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強
1原實驗存在的問題
①教材中僅僅給出S02對植物危害的介紹,并沒有對SO2危害植物進行探究,使得學生對SO2危害性認識不足。
②很多教師在探究SO2對植物的危害時,也往往是用Na2SO1與稀鹽酸反應制取SO2,不利學生充分認識空氣中SO2的來源。
③探究SO2對植物的實驗時,往往耗時較長且實驗效果不理想。
④實驗時教師向集氣瓶中注入少量的水吸收SO2,探究酸雨的性質,但水不能與S02充分反應,此時打開瓶塞仍會有SO2逸出而污染空氣。
2改進的意圖
①充分利用硫在氧氣燃燒產生SO2氣體。
②減少實驗產生的SO2氣體對環(huán)境的污染,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3實驗裝置(圖1)
4實驗操作與實驗現(xiàn)象
4.1實驗操作
①在橡皮塞上打一個孔,固定一根短玻璃管,并在玻璃管上套一段密封的橡皮管(通過幾十次實驗,證明不可使用膠頭滴管或分液漏斗,否則硫粉無法正常燃燒或有SO2氣體逸出),將一個燃燒匙固定在橡皮塞上。
②先收集一錐形瓶(250mL)氧氣,用毛玻璃片蓋住備用,并在瓶中放入一朵小花和一片綠葉。實驗前先用縫衣針在綠葉上扎些小孔,破壞綠葉表面的蠟質層;或將新鮮綠葉(不可用幼葉和老葉,只能用光合作用旺盛的新鮮綠葉)放在陽光下增強光合作用,打開氣孔;或將綠葉榨汁,把濾紙放入其中浸泡,使濾紙吸收葉肉細胞的汁液,都有利于快速反應。同時在瓶中放入兩塊大理石。
③燃燒匙內放入約0.4g硫粉,在硫粉上插一小段燭芯。
④將燭芯點燃后即可插入瓶中,立即將橡皮塞塞住瓶口,觀察小花和綠葉的顏色變化情況。
⑤注入蒸餾水進一步探究酸雨的有關性質,觀察大理石表面的變化情況。
⑥用注射器刺穿橡皮管向瓶內注入NaOH溶液,振蕩,充分吸收SO2。
⑦注入NaOH溶液后,用注射器多次注入空氣方可打開橡皮塞。
4.2實驗現(xiàn)象
燭芯引燃硫粉,發(fā)出藍紫色火焰。
小花迅速變色,葉片迅速變黃。
5實驗特點
充分利用燃燒產生的SO2,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探究能力。
改進后實驗的整個操作過程都是在密閉的容器中進行的,SO2毫無散失,符合實驗綠色化的要求。
小花迅速變色,綠葉迅速變黃。注入水后,可以明顯觀察到大理石被腐蝕的情況。
用NaOH溶液吸收SO2效果較好。
本實驗將多個實驗作整體化設計,操作簡單,成功率極高,具有較高的可行性,推廣價值較高。
6注意事項
裝置氣密性要好,制取氧氣不可用氯酸鉀。
引燃的燭芯(或帶火星的火柴梗)不超過0.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