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榮芳
[摘要]《游泳者》是美國20世紀著名小說家約翰·契弗最有名的短篇小說之一。本文分析了小說主人公所生活的具體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世界,指出小說深刻地反映了20世紀的人的狀況和人的處境,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所面臨的精神困境、尷尬地位以及現(xiàn)實困境中的無奈感和孤獨感。
[關鍵詞]現(xiàn)實世界;身份;孤獨;困境
約翰·契弗被批評家們稱為“美國郊區(qū)的契訶夫”,其小說特別關注中產階級的精神生活?!队斡菊摺肥瞧醺?964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準將和高爾夫球迷寡婦》中的一篇。長期以來,人們對這篇小說進行了多種分析和評價,但總的來說,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小說通過場景描寫和象征等手法。真實地反映了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奏出了契弗作品的一貫基調——失敗感。但是,如果再次對該小說進行仔細解讀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要表達的遠不止這些,其實,小說通過描寫主人公所生活的具體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世界展現(xiàn)了主人公與外部世界的沖突,深刻地反映了20世紀的人的狀況和人的處境,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所面臨的精神困境、尷尬地位以及在現(xiàn)實困境中的無奈感和孤獨感。
一
《游泳者》故事非常簡單:主人公內迪·梅瑞爾在朋友家做客時突發(fā)奇想,想要穿過各家各戶的游泳池游回自己的家中,最后當他回到自己的家時,卻發(fā)現(xiàn)人去樓空。在他夢幻般的游程中內迪與各家游泳池的主人有過短暫的接觸,其中經歷各異,自然場景也迥然不同,充分展現(xiàn)了主人公的狀況和處境,反映了契弗對當代人類社會中人與世界關系的基本理解。
1危機四伏的現(xiàn)實世界
小說中,內迪游過的一串串的游泳池實際構成了他所生活的世界。游泳池的主人都是他平日的朋友,換言之都屬于他那個社會階層的人物,所以,最初這些泳池在他眼中是充滿浪漫色彩的。他認為一連串的游泳池構成了一條蜿蜒的地下溪,他甚至以他太太的名字“露西達”命名那條小溪。出發(fā)前,他覺得自己的路線圖或是示意圖“十分清晰”,并且認為“露西達小河兩岸他的朋友比比皆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水泊澤國里真應該感恩戴德?!笨梢姡麑ψ约旱男谐坛錆M了激情和希望。
然而,隨著內迪的行程,我們卻看到,現(xiàn)實中的一個個泳池卻充滿著危機,主人公從滿懷激情一步步走向了完全的失落。最初幾家,內迪受到了熱情的歡迎,但后來,一場暴風雨后,他經過了威爾徹家的干泳池,看到了掛著出售牌的房屋,他開始有了疲憊感和幻滅感。在哈羅恩的泳池邊,哈羅恩夫人表達了她對內迪家的不幸的同情,給內迪的行程更增加了“不合時宜的憂郁色彩”;在比斯旺治家,他被奚落為“不速之客”而且受到酒吧招待的無禮對待:當來到舊情人謝莉·亞當斯的泳池邊時,卻被告知“一分錢也不會再給你”,酒“可以給”但是“不給你”。終于,內迪開始哭泣,“生平第一次感到如此凄慘、寒冷、疲憊和迷惘”……這一切足以表明,外面世界的變化速度遠遠超過了內迪的意識變化。他逐漸感覺到,泳池里的水越來越冷,要繼續(xù)游下去也越來越艱難。當內迪最后回到大門鎖已經銹跡斑斑的家時,讀者才發(fā)現(xiàn),內迪的確已經一無所有了。
在內迪的游程之中,契弗著意描寫了主人公與泳池主人們的邂逅相逢。用巧妙、譏刺的筆觸向我們展示了各式人物。更重要的是,作家借此揭示了人們相互間的微妙關系和各自的處境,真實地展現(xiàn)了內迪所生活的真實世界:一個豐裕卻充滿危機而又虛偽、冷酷的世界。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物質生活舒適、富裕的世界。小說開篇時就提到仲夏時節(jié)一個星期日。幾乎在所有的地方,人人坐下來都會說:“昨夜我喝得太多了?!眱鹊险谕沟鹿燃揖蹠?,其游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他游至格蘭漢姆家時正巧碰見格蘭漢姆家的朋友開車趕來聚會,到邦克家時,邦克家正與朋友聚會,二三十個男男女女在喝酒,喧嘩聲在很遠便可聽見。途中內迪路過幾家泳池時發(fā)現(xiàn)泳池的主人都不在家,也許外出了。在這樣一個社會中,人人都崇拜成功,都好談論自己的縱飲以擺出成功的姿態(tài),似乎生活中沒有過失敗與不如意。中產階級全家驅車外出、與朋友家聚飲以度過瘋狂的周末已成為一種社會時尚,這既反映他們生活的富足也揭示出其生活的無聊與放縱。
中產階級生活的放縱還表現(xiàn)在兩性關系上。當內迪游至謝莉-亞當斯泳池邊時。作家寫到“情愛——實際上純粹是性混戰(zhàn),是一劑極好的靈丹妙藥”,“讓他心中充滿生活快樂的色彩鮮艷的藥丸”。他們不久前還有過一段風流艷事,后來內迪提出了分手,但現(xiàn)在內迪卻根本記不得那是什么時候的事了,且此刻內迪的位置已經被另一男子所替代。這里似乎可以看出社會已將男女間隨意、不負責任的性關系視為正常,中產階級對此更是持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
另外,這個表面繁華的世界卻又充滿不安因素,經濟、身體等都有可能陷入不可測的狀態(tài)中。從內迪不夠明晰的判斷中可以看出,林德萊家和威爾徹家或許都是遇到了經濟窘境被迫搬遷。到了桑切斯家,內迪被告知桑切斯先生因為三年前做了手術,家里就一直沒有酒??蓛鹊纤坪醪挥浀昧?。或許,他潛意識中拒絕看到自己周圍所存在的生活的悲苦一面。內迪的經歷表明,豐裕的生活也一直潛伏著太多不安定的因素,人們不可能永遠處于穩(wěn)定和富足之中。
最后,作家還表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虛偽和冷漠。在邦克家的酒會上,伊尼德一看見他就尖叫道“哦,快看誰來了!真讓人驚喜呀!當露西達說你不能來的時候,我覺得我都活不成了?!睙崆榈谋硐笙码[藏的虛偽昭然若揭,而當他最需要酒和安慰的時候,在比斯旺治家和情人謝莉·亞當斯得到的卻是無情的奚落和冷漠的拒絕。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契弗以一個傳統(tǒng)的道德家的眼光,透過那貌似華麗、高雅的生活表層,成功且巧妙地編織了一個反映生活真面目的寓言故事。
2神秘莫測的自然世界
小說中,時節(jié)、天氣甚至具體的場景都是隨著主人公的境遇變化而變化的。自然世界也顯示出它神秘莫測的一面,它時而風平浪靜,瞬間又會狂風暴雨,對人類造成傷害,這更深刻地襯托出主人公所處世界的兇險和無奈。
內迪出發(fā)前,天氣好極了以至于他決定“好好暢游一番”以慶賀這美好的一天,一直到邦克家都是陽光明媚,“露西達河兩岸風景如畫、欣欣向榮”,讓內迪覺得很“愜意”,充滿了滿足感。
然而,自然世界似乎隨時都會使身處其中的人面臨不測,讓人無能為力和無可奈何。在萊文家,內迪遭遇了暴風雨,雖然是仲夏時節(jié),樹木卻“已開始枯萎”,呈現(xiàn)出“秋風落葉的景象”,讓他感到“一陣悲愴”。此后,內迪轉入了他極不愉快的游程:威爾徹家的干游泳池、公路上行走遭受各種嘲弄和奚落、公共泳池的污水、哈羅恩家險象環(huán)生的林子和一池黑水……逐漸地。秋一樣的冰涼與人際的悲涼互為一體,顯示出內迪所處世界的無法預測和無法把握。當離開舊情人家后,他聞到了秋菊的氣息,仰視天空,看到的是秋天的星座,他無法理解“仲夏時節(jié)的星座怎么會是這樣”,最后傷心地哭了起來。周圍世界呈現(xiàn)出的一切讓他備感荒謬和無能為力。
二
主人公內迪的游程反映了他所處的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變幻莫測和無從把握,揭示了他的尷尬境地和內心的無奈與惶惑,實際上它深刻地映射出了現(xiàn)代人自我的迷惘和在現(xiàn)實中的無奈感和孤獨感。
首先,小說涉及人的角色身份問題。從小說前部分可以知道,內迪已不再年輕卻“擁有年輕人特有的那種身材”,青春洋溢、富有激情和冒險精神。他善于交際、朋友眾多,所以出發(fā)前他滿懷浪漫和幻想,覺得自己像“一位朝圣的香客,一位探險家,一位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人”。他堅信自己能夠游回家,因為一路上都有他的朋友。他的游泳姿勢與眾不同,更凸顯了他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和徹底的自信。他似乎是中產階級的典型代表,生活富足而悠然自得。然而,隨著他的游程,讀者卻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情況:清晰的游泳線路圖被干涸的泳池斷開,朋友也漸成陌路,游泳方式也從最初的“一頭扎進水里”變成了“順著臺階”下去,并且中途還得無數(shù)次停下抓著池邊休息,最后空無一人的家展示了他困頓的真實生活?!叭魏谓巧际且环N生活方式,只有這種生活方式得以實現(xiàn),角色才可以得到確證?!憋@然,內迪失去了作為中產階級應該擁有的經濟地位和生活方式,自然會被那個階層所拋棄,無法實現(xiàn)其身份。
其次,內迪的游程實際上是再一次尋找自己、對自我身份確認的過程。有評論者認為,內迪的舉動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逃避,是一種自欺,但筆者以為,他所做的是一種努力,是對他堅信的世界的一種檢測。他希望能夠回到他所期望的那個世界,然而檢測的結果卻是自我身份的徹底迷失,他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的世界中去。而且,就算他希望在虛構的世界中繼續(xù)下去,世界也不給他這個機會。因此,他擁有的只能是徹底的無奈和失敗感。內迪實際上是清楚自己的困境的,所以途中在知曉了他人的身體和經濟的窘境、生活的不如意時他才會有那么多的思慮,才會懷疑自己是否記憶力不好,在別人提到他本人的窘境時他才會裝作不明白。他正是想通過自己的游程再次確認自己的生活方式、社會地位等是否真的已經改變。在描述內迪游程中最艱難的一段時,作者寫到:“他無法掉回頭去。”表層上是指游泳回到起點去,實際正是指無法回到過去的生活中去,過去的身份已不復存在。事實上,這里正揭示了內迪的兩難處境。他渴望通過長距離游泳以證明自己肉體的不敗從而達到精神上的不敗。但最終肉體的失敗使得精神不敗更不可能實現(xiàn),所以他只能悲苦地面對他無能為力的現(xiàn)實世界。
三
在一次采訪中,契弗說:“對于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曾有過多的品頭論足。其實他們的生活與別處的生活是一樣的……出現(xiàn)在我的故事中的人物和發(fā)生在我的故事中的事情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發(fā)生。”可見,契弗在創(chuàng)作中采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關注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命運以及他們在社會中所體現(xiàn)的人的價值。中產階級這一階層在美國社會中是這個國家倫理、道德、價值觀體現(xiàn)的最主要的群體,也是契弗最熟悉的群體,所以他選擇了他們作為反映真實生活的主體。契弗筆下的人物有共性,但,是其中每個個體的經歷和感受卻具有排他性。生活只屬于自己。誠如小說中一樣,雖然同是中產階級,但主人公內迪的生活和感受對他人來說卻是無足輕重的,沒有人真正試圖進入他的內心和他一起去感悟世事沉浮。內迪的生活完全是屬于他自己的,其幻滅感、絕望感都只能獨自承受。其實,這也是現(xiàn)代人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
[參考文獻]
[1]Jnhn Cheerer,The Stories 0f John Cheerer[z],New York:Al-fred A,Knopf,Inc.,1978,
[2][美]約翰·契弗,綠陰山強盜——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z]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24-35,
[3]白鳳欣,沖突與破解——約翰·契弗筆下的美國式家庭沖突透視[J],外語教學,2006(01):87-89,
[4]叢郁,美國中產階級風俗及情操的記事人——約翰,契弗[J],美國研究,1990(02):64-70,
[5]劉建軍,《老人與海》不是贊揚現(xiàn)代人硬漢精神的小說[J],名作欣賞,2008(02):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