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學 張 林 苗志華
隨著市場對鮮食甘薯需求量的增加,甘薯身價倍增,2008年山東市場上每千克售價達2.4元,每畝種植效益達3600元以上,種植面積呈現(xiàn)遞增的趨勢。然而由于連作及管理粗放等原因,莖線蟲病對鮮食甘薯的為害逐年加重,采取科學的防治方法是確保其產(chǎn)量及品質(zhì)的關鍵。
1. 為害癥狀 莖線蟲病又稱糠心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主要為害薯塊,其次是薯苗、薯蔓,窖藏期間甚至引起爛窖,育苗時導致爛床,受害種薯苗期比正常薯塊出苗率低、長勢弱。因薯塊染病侵染源不同,癥狀有糠心型、糠皮型及混合型3種。莖線蟲病除為害鮮食甘薯外,還對馬鈴薯、番茄等造成為害。
2. 發(fā)病條件及傳播途徑
①發(fā)病條件。莖線蟲可終年繁殖,在鮮食甘薯整個生育期及儲藏期不斷為害。從產(chǎn)卵到孵化成蟲一般需要25天左右。該蟲活動溫度范圍為2~30℃,最適溫度為25~30℃;對低溫忍耐性強,-25℃下7小時才死亡,高于35℃則不活動。在田間土壤中存活3~5年。
②傳播途徑。主要途徑:同一窖內(nèi)好薯、病薯混合儲藏,造成交互感染;采用病薯育苗;用病薯、病蔓漚肥或喂豬,再將糞便施入田里;通過灌溉水、人畜、農(nóng)具攜帶等傳播。即使栽插無病薯苗,土壤中的線蟲也可在栽插后12小時侵入幼苗,從幼苗的末端自根或形成的小薯塊表皮上的自然孔口及傷口直接以吻針刺孔侵入。
3. 無公害防治
①輪作倒茬。發(fā)病區(qū)應與玉米、小麥、谷子、棉花等非寄主作物進行3~4年輪作,但不能與馬鈴薯、花生等作物輪作,一般3年以上不種甘薯基本可以控制莖線蟲為害。
②選用抗病品種。選用濟薯22、濟寧3號、濟寧10號、濟薯18號、濟薯19號等品種。
③對種薯進行檢疫。調(diào)撥的種薯特別是從疫區(qū)調(diào)撥的種薯,應當做好檢疫工作,防止因種薯造成莖線蟲的傳播及蔓延。
④培育無病壯苗。育苗時,每平方米苗床增施30%辛硫磷膠囊100~120克;種薯用52~53℃溫水浸種12分鐘,可殺死種薯表皮7毫米深度下的莖線蟲。栽插時采用高剪苗。病區(qū)甘薯栽插時,用0.2%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浸薯苗根頸部,要求藥液浸至薯苗10厘米左右高處。
⑤使用凈肥?;室欢ㄒ?jīng)過高溫漚制后方可使用,為防止基肥傳播莖線蟲,在漚制時用2%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噴施。不要用病薯的薯塊、莖線蟲做飼料,防止莖線蟲通過牲畜消化道進入糞肥傳播。
⑥結薯期用藥灌根。結薯期用40%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灌根,每株使用量為200~250毫升。
⑦清潔田間。鮮食甘薯收獲后,把病薯的薯塊、薯秧集中到地頭焚燒,并及時清除地頭、地沿雜草。
⑧種薯入窖前用藥熏蒸種窖。具體方法是將種薯放到塑料大棚內(nèi),用熏殺斃熏殺后高溫悶棚,當棚溫達到48℃后保持20分鐘,然后緩慢放風。
(作者聯(lián)系地址:王振學 張 林 山東省鄒城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 郵編:273500;苗志華 山東省鄒城市農(nóng)業(yè)廣播學校 郵編:2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