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俊書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題記
老人站在高高的山上,蒼空朗月,四面松濤,還有海不知疲倦的歌。
老人向西北而望,望向記憶中的故鄉(xiāng)。
那只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卻是思鄉(xiāng)之人的天塹。老人不想懂政治,他懂得的只是,海峽的另一邊,有自己的老母,有自己的兄弟姐妹,有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
老人還記得,自己年輕時加入國民黨軍隊,后來,他到了臺灣。沒想到,這一走,就是60年。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0個春秋,成了自己這個離人放不下的鄉(xiāng)愁。
老人想起了一個月前從故鄉(xiāng)來的那個歌舞團。那充滿鄉(xiāng)音的歌聲,讓他仿佛回到了定格在記憶中的故鄉(xiāng):肥嘟嘟的榆錢,翠綠的黃瓜,比自己還高的玉米稈子,一到夏天就飛來飛去的蜻蜓。村南頭的草地應該還有吧?鄰家的囡囡如今也該年近古稀,是否已兒孫滿堂……
老人就順著這思路想了下去,許許多多的陳年往事浮上心頭。他越發(fā)地想家,想要早日踏上那片堅實的土地。
老人想到這兒,輕輕地嘆了口氣。當初離開時,故鄉(xiāng)硝煙四起,滿目瘡痍,他居然逃離。后來聽說,故鄉(xiāng)變富了,親人的生活不愁了,他的喜悅是由衷的。但即便這樣,他仍是回不了家。
又是中秋,老人又來到這高山上,孤獨地望著故鄉(xiāng),念著故鄉(xiāng)。
不過老人還是相信,他終會再次踏上那片土地,再次回到日新月異的故鄉(xiāng),因為,不管身在何方,自己的根都扎在那片土地上。
(指導教師賀秀佩)
用“心”裝扮祖國
鞠朵
我沒有足夠華麗的詞藻,渲染不出祖國的大好河山,手中的拙筆也難以訴盡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但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渴望,盼望這片土地更加富饒美麗,盼望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能和睦幸福,這份心情一刻不停地督促著我的一舉一動。世界上還有什么能比這份心情更重要呢?
一個人就像一盞燈,每個人都做出一份努力,就足以照亮整個世界。在這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國里,到處都是可愛的人,只要人人都做出一點貢獻,再小的力量乘以十三億,也足以戰(zhàn)勝一切災難!愛國不應只是空洞的口號,而要從實實在在的事情做起。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呢?
人人都有一顆愛國之心,只要別忘了時時提醒這顆心,別讓它睡著了。愛國,從點滴做起,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種支持。讓我們的那一顆顆愛國心,匯成璀璨的銀河,讓我們的祖國更加輝煌!
(指導教師廖忠)
(責任編輯李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