一。難能可貴的是,異族對猶太民族的生命不珍惜,但猶太民族對生命卻非常珍惜。所以,這個民族對死罪判決自然非常慎重,制定出這樣在我們看來“怪異”的規(guī)定。許多冤案或許就靠這一“怪異”的規(guī)定避免了身首分離的悲劇發(fā)生。認識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產生的結果必然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