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
2008年5月份,讓大家感到痛心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發(fā)生之后,我們發(fā)現很多媒體的報道把矛頭指向了地產商。人們很關注,碧桂園捐了多少錢?300萬。萬科捐了多少錢?200萬。很多網友就開始罵,說地產商為富不仁,這個那個的。老百姓對于地產商這么仇視是為什么?我今天就想為大家分析一下。
其實你們都是對的,地產商本身可惡嗎?沒有這么簡單,先讓我們看一下數據。
潘石屹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房地產業(yè)之所以有這樣的負面形象,主要有幾點理由:第一,財富排行榜上大概有一半的人都是地產商。第二,大家普遍認為地產是暴利行業(yè)。第三,腐敗的官員通常與地產開發(fā)項目有關。
根據某網站的報道,95%的網友對房地產的交易現狀是不滿的??偠灾?,大家對地產商都很痛恨。
到底是民眾仇富,還是地產商為富不仁
你們會對制造業(yè)這樣痛恨嗎?你們有沒有痛恨過索尼的電腦?痛恨過三星嗎?你們痛恨過比爾·蓋茨的微軟嗎?好像不會。為什么我們中國人的焦點和目標總是針對地產商?
我告訴各位一句話,潘石屹那句話講得太到位了。中國一半的富豪都是搞地產的,而世界500強企業(yè)里面,大部分企業(yè)都是制造業(yè)和銀行,幾乎沒有地產行業(yè)的,不敢說沒有,很少。比如通用電氣,比如微軟,還有花旗銀行等等,我們中國的銀行也很多,都排在里面。
那么為什么中國的富豪一半都是地產商呢?這就表示我們的產業(yè)結構產生了重大的偏差。我曾經幾次談到,今天中國的經濟并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樣過熱,而是同時存在過熱和過冷。
哪些部門過冷?中國大部分的制造業(yè)是過冷的,蕭條的。哪些部門過熱?與地方政府推動GDP工程有關的部門是過熱的,比如地產行業(yè)就是過熱的。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象?那是因為資本的短視行為。我們不斷地進行宏觀調控,提高利率,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你知道會造成什么沖擊嗎?會使得處在過冷部門的制造業(yè)的企業(yè)家更不想干了,因為日子艱難。那怎么辦呢?他們就把制造業(yè)的資金拿出來,去過熱的部門炒樓了,于是造成房地產需求的上升。
而這就是今天我們中國的富豪排行榜上一半都是地產商的原因所在,因為他們處在一個過熱的部門,目前整個國家的資本從制造業(yè)大量轉移到了一個畸形的房地產行業(yè),而這是與國際完全不接軌的。在這種二元經濟環(huán)境之下,我們的地產業(yè)過度發(fā)展。大家可能要問了,過度發(fā)展好像也沒有什么不好嘛!也是個行業(yè)嘛!為什么罵它呢?這就是因為地產行業(yè)的特殊性了。不罵制造業(yè),是因為制造業(yè)需要靠資本、靠人力、靠技術才能賺錢,而地產業(yè)不是,地產業(yè)幾乎什么都不需要做,就可以賺錢。
我舉個例子,某一個開發(fā)商,他拿到一塊地,比如說一畝價值60萬元的地,他放在手上,什么事都不需要做,三年之后價格就有可能漲到200萬元。從6C萬元一畝,到200萬元一畝,這個差距是哪里來的?是誰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全社會的老百姓。由于經濟發(fā)展,使得土地增值,但是這個增值的成果被誰享受了呢?房地產開發(fā)商。可是土地價值的上升與開發(fā)商完全無關,因為他們什么事都沒有做,三年前買的地,放在那里兩三年之后就賺兩三倍,憑什么?暴利。老百姓做牛做馬創(chuàng)造出一個繁榮的社會,你手里的土地值錢了,你就發(fā)達了。
我們在批評開發(fā)商之余,買房的人是不是一樣呢?比如說你在北京買了一個樓盤,五年前買的,當時是6千元一平方米,現在價格漲到3萬元一平方米了,你把它賣出去。我請問你,你做了什么事?什么都沒有做。地產商做了什么事?什么事都沒有做。為什么你的房子可以從6千元漲到3萬元呢?是社會進步的結果讓你賺到這筆錢。所以對開發(fā)商而言,對購房者而言,你的財富之所以增加,除了少部分是因為你個人的努力之外,大部分是因為社會的進步,而讓你享受到了獨占的好處,這才是社會仇恨的根源。
地產業(yè)的暴利來自哪里
地產行業(yè)繁榮的背后既隱藏著資本流入的秘密,也包含著土地這種特殊社會資源的價值秘密。因此,當資本的短視與特殊的土地資源結合在一起,房價的高漲與地產業(yè)的暴利也就不可避免。
老百姓不一定看得懂這些。他們的直覺反應是:地產是暴利行業(yè)。其實暴利本身并不是罪惡,比如高科技有沒有暴利?有的有。微軟有沒有暴利?當然有,微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壟斷企業(yè),它的系統(tǒng)是你無法復制的,即使你能復制也不是它的對手,這種壟斷性企業(yè)所創(chuàng)造的暴利絕對在地產行業(yè)之上,為什么你不恨它呢?因為它沒有騎在你的頭上,它的財富都是用技術、資金、人才創(chuàng)造出來的,它做了事,賺了錢,因此你沒話講??墒堑禺a行業(yè)就不同了,地產行業(yè)的財富基本上都是來源于整個社會的進步,這就造成了制造業(yè)和地產業(yè)的本質差別。那么我們中國有沒有偉大的人看清楚這一點?有,這位同志是你們也都很熟悉的,就是孫中山。
孫中山先生有一個理論非常重要,他在一百多年前提出了這個理論,叫平均地權,漲價歸公。什么意思?當然他當時講得比較極端,就是說,你如果賣一塊地,原本是100塊錢買的,300塊錢賣的,中間200塊錢的差價一律充公,叫漲價歸公。你的房子是500塊錢買的,700塊錢賣的,200塊錢的差價也一律要漲價歸公。為什么?因為房地產的價值之所以上升與個人無關,而是來源于整個國家、社會的進步,因此漲價的這部分要還給社會,就是取之于社會,還之于社會,這就是孫中山平均地權的意思。因為土地價值就是這樣決定的,由全社會的貢獻所決定,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賺的錢不應該歸于個人。今天我們中國的房地產行業(yè)就是這個問題,我們是漲價歸自己,而不是歸公。
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造成了極大的社會矛盾。而且,也是由于這個原因,整個社會的財富、整個社會的進步所表現在地產上的,是價值不斷地攀升,而這些攀升的價值,基本上都由地產開發(fā)商以及擁有房屋者獲得了,而這才是造成老百姓對地產開發(fā)商不滿的原因。
不要迷信自由經濟
在我們當前的中國,資本在二元經濟環(huán)境之下,大量地從制造業(yè)轉移到了房地產業(yè),這種轉移對于我們整個國家而言是極其不利的。為什么不利?你千萬不要迷信自由經濟,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自由經濟,如果你放任資本如此流動的話,到最后,我們國家的經濟會產生重大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俄羅斯的休克療法來看一下資本短視性后果的可怕。
1991年底,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獨立。面對原蘇聯大量半死不活的企業(yè),外加1萬億盧布內債和1200億美元外債,俄羅斯總統(tǒng)葉利欽在西方經濟學家的指點下,于1992年1月2日起正式實施“休克療法”。結果,
俄羅斯在兩年內消費物價上漲了244倍,“休克療法”以失敗告終。
這個辦法是誰幫葉利欽想的呢?是兩位哈佛大學的教授,其中一位是個俄羅斯人,在莫斯科長大的,后來去哈佛大學教書,叫做斯萊佛教授。他和他的一位同事幫俄羅斯政府搞了一個改制。斯萊佛說,俄國的企業(yè)都是國營企業(yè),怎么變成像美國那樣的大眾持股公司呢?他的辦法很有意思,每個人發(fā)幾張兌換券來換股權。全國老百姓每人發(fā)i00張兌換券,怎么換股權呢?舉一個A企業(yè)為例,假設A價值i0000張兌換券,你拿100張去兌換A的股票,就可以兌換1%的股權,如果每個人都去兌換,一夜之間,全俄羅斯的國營企業(yè)不就都變成大眾持股公司了嗎?
突然之間,全俄羅斯的企業(yè)就都變成了像美國一樣的大眾持股公司,就這么簡單。可悲的是,俄羅斯政府竟然聽了他們的話,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老百姓對于當這種1%的小股東沒有什么興趣,他們情愿拿這個兌換券去換一點酒喝或者吃麥當勞。于是就在這個時候產生了大量的兌換券黑市,老百姓拿了兌換券,就到黑市里面去換錢,換了錢就去麥當勞吃飯或者喝酒去。當時有七個很聰明的俄羅斯人,他們勾結了俄羅斯的國有銀行,勾結了地方財政部門,用國家的錢去收購全國黑市上的兌換券,之后拿兌換券去換了所有國營企業(yè)的股權。于是,俄羅斯的國營企業(yè)一夜之間從國營企業(yè)變成了這七個人的私營企業(yè)。
你可能要問了,就算變成私人的,又有什么錯?我告訴你,你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資本最可怕的地方是追逐利潤,而且利潤追逐的過程越簡單越好,利潤越高越好,而這也正是中國的資本從制造業(yè)轉移到地產業(yè)的原因所在,因為制造業(yè)利潤產生的過程比較復雜,而地產業(yè)比較簡單。
俄羅斯是一樣的,當這些人擁有整個俄羅斯之后,資本短視性的危機就出現了。他們發(fā)現,制造業(yè)是非常麻煩的,他們甚至連地產都覺得麻煩,還要蓋房子。他們走到了一個極端,既不制造也不像中國人那樣蓋房子,他們把俄羅斯賣了。戰(zhàn)斗機全部賣掉;礦產挖出來,不加工,全部賣掉;石油一開采出來,不加工,全部賣掉;任何東西,包括樹,一砍下來,整棵樹賣掉,連切都不切,切都嫌麻煩。甚至到最后,他們自己都不砍樹了,你們自己砍樹,砍完以后自己搬走;你們來挖礦,挖完以后自己搬走;你們自己來開采石油,完了自己運走……為什么?因為這樣最簡單。
打破資本短視的困境
對俄羅斯最初的改革者來說。資本的流動并沒有按照他們的預想運行,資本短視對國家經濟所產生的危險性影響令人震驚。到俄羅斯改革的后期,整個俄羅斯的GDP與中美洲的一個小國家墨西哥相當,這就是資本的短視性造成的后果。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基本上取決于它的制造業(yè)。亞洲比較強大的經濟體是哪幾個?日本,以制造業(yè)為主;還有韓國,以制造業(yè)為主;中國臺灣這個小地區(qū),也以IT制造業(yè)為主。
日本的制造業(yè)、韓國的制造業(yè)以及中國臺灣地區(qū)的IT制造業(yè)造成了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繁榮,但基礎是國家資本主義,是由政府來鼓勵的,否則資本的短視性會讓資本從復雜的制造業(yè)逐漸流向簡單的房地產業(yè),甚至會像俄羅斯一樣,變成一個全部都賣掉的局面,那更糟糕。我們過去對資本的理解是不夠的,我們把資本看得太簡單,總認為民營企業(yè)家的資本應該受保護,具有流動性。其實,資本是需要被控制的,資本是需要依靠國家的力量、政府的力量來讓它歸于正途,否則資本的短視性將會給這個國家的未來帶來嚴重的后果。俄羅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