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事
“朋友”的數量越來越多,質量卻越來越差。物化社會什么都淡,不只朋友關系。據統(tǒng)計,中國移動的春節(jié)祝福短信,2009年是170億條,比上一年增加了40%。移動憑此日進億金。逢年過節(jié)發(fā)短信發(fā)到手麻,是新世紀的形式主義。
每個人最多能“承受”的朋友數量是多少?科學研究的結果是150個。我們手機電話簿中,實用朋友太多,精神朋友太少。你發(fā)的一百多個短信中,有一兩個是真的朋友,足矣。
物化社會的特征,就是將朋友“工具化”。飯局上談判桌上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夠朋友”,辦不成事就“不夠朋友”。朋友成了辦事的工具。
朋友的工具化讓“朋友”概念貶值,朋友的數量越來越多,質量卻越來越差。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校友聚會不時興談人生了,時興談錢。以交換名片始,以談生意終。同學會將感情交流淪為關系勾兌了。
過去30年之中,中國人可謂補足了市場經濟課,有些地方我們比西方還西方。當代中國人將社會學家所謂“工具理性”發(fā)揮到極致,“工具理性”的刀既破除了過去的迷信崇拜,同時也傷及到傳統(tǒng)的道德關系:傳銷從殺熟開始,做生意找投資從熟人開始,借錢炒股從熟人開始……結果找一個,朋友就少一個?,F代人的一句肺腑之言就是,想眾叛親離的最好方法就是找他們借錢。
次貸危機源于人性的貪婪,新任美國總統(tǒng)也承認了,他們人人有份兒。市場貪婪,卻堂而皇之地以工具創(chuàng)新的名義獲取了正當性?!叭A爾街式金融創(chuàng)新”、“工具創(chuàng)新”不僅在華爾街,在“學生輩”的市場經濟國家比比皆是。正如馬克斯·韋伯100年前的預言:“專家沒有靈魂,縱欲者沒有心肝?!笔袌鼋洕M管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富足和自由,但支撐它的基本價值卻蘊涵著使它自我毀滅的動力。
當今中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社會關系都轉換成金錢、效率,熟人自然工具化。“熟人”就是能吃的人,“生人”是你吃不到或不讓你吃的人。
中國人是交不到職場朋友的,職場永遠是提防式的、政治的、利益的,除非把職場變成家庭關系。除了家族企業(yè),職場朋友的例子不多,有了也難長久。
現代人飯局上“朋友”很多。表面上推杯換盞,而推心置腹的沒有一個。酒桌上的熱鬧,好比華爾街股市,是虛假繁榮。酒醒之后,泡沫破裂。鬼才相信“感情鐵,喝吐血”、“酒杯一舉,以身相許”的屁話。
喝酒是中國人特有的公關方式。酒逢知己千杯少,現在是酒逢千杯知已少。今天,酒逢千杯是為了簽合同或搞掂某人。請喝酒是儀式。
真正的朋友并不是“為朋友兩肋插刀”,那是道德綁架。真正的朋友是知已,是俞伯牙、鐘子期式的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知己源于共同經歷,所以朋友是你的最佳聆聽者。只要一開口就知道你在說什么,他能感你所感。朋友就是告解的對象,交心的人。我始終認為,能告解是朋友的標準,而非借錢或有急事相求。
朋友具有彼此的獨立性,如果雙方密切到使對方感到受束縛,友誼將難以維系。物化社會什么都談,就是不談感情。
李敖大師聲稱一個朋友都沒有。所以每當“朋友”賀慶,他總是賀信一封、紅包一個算是打發(fā),人是不照面的?!皠e人的愛情比海深,我的愛情淺”,李大師總結出的“只愛一點點”是現代版的朋友觀:淺嘗輒止,方能明哲保身;陷深了必有麻煩。
然而,當真的朋友出現時,你要牢牢把他抓住。因為那是千年修來的緣分,再來的機會不多了。
摘自《莫愁》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