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梅
【摘 要】現代教育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現代生活要求有良好的情感,尤其是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都呼喚情感教育,而語文教學無論從學科性質還是學科教材上,都有著進行情感教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本文對如何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進行了探討?!娟P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情境一、優(yōu)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創(chuàng)設情境,是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營造融洽的有利于教學的心理氛圍。用富于形象、生動、優(yōu)美的激情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或以具體形象的畫面、實物、電腦圖象等教學媒體,將學生引入到所要學習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學生的情思。當然,創(chuàng)設情境的途徑有很多,比如,實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課本劇表演、現場參與、小品表演、語言描述等均不失為營造體驗情境的良好方式。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繪聲繪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導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陶醉其間,使之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必然能產生“豁人耳目”的美感,從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例如在講授《賣火柴的小女孩》時,語文教師在朗讀時首先要醞釀好思想感情,不要泛泛的讀,要盡量用低沉緩慢的基調范讀,讀到小女孩見到種種幻想充滿希望,表現喜悅、驚奇,語調稍快,進入童話角色,然后讓學生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激起學生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同情,對貧富懸殊的舊社會的強烈不滿。再例如教師在講授《長征》一課時,首先要一一介紹這首詩的有關知識、作者和寫作背景,然后運用《長征》的歌曲為背景音樂,以營造與詩詞相同的磅礴壯美的氣氛。再例如我由此在講解三國演義的片段時,首先用多媒體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歌,隨著劉歡那豪放、渾厚、悠遠而略帶蒼涼的歌聲,很快喚起學生對電視劇《三國演義》有關情節(jié)、場面的回憶,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奠定了鑒賞的基調。學習李白的《靜夜思》時,我采用“月夜思故鄉(xiāng)”的多媒體鏡頭并配以節(jié)奏舒緩、音調低沉的樂曲來誘發(fā)學生對思鄉(xiāng)情的體驗。二、教師要具備情感素質和教學藝術羅曼?羅蘭說:“要撒播陽光在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碧K霍姆林斯基說過:“熱愛自己學科的教師,他的學生也充滿熱愛知識、科學、書籍的感情情感教育對教師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它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一顆博愛、寬厚、敏銳的心。教師應做到愛自己的職業(yè),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愛自己的學生。只有熱愛教學工作,心中才會有發(fā)自內心的歡欣;只有真正愛學生,對學生才會有說不清的親切和甜蜜的感受:只有熱愛所教學科,在講授過程中才會充滿愉悅。要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感,教師只有通過自己內在的精神力量去感染學生,在對學生傳播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將自己對本學科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熱忱和感受帶給他們,以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和共鳴。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工作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yǎng),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教師的情感越濃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以教師自己的快樂情緒來影響和引發(fā)學生的快樂情緒,無疑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教學輔助手段。當教師面帶微笑,懷著喜悅的心情,精神十足地走進教室,學生會倍感親切,溫暖、快樂之情油然而生。反之,當教師繃著臉,或表情冷漠、或憂心忡忡、或怒氣沖沖、或神色恍惚、或煩燥不定地走進教室時,學生會感到情緒壓抑,氣氛緊張。前者會敞開心扉,更好地接受新信息,而后者,學生則心理閉鎖,阻礙新信息的輸入。這種情緒狀態(tài)的差異,不僅會影響學習效果,而且也會影響學生對教師和他所教課程的態(tài)度。很難想象一個情感冷漠的教師能帶出情感熱烈的學生。因而教師自身具備的情感素養(yǎng)是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條件。三、讓學生在誦讀中增強情感體驗朗讀是小學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的教學手段,也是語文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品詞品句讀是語文課激情明理進行情感教育的特有手段和途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既依仗于朗朗誦讀,又少不了析詞解句,兩者缺一不可。文章是語言的書面化。語言的美源于言辭的準確、明晰與和諧。作品運用語言或描繪人物性格、思想,或展現大自然中各種奇異現象,或描述山川的壯美……因此,教師要首先指導學生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進行誦讀,其關鍵在于體味文中的情感。在此基礎上的朗誦又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它能產生美感,讀時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委婉,或興奮愉悅,或悲壯豪邁。誦讀必先處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讀者無不從中受到感染。例如老師在講授《草地夜行》時,鑒于現在的小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里嬌生慣養(yǎng),他們對長征時的艱苦生活缺乏了解,在他們的眼里草地不是荒蕪人煙,而是一碧千里,他們對紅軍的極度饑餓沒有體驗。因此教師可以先介紹課文背景,用描述的口氣簡要地介紹草地沼澤多、沒人煙的特點,以及紅軍當時干糧已經吃光,只得吃樹皮草根的艱苦情況,為學生進入情境渲染一定的氣氛。然后讓學生自己有感情的誦讀全文,讓他們邊讀課文邊想象當時“茫茫的草?!?、“空著肚子”、“拖著僵硬的腿”、“一步一挨”等詞匯描繪的情景,孩子們的想象展開了,小紅軍可愛的形象浮現在孩子們眼前,他們的情感也被激發(fā)起來了。這樣從感受形象出發(fā),從中受到感染,使學生的智力活動形成情緒記憶。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樣,這種情緒記憶“不僅有思想,而且有感情和內心感受”,學生便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潛移默化的硬性。這不僅使學生加深理解了教材內容和詞句,并產生愛和憎的,或喜和惡的,或敬和鄙的情感,從而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傊?語文是一門極具思想和情感內涵的工具,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由語文課的本質決定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充分發(fā)揮情感教學風格,以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感動、凈化,從而達到提高文學素養(yǎng)。參考文獻:1、王雪梅,淺談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職業(yè)技術教育研究,2007.2、茅海燕,教師言語表達學,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