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廷梅
在一次語文教研活動中,聽了一位教師執(zhí)教《鞋匠的兒子》一課,教師想從揣摩參議員心理的角度來感受林肯這位偉大總統(tǒng)的魅力,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于是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參議員,你怎樣羞辱林肯?后來又是怎樣贊嘆的?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紛紛發(fā)言,羞辱林肯:
生:一個鞋匠的兒子還想做總統(tǒng),真是做夢!
生:滾回家去吧,鞋匠的兒子!
生:快回家做你的鞋子吧,別在這兒丟人了!
生:你以為總統(tǒng)是好干的嗎?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了!
……
孩子們用市井語言(有些過分的不便寫在這里)指責著、嘲笑著、謾罵著這位鞋匠的兒子,羞辱著美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總統(tǒng),有些發(fā)言還博得陣陣掌聲。我聽到這里,心里真不是滋味。
美國的參議員們會這樣羞辱林肯嗎?他們都是出身名門望族,應該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的羞辱也應該是“文明的”“含蓄的”吧?他們在大庭廣眾之下怎么會不顧自己的身份這樣放肆罵人?況且,課文講參議員們只是覺得尷尬,想羞辱林肯,只有一位參議員在林肯演講前提醒林肯,別忘了是鞋匠的兒子。所以,學生們這樣的羞辱首先是不真實的。
其次,這樣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了嗎?老師在學生的表達過程中沒有去糾正、提煉學生的語言,也許,這樣的教學只是教會了學生罵人。
更為嚴重的是,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的心理過程呢?他們扮演著失敗者的角色,從羞辱強者的過程中獲得快意。這樣的教學強化了學生的陰暗心理,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我們?yōu)槭裁床恢苯訌牧挚系膽B(tài)度、語言等感受林肯的魅力呢?林肯面對參議員們的嘲笑,等到大家的笑聲都停止后,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jīng)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tǒng),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苯又?他還就鞋子、父親繼續(xù)著他的演講,所有的嘲笑聲全都化成贊嘆的掌聲……林肯是何等的從容、寬容、智慧!他針對羞辱他的話,通過“鞋匠”“鞋子”表達他的關于“平等”“尊重”“尊嚴”的思想、態(tài)度。他的語言是多么樸素、有力、真誠!這才是我們的孩子應該學習的!這才是孩子一生受用的!
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語文”因素、人文因素,讓學生學會“讀”和“寫”,要真正關注學生的成長,讓他們具有獲取幸福生活的智慧和能力。
(作者單位:南京市鼓樓區(qū)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