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琪
王源泉:《示兒》的第一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解釋中說,“元”同“原”,都是原來、本來的意思。既然如此,為什么詩人不用“原”,而用“元”呢?
李乾元:我的名字里有個“元”字,因此對“元”特別有研究。我查了《辭?!?“元”和“原”現(xiàn)在都作“原來、本來”解,但它們的原意是不一樣的。
王源泉:這我早就知道了。有副對聯(lián)“一元始復(fù),萬象更新”,“元”是第一的意思。
李乾元:這還不是“元”的原意,“元”的原意是“人頭”的意思,如“元首”“狀元”的名稱就是從“人頭”引申出來的。
王源泉:我知道了,為什么“元”的意思是第一的原因了。“元首”是國家的第一人,“狀元”是科考第一名。
李乾元:對,于是由此又引申出“元”的開始、原來、本來的意思。
王源泉:那么“原”為什么也作原來、本來講呢?
李乾無:是這樣的,“原”是“源”的本字,也就是說,“源”字出現(xiàn)之前,“源”就寫作“原”。“原”的本意是水源的意思,“水源水源,水的源頭”,于是引申出開始的意思,又引申出原來、本來的意思。
王源泉:真有趣,“元”與“原”就像兩條道上跑的車,本來一個是“人頭”,一個是“水源”,后來跑著跑著,跑到一條道上來,都成了“本來”、“原來”了。不過我還是沒弄明白,為什么詩人偏要用“元”,說“原知”不是很好嗎?
李乾元:我把詩文讀完你就會明白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
王源泉:噢,我明白了,是為了避免用詞重復(fù),這里有個“中原”的“原”,前面就用“元”字啦!對吧?
李乾元:聰明。
(《示兒》,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