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熱詞榜
窮二代
窮二代,是相對于富二代的叫法。在中國改革開放環(huán)境下社會經濟發(fā)展而帶來社會分層,一些普通工人、捉民以及未能享受政策帶來的財富的人依然貧窮,這類人被稱為“窮一代”,而他們的子女由于基礎環(huán)境差、得到教育少,仍然未能擺脫貧窮,被稱為“窮二代”。
第三地
最早是指人們日常除家庭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個經常光顧的地方。比如酒吧、咖啡館、休閑餐廳、俱樂部等等。它的流行或許是因為現(xiàn)在人們生活狀態(tài)的“三分式”:現(xiàn)代人的時間分為工作、休息、生活,人的關系分為親人、同事、朋友,所以相對應的活動場所也就分為家、辦公室、“第三地”。
閃玩
“閃玩”一詞實際上早已存在,而將其作為一種旅行方式的表述則屬于對該詞的創(chuàng)新用法。簡單來講,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閃玩”主要是指在短時間內通過便捷的網絡形式尋找到志同道合的玩伴,利用發(fā)達的交通工具結伴前往另一城市旅游。
糖衣女郎
當今社會,暗地里開始流行了這樣一種職業(yè),商人的妻子們,因為對丈夫的疑心,開始聘用一些年輕貌美的女子,去試探丈夫的自制力,以及對婚姻的忠心。這樣的年輕女孩,被稱作“糖衣女郎”,成為富貴婚姻里面最危險的試金石。
現(xiàn)實主義
瑞士政府叫停谷歌街景地圖
繼多國政府紛紛采取對谷歌街景的不利政策后,瑞士政府也正式叫停了該國的谷歌街景服務。雖然谷歌已經通過軟件對人臉和車牌號碼進行了模糊處理,但一些路人仍然可以被辨別出來,因此瑞士政府已經要求谷歌停止該國的街景服務。
“相思蟲”病毒七夕搗亂
“七夕”期間,據江民反病毒中心最新監(jiān)測數據顯示:一個名為“相思蟲”的蠕蟲變種病毒正大肆傳播。該病毒會自動獲取被感染計算機內有效的電子郵件地址,并發(fā)送一封郵件。同時會發(fā)送帶毒的郵件附件,用戶一旦下載就會中毒。
延期返校學生可“網上開學”
為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爆發(fā)和傳播,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學生都需先測體溫再進校,體溫高于37.5℃的學生將不能按時入學。不過,這些同學可以通過學校專為他們開通的“網絡課堂”“開學”。
一周風向
“城管管官”不解決根本問題
據《新京報》報道:北京順義區(qū)的城管將一改過去上街直接查抄游商、違建的做法,而是將工作職能還給屬地政府部門,由城管對官員的工作進行監(jiān)察,工作不到位的政府部門扣官員將被按行政不作為,移交至區(qū)監(jiān)察局處理。
城管與商販的沖突,這個制度矛盾是無法回避的??肯瘛俺枪芄芄佟边@樣疊床架屋式、別扭的城管功能轉化,對解決問題并沒有多少幫助,可能又在職能扯皮中滋生新的矛盾。城管改革必須在“市容重要還是生存重要”這個根本問題上作出抉擇。
“誹謗罪”流行不得
據人民網報道:河南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的8位農民,因在村內散發(fā)傳單,指控村支書有經濟問題等,引末市公檢法機關全面介入。8人均被以涉嫌誹謗而遭公訴,被掛牌子示眾后被判刑一到兩年。
毫無疑問,因舉報村支書就抓起來公示,以誹謗罪判刑,是公然侵犯公民權利的非法行為。聯(lián)想到此前重慶的“彭水詩案”,遼寧西豐警察進京抓捕“負面報道”記者,河南靈寶王帥被跨省追捕……讓人不由得心生一憂:聽任“誹謗罪”繼續(xù)“流行”下去,是對法治的褻瀆。
警惕“網絡官僚主義”
據《廣州日報》報道:有市民在網上向湖北應城市長信箱反映,政府剛花錢整修的一條干道上,餐飲早點占道經營嚴重,垃圾遍地。得到的答復顯然有點氣急敗壞:“我辦沒時間跟你閑扯,你有意見到創(chuàng)建辦來面談?!?/p>
無獨有偶,浙江寧波一位網友向鄞州區(qū)區(qū)長信箱反映出行難問題。過了6天,等來網上回復,就兩個字:“已閱”。網絡是個好東西,善加利用可以更好地為民辦實事。與此同時,也要警惕官僚主義的陰魂在網絡上游蕩。
博斗由頭
教育部近日印發(fā)了《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其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的規(guī)定引起廣泛爭議。謂之“質疑”并非因為大家反對這條規(guī)定,而是教師批評學生是否需要“授權”。
相關規(guī)定有待細化
惠銘生
教育部出臺這一規(guī)定,并非無的放矢。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太難管理了。不敢管、管不了,是當今諸多學校面臨的窘迫境地。者師即使采取再合適不過的方式管理學生,還是有可能不被學生接受,可能受到家長的刁難,甚至是學生的人身報復。教育部門通過建章立制,賦予老師批評教育權很有必要。
教育部門賦予老師批評教育權,卻缺乏“細化”,容易產生無謂糾紛。對此,在國外有眾多成功的范例可借鑒:比如在新加坡有一種對學生的懲罰叫“鞭打”;韓國《教育處罰法》,對學生的處罰規(guī)定也很明確,如對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等。
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李清
明確授予班主任批評教育權,對班主任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卻將班主任與普通老師,在教育權上進行了人為分等。事實上,那些教具體科目的教師,并不只擔負著教書的責任,他們同樣有育人的任務。教育部出臺的新規(guī)定,很可能會讓科任教師不敢再批評教育學生,乃至回避自己應擔負的育人職責,造成教育與教學割裂,不利于教育效果體現(xiàn)。
有教育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筆者認為,面對當前復雜的教育形勢,簡單賦予班主任批評教育權,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