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計算機評測室
多數(shù)情況下,很多人都認為玩游戲一顆高頻版的雙核處理器就足夠了,事實真的是那樣嗎?Corei5/i7這樣級別的4核處理器究竟能在游戲中發(fā)揮多大的作用?在本文開始之前,我們有很多疑問,同樣也是各位玩家心頭的疑惑。
1,作為高端處理器的代表,Core,i5與i7在游戲中是否大材小用?
2 Core i5與i7中一些新特性,如睿頻技術(shù)、超線程技術(shù),會對游戲帶來幫助還是幫倒忙?
3,高端玩家現(xiàn)在買Core i5理智些,還是買Core i7無后顧之憂?
應該說Lynnfield處理器吹響了Nehalem微架構(gòu)普及的號角。因為在去年11月份,Bloomfield的Core i7 920/940/965 Extrme橫空出世,不僅帶來了全新的處理器微架構(gòu),同時還支持三通道內(nèi)存、4核心8(HT)線程等眾多先進的技術(shù)規(guī)格。但是好的產(chǎn)品往往意味著昂貴的價格,即便是最便宜的Core i7 920處理器,也需要1900元,再搭配上一塊2000元的主板之后,接近4000元的采購成本令很多人望而卻步。
而在Lynnfield處理器發(fā)布之后,Core i5 750和Core i7 860/870走人了大眾的視野。需要注意的是,新產(chǎn)品并不是老產(chǎn)品替代者,而是一種產(chǎn)品線的豐富和擴展——因為Core i7 9系列將繼續(xù)存在,9系列產(chǎn)品在定位上依然會高于8系列以及7系列的產(chǎn)品。
更加親民的Core i5/i7處理器
新產(chǎn)品延續(xù)了Nehalem微架構(gòu)的主要技術(shù)特性,也分為Core-NUncore兩部分。這次的改動主要針對Uneore單元,除了將Bloomfield內(nèi)置的三通道內(nèi)存控制器改成雙通道控制器之外,還加入了PCI-E控制單元,這樣一來與顯卡的通訊將直接由CPU接管,無需經(jīng)過FSB總線走北橋再中轉(zhuǎn),執(zhí)行效率上會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在節(jié)能方面,新的酷睿i7/i5處理器相對于Core i7 9系列的產(chǎn)品又有很大進步,不僅僅是TDP指標從以往的130W降到95W;在實際測試中,即便是搭配GeForce GTX 285顯卡,也能將整機功耗控制在90W左右(節(jié)能狀態(tài)下)。這一點從原配的散熱器上也可以得到驗證,薄薄的散熱器不禁讓人為它們捏把汗,至于結(jié)果如何也只有通過實際的使用來檢驗;但既然英特爾的技術(shù)工程師如此設計,必然要對Core i5的發(fā)熱量非常放心才行。從技術(shù)層面來講,新處理器能夠支持最高到C7級別的高級休眠功能,相當于在閑置狀態(tài)下將晶體管完全關(guān)閉,這也是功耗大幅降低的一個原因。
另外需要特別指出的就是這次新發(fā)布的Core i5/i7處理器均支持睿頻技術(shù),這有些類似于之前Bloomfield處理器上面的Turbo Boost自動超頻技術(shù)——以前當系統(tǒng)只進行簡單任務的時候,會關(guān)閉其它核心,并對仍在工作著的那個核心進行自動超頻;而新的睿頻技術(shù)能夠讓處理器更聰明地了解到系統(tǒng)處于什么狀態(tài),需要自動超頻一個核心(高幅)、兩個核心(中幅)甚至是四個核心(小幅)。簡單來講,就是現(xiàn)在的睿頻技術(shù)不但更加“聰明”了,而且效果上也更明顯。在與英特爾工程師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與其將睿頻看作自動超頻,反倒不如理解成“自動加頻”更合適一些。
我們?nèi)绾螠y試?
參加這次測試的Core i7 870和Core i5 750在目前看來都屬于非常高階的產(chǎn)品,如何考量二者的游戲性能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通常來講,處理器的游戲測試分為兩種:
其一是將所有特效調(diào)到最低,然后降低分辨率,這時整個平臺的運算瓶頸就會集中在CPU身上,那么測試所得到的游戲幀速就能夠真實反映出CPU的運算性能的強弱。但此種方法的缺點在于實際指導意義不大,沒有人買了頂級產(chǎn)品之后會在最低畫質(zhì)下運行游戲,大家都希望以合適的畫質(zhì)以及分辨率來享受游戲過程。
其二則是將所有特效打開,考察整個平臺在游戲中的幀速表現(xiàn)。此種方式最貼近游戲玩家的實際情況,但卻可能存在比較大的偏差——因為平臺的瓶頸通常在顯卡(GPU)上面,可能兩顆性能相差甚遠的處理器得到的幀速非常接近,甚至成績呈現(xiàn)交錯,這都是由測試誤差造成的。
而我們這次的測試方法比較獨特。首先我們在最高畫質(zhì)下運行游戲,用Windows Vista自帶的性能檢測器來記錄下每個核心的動態(tài)負載曲線,通過對比曲線的方式來分析處理器的負載狀況,這種方法雖然不能得到一個準確的、數(shù)字化的結(jié)論,但卻可以解決我們這次關(guān)心的很多問題,如各種類型游戲?qū)?C4T(4核4線程)、4C8T(4核8線程)處理器適應能力如何,CPU的運算能力是否存在瓶頸、是不是Core i7就一定優(yōu)于Core i5等等(當然,這種方法也僅限于本次同架構(gòu),但是有略有差異的兩款產(chǎn)品的測試)。其次,我們也會記錄每次測試的幀速成績,當然這個數(shù)值僅供大家參考,并不代表數(shù)值大的就一定越好,這點是需要特別講明的。最后就是我們會使用另外一臺顯示器來捕捉CPU的負載曲線,并通過軟件CPU-z來觀察處理器倍頻的變化,以確認睿頻技術(shù)是否發(fā)揮了作用。
《英雄連:勇氣傳說》
該作是《Company Of Heroes》系列的第二部資料片(沒有將Online版本計算在內(nèi)),從硬件配置要求上來講并不是非??量獭!队⑿圻B》曾經(jīng)通過發(fā)布補丁的方式,成為第一款支持DirectX 1O特效的游戲,發(fā)展至今在游戲引擎方面一直變化不大。可以說這款游戲在主流電腦上基本上就可以流暢運行了,用我們的測試平臺拿下它應該是小菜一碟。需要說明的是,這款游戲只能夠支持雙核運算,所以多余的核心對游戲本身沒有太大的幫助。
我們可以看到,在只能支持單核或者雙核的老游戲中,會有一個核心或者兩個核心的負載曲線被拉得非常高,而剩下的核心基本上處于“怠工”狀態(tài)。以目前CPU的運算能力來講,即便只使用到一個核心,運算量都不是太大問題。
目前市面上市時間較久的游戲多屬于這種類型,如《魔獸爭霸III》,《極品飛車:最高通緝》等。
《Wolfenstein》
《Wolfenstein》是重返德軍總部系列的最新續(xù)作,其中文譯名就是《德軍總部》。該系列作品同樣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大量粉絲,如果追宗溯源的話,重返德軍總部可以說是3D游戲的啟蒙級產(chǎn)品,而新作在上市之初,就受到眾多玩家的關(guān)注,但很多人拿到配置單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款游戲還是很“和藹可親”的——一方面是游戲優(yōu)化做得非常好,而另一方面也與游戲引擎較老、開發(fā)周期很長不無關(guān)系。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游戲使用了Havok物理加速引擎。在游戲中各種
可以打碎的物件非常多,玩家可以嘗試著用子彈擊碎木桶、火藥桶乃至各種支架,而且四處飛散的碎片在遇到墻之后會發(fā)生反彈,非常真實。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由于使用的DirectX 9.0c的游戲引擎,所以該作對顯卡的要求并不高,游戲幀速基本保持在60fps滿幀狀態(tài)。
在測試結(jié)果我們可以看到,Core i5的測試曲線中有兩個核心明顯高于另外兩個核心。這是因為該作主要針對雙核處理器進行了優(yōu)化,而且運算量方面對核心的要求并不大,幾乎有一半的時間處理器都是處于休息狀態(tài)的(處理器是分時運算,因此“忙碌”和“休息”占總時間的多少,就可以反映出CPU的負載狀況)。而Core i7的曲線中,我們看到有一個核心處于非常忙碌的狀態(tài),而其它核心的負載就沒有那么高,這與睿頻技術(shù)不無關(guān)系,我們在測試中發(fā)現(xiàn)運行該游戲時CPU的“加頻”現(xiàn)象很嚴重,說明有一個核心在睿頻技術(shù)的幫助下始終工作在較高頻率,并且承擔了主要的數(shù)據(jù)運算任務。
與之類似的游戲還有《金剛狼》,《變形金剛:卷土置來》等。
《湯姆克蘭西·鷹擊長空》
我們曾經(jīng)在本刊五月下的強作沖擊中介紹過這款游戲,這款游戲最大的特點在于宏大的地表數(shù)據(jù)和建模,這對于CPU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與此同時,該作對CPU的多線程優(yōu)化非常好,可以充分發(fā)揮多核處理器的協(xié)作優(yōu)勢。除此之外,由于支持DirectX 10.1以及SSAO等高級光影效果,這款游戲運行在DirectX 10模式下時也是一款非常考驗顯卡的作品。
在測試DEMo的前半段,場景較為簡單,所以Core i5的四個核心中除了有一個工作在高頻率下之外,剩下的三個核心負載并不高,而到了后半段,場景中出現(xiàn)了復雜的光影效果、爆炸以及煙霧渲染等需要大量的數(shù)據(jù)支持,所以負載會漸漸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測試中CPU各個核心的負載曲線共同進退,這說明該款游戲?qū)Χ嗑€程的支持一視同仁,優(yōu)化工作非常到位;與此同時,CPU的負載曲線在高峰時達到了60%以上,說明Core i5 750的運算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而在Core i7 870的測試曲線中,我們看到了各條曲線交疊在一起,并沒有分離開來,這說明該做除了對多線程的支持非常到位之外,對HT超線程的支持也同樣出色。在整個測試過程中,Core i7 870的負載都比較小,說明在面對這種運算量時處理器還是綽綽有余的。
類似的比較考驗CPU數(shù)據(jù)運算的游戲還有微軟《模擬飛行》系列,該系作品對模型的運算量非常大。
《生化危機5》
《生化危機5》也是一款采用Havok物理引擎的游戲,與《德軍總部》不同的是該作更注重模型以及光影渲染效果,因此對顯卡的需求要更迫切一些。與此同時,這款游戲?qū)Χ嗑€程的優(yōu)化也非常好,在游戲運算中會涉及到很多NPC角色的計算以及A1人工智能運算等,所以對CPU來講也算一個不小的考驗。
這款游戲的測試DEMO涵蓋了多個場景,耗時較長,同時也能比較準確的反映出CPU、顯卡的性能水平。我們看到在場景的第一幕,場景比較簡單,CPU的運算負載不算很高,但是進入巷戰(zhàn)之后,主角的視角不斷快速切換,對數(shù)據(jù)處理的要求也增多起來。在整個負載過程中,CPU各核心的負載也很平均,對于Core i5而言,已經(jīng)足以滿足運算量的要求。而我們在觀察Core i7的負載曲線時會看到另外一幅景象,那就是有4條曲線負載率很高,而另外4條曲線則基本上處于閑置狀態(tài)一一我們知道Core i7870是4C8T,也就是說四個物理核心和4個HT超線程虛擬的核心,負載很高的無疑就是物理核心,而HT虛擬的核心基本上沒有被用到。這也印證了我們的觀點,有些游戲雖然對多線程的支持不錯,但對HT超線程來說優(yōu)化一般,《生化危機5》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類似的游戲還有同為CAPCOM旗下的《LostPlant(失落星球)》系列,而使用Havok引擎開發(fā)游戲的廠商還有著名的暴疊公司,據(jù)悉《星際爭霸2》以及《Diablo 3》等作品中都會有Havok物理引擎的身影。
從暴管公司已經(jīng)公布的視頻截圖來看?!禗iablo 3》中含有明顯的物理效果。
《鏡之邊緣》
原則上來講,使用DirectX 9.0c引擎的《鏡之邊緣》并不是一款非常考驗系統(tǒng)的游戲;但是在打開了物理加速效果之后,該作無疑就成了無數(shù)CPU的夢魘。由于使用了NVIDIA的PhysX物理引擎,雖然可以帶來非常棒的物理效果,但龐大的數(shù)據(jù)量會讓CPU實在“忙不過來”。所以這款游戲用AMD的顯卡玩,還是NVIDIA的顯卡玩會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打開物理特效的情況下)。
在這次測試中,雖然我們使用了目前最高端的NVIDIA單卡產(chǎn)品,但是為了保證對CPU的壓力測試,我們在驅(qū)動程序中強制關(guān)閉了顯卡的PhysX加速。這樣一來游戲中的物理特效會全部交給CPU來運算,我們可以看到物理計算對CPU的負載要求還是非常高的。
我們用Fraps記錄下的成績顯示,兩次測試的成績均只有18fps上下,也就是說,開啟物理特效之后,如果全部交由CPU來運算,游戲基本上是沒有辦法玩的。我們從測試曲線中可以發(fā)現(xiàn),Core i5 750的四個核心都處于高負載狀態(tài)下,核心非常忙碌。而Core i7的測試曲線則說明,在計算使用PhysX編程物理效果時,HT超線程技術(shù)沒有太大的幫助。
類似的支持PhysX的游戲還有《蝙蝠俠:阿甘精神病院》等,支持PhysX物理加速特效的網(wǎng)游還有《劍俠情緣3》,《熱舞派對》等。
寫在最后:普通玩家首選Core i5、骨灰玩家去買Core i7
可能有些人認為現(xiàn)在計算機的能力相對過剩,沒有必要追求如此高端的配置,但也不盡然。換一個角度思考,也許你今年買了Core i5處理器,可以保障你在今后的三年時間里—直很爽快地玩游戲;反過來講,如果只看到現(xiàn)在勉強可以運行游戲,那么情況會變成,第一年你玩游戲,第二年你必須挑著游戲玩(找軟柿子捏),到了第三年變成了“游戲玩你”。是一次投入購置頂級平臺,享受游戲的過程;還是每次都買最基本的硬件,在享受和忍受之間掙扎,是一個關(guān)乎消費理念的問題?,F(xiàn)在言歸正傳,來回答我們在文章開始設立的幾個問題。
1,通過這次測試,我們其實想告訴大家目前游戲?qū)μ幚砥鞯男枨笳诎l(fā)生變化,以往大家認為只要頻率高的單核或者雙核產(chǎn)品就可以滿足游戲運行的需要了,其實不然,隨著游戲引擎的改進以及運算需求的增加,未來肯定是多核處理器一展身手的舞臺。為7應對未來一到兩年游戲發(fā)展的需求,我們認為Core i5與Core i7并非是真的“能力過?!?,而是它們?yōu)槲磥砹粝铝俗銐虻娜哂嗫臻g。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為了玩游戲買Core i5或者Core i7并不浪費。
2,睿頻技術(shù)在游戲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在你安裝游戲的時候,睿頻其實已經(jīng)在發(fā)揮作用了(因為安裝和解壓縮通常都是典型的單線程任務)。在游戲中,處理器會根據(jù)負載情況動態(tài)加頻,這有利于玩家得到更好的游戲體驗。
3,目前Core i5 750處理器已經(jīng)能夠滿足游戲運行的需求,在有限投入最大回報的前提下,我們推薦玩家首選Core i5處理器;Core i7處理器的HT超線程技術(shù),目前還存在支持不夠完善的問題,但相信假以時日,游戲廠商會在超線程上面做更多的優(yōu)化,屆時Core i7的威力才會被完全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