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彬
美術課繪畫是學生傾心的天地,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指出:"通過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如何使學生在每一節(jié)美術課中興趣盎然,體味美感,激發(fā)想像,創(chuàng)新作品,進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教育目標,值得我們每一位美術老師去研究與探討。在近幾年的教學及課外活動中,本人也正是以其為已任,下面把自己的認識及做法談之一、激發(fā)興趣,訓練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縱覽小學的美術教材,既有生動有趣的童畫,想象畫,卡通畫,又有中外兒童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欣賞,畫家筆下的動物畫,風景畫;既有動手操作的工藝品,小制作課,又有走出課堂,描繪大自然的寫生課,教師在教學時用有趣,童話般的語言來描繪教材中的畫面,可給課堂注入興奮劑,形成寬松,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繪畫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憑借具體形象的聯(lián)想進行的,雖然他們已經(jīng)能夠運用某些概念進行判斷,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與具體形象聯(lián)系著。針對這個特點,在美術教學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畫"福桔"的教學,可通過"吃吃,看看,想想,畫畫"的方法進行。教師拿出桔子問同學:"桔子是什么形狀的?""還有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呢?"(學生搶著答:"太陽","衛(wèi)星","皮球","毛線團",等等。)"請同學們把剛才說的畫下來。"待到學生畫差不多了,教師就剝開桔子,請學生吃,同時問:"桔子瓣像什么?"(學生會爭先恐后的答道:"像月亮","小船","鐮刀","香蕉"……)這時,學生的作業(yè)紙上就出現(xiàn)了許多聯(lián)想出來的物體。像這樣吃著,看著,想著,畫著的教學,能夠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二、激發(fā)想象,訓練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 我們知道,兒童作畫開始時都是憑印象來畫,常常是別人怎么畫,他也照著畫,缺乏自己的獨立性。教師在課堂上要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采用"一問多思","一題多種表現(xiàn)"等方法來教學。如畫"風",可以對學生設問:"大風吹來時,會出現(xiàn)什么情景"請每個學生不要忙著回答,多動動腦筋,然后,將各自的想法畫下來。這時,就會發(fā)現(xiàn)風吹的情景有多種多樣:有的學生畫樹干彎彎的;有的畫樹葉滿天飛;有的畫帽子飛了;有的畫水起大波浪,總之,十個同學有十幅獨特的畫,都是屬于他們自己的畫。又如,在三冊教材中有"拔蘿卜"的教材,我首先讓學生講講拔蘿卜的故事,然后分角色讓小朋友們來演"拔蘿卜"的游戲,學生們非?;钴S,我讓班里的小胖墩扮演"大蘿卜",一瘦小的男生粘上白胡子演"老大爺",短發(fā)女生包上一塊毛巾演"老太太",另外一些小朋友戴上動物頭飾演小花狗,小花貓,大家熱情高漲,個個很投入,玩得特別開心。游戲完了,再要求把"拔蘿卜"的場面畫下來,并加以想象,可以畫不同的人或物"拔蘿卜"。學生的智慧就在這樣的觀察和想象中得到了培養(yǎng),一幅幅作品生動有趣,美極了!有的還畫出了"機器人拔蘿卜",有的索性畫成了太空基地種成了一個特別特別大的蘿卜,好幾架太空船正在拔蘿卜呢!作品之天真活潑,富有想象,是常人所不能想到的。三、引發(fā)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集中性 依據(jù)學生好奇,易興奮,好探求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一些以趣生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手腦并用,視聽練結合起來,培養(yǎng)思維的集中性。如,在教學中進行"3分鐘接力畫"等活動,在黑板上畫出四個畫框,每個框的不同位置畫上不規(guī)則的形狀,告訴學生別小看這不規(guī)則的形狀,它可能變成一片樹葉,一支花,一朵云,繼而發(fā)展成一幅畫。游戲開始時,分四組進行,一位學生將框中形狀添畫出一中形象后,第二位學生接著畫……,當游戲結束時,由本組同學給畫點題,最后,黑板上可出現(xiàn)"課間十分鐘","秋游","春天到了"……等畫面,接著讓學生結合所畫的畫面情景,說一段話,這樣將繪畫和說話訓練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敢于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觀點的能力,讓美術與語文等學科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思維的集中性。四、肯定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我國小學課堂授課絕大部分采取的是嚴謹?shù)臏蕚?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進行教學,追求授課的主動性,來保證完成教學任務,主要還是教師滿堂灌,學生只是被動吸收。聽課看課都講究形式,實際效果如何是不太管的。很多優(yōu)秀的課,都只是以形式豐富多彩,像唱戲式的用上很多道具,講得細,講得全,講得穩(wěn),就是好。課堂授課還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費心,學者費力。課堂授課的開放與束縛,靈活與機械對學生一生的學習和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從近期目標來說,中國的基礎教學好,而長遠來說,各種能力,包括學習的能力就顯得比國外學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級學校就讀的學生并未真正掌握了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方法,而是通過大量的加強補習或"勤學苦經(jīng)常"來取得的。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從上第一堂課開始,他們就需要從教師那里得到尊重、友愛、溫暖、情誼和教誨。當這種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后,他們便會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課。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xiàn)上會有一定差異,我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學生的美術作品,更不能用“畫的像與不像”來衡量學生的作品。在教學中,畫的特別好的學生,最大的期望莫過于得到教師恰如其分地評價和鼓勵;某些技法差的學生,最害怕的莫過于受到教師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況,正確的做法應是:該表揚時,就實事求是地給予表揚,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畫的差的,要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點”,表揚像“想法好”、“用色大膽”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作,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以勉勵的口氣布置任務,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榮譽感,使其潛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生硬的命令,一開始就剝奪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降低了他們的活動熱情。如教師布置學生畫畫時:“你們必須給我把顏色涂均勻,涂不均勻的要罰重畫!”學生聽了心里不舒服,帶著顧慮練習,效果肯定不會好。如果換成勉勵式布置:“同學們要大膽地畫,只要認真我相信你們一定能畫好?!边@種實用性的話語,同學們聽了不但樂意去畫,而且練習時沒有心理負擔,作品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