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媛
去年二月份的一個周末,我跟隨學校到丹麥中部城市旅行。坐在大巴上翻看著旅行小冊子,參觀“Open Jair(開放式監(jiān)獄)的行程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行程,我一定不會相信眼前這座古堡竟會是關押罪犯的監(jiān)獄。沒有印象中帶著鐵絲網(wǎng)的高墻或是端著槍帶著狗緊張巡邏的獄警,這里甚至連個像樣的“監(jiān)獄大門”都沒有。只是簡單的鐵柵欄,仿佛在漫不經心地守衛(wèi)著。監(jiān)獄側面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湖,遠遠可以看到湖對面的幾棟白色房子,還有湖面上悠然美麗的天鵝。
帶領我們參觀的是警衛(wèi)長拉爾斯,他已經在這里工作20年了。他為人很熱情,臉上總掛著笑容。我們跟隨他走進監(jiān)獄的主體建筑——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堡。一百年前,城堡的主人將自己的府邸捐獻出來,供公眾使用。窄仄的走廊里掛著年代久遠的家族人物畫像,還有近百年來為監(jiān)獄建設募捐者的名字。
拉爾斯把我們帶到了二樓的會議室,之前大概是主人的會客室,而這里現(xiàn)在則是犯人們上課學習的地方。天花板上細膩的雕花、潔白的壁爐上的人物浮雕,都是過去精致生活的寫照。拉爾斯指著墻上一幅安徒生的畫像告訴我們,愛好四處游歷的安徒生曾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在隔壁的小房間里住了一個多月。
介紹過了關于古堡的小故事,拉爾斯言歸正傳,向我們介紹監(jiān)獄的情況。開放式監(jiān)獄和全封閉監(jiān)獄都是丹麥監(jiān)獄的形式。顧名思義,開放式監(jiān)獄不是將犯人牢牢鎖住,犯人擁有更高程度的自由,不僅親友可以來訪,甚至犯人也可以申請出去走親訪友。監(jiān)獄提供給犯人學習的機會,他們也可以到外面的大學去學習。拉爾斯說,他們的犯人離開監(jiān)獄從不需要手銬和獄警同行,如果他們被傳訊到哥本哈根這樣距離較遠的城市,獄警也只是幫他們買一張火車票,然后送他們到火車站,告訴他們準時回來就可以了。
這時一個同行的美國人忍不住問,丹麥和德國距離這么近,會不會有犯人乘火車逃逸。拉爾斯不無驕傲地向我們展示他腰帶上別的電棍。原來這些獄警都沒有配備武器,電棍也只是“象征性”的,很少有機會發(fā)揮效力。拉爾斯說,他在這里工作了20年,沒有一個犯人逃走。而他和很多同事就住在周邊的小鎮(zhèn)上,犯人有很多機會去鎮(zhèn)上買東西或者探望朋友,但是給居民惹麻煩的事情絕少發(fā)生。因為犯人很清楚自己的情況:如果他們違規(guī),那么他們的行動自由會被嚴格限制,以示懲戒。犯人們不想失去難得的自由,于是就會遵守規(guī)矩。
而我更好奇的是這里關押的是什么樣的犯人,可以這么自在。拉爾斯的回答讓大家都很驚訝:這里關的不僅有罪行較輕的犯人,也有殺人犯、強奸犯,甚至猥褻兒童的重罪犯。
說到這里大家都很疑惑,丹麥自由得是不是有點過了?拉爾斯先向我們解釋說,并不是任何重罪犯都可以被關在開放式監(jiān)獄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個人因為被丈夫虐待而殺夫,那么她并不是對整個社會都很危險,所以完全可以關在開放監(jiān)獄里。司法審判會根據(jù)每個罪犯的不同情況來衡量裁決究竟是進開放式監(jiān)獄還是封閉監(jiān)獄。他認為這種充分保障犯人權利的體制可以很有效地減少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從觀念上潛移默化地改變大眾對罪犯的偏見,確保人人權利平等。的確,這個沒有死刑和監(jiān)獄圍墻的小小童話之鄉(xiāng),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摘自《世界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