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明
剛參加高考閱卷那幾年,雖是紙質(zhì)試卷,翻閱很是辛苦,但常常驚嘆于寫作高手在考場上別出心裁的表現(xiàn),拍案之余,還會倍增幾分自豪感:咱江蘇人,“魚米之鄉(xiāng),人杰地靈”!一篇《赤兔之死》,為咱“教育大省”“文化大省”抹上了幾多紅紫!而近幾年,面對著從屏幕上走來的一篇篇考場文字,非但少有點擊鼠標(biāo)、翻屏閱讀的愜意,相反,常常會有“一蟹不如一蟹”這樣莫名的感慨,甚至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感覺。就說這《品味時尚》吧——
何人堪為時尚?是轉(zhuǎn)瞬即逝的驚鴻,是偶爾停下的晨光?時尚是永恒不變的驚艷,是風(fēng)尚。翻雪山,過草地,迎難而上,把足跡風(fēng)干成供后人敬仰的豐碑——是你們,扛起中華民族永恒的不屈之信念。紅軍,給蒼生帶來希望,使中華在烈火中涅槃,萬代傳承的革命精神,是你們留下的瑰麗的寶藏,是中華民族永不屈服的靈魂,這就是中華的時尚!
首句是問什么樣的人才能擔(dān)當(dāng)?shù)闷稹皶r尚”的稱謂,下一句的選擇問就讓人成“丈二和尚”。這“轉(zhuǎn)瞬即逝”和“偶爾停下”之間有多大的選擇差異呢?這“驚鴻”可理解為“用典”,泛指美女,專指唐琬,還是特指劍客。都無不可,反正可作“人”來解讀,而那“晨光”又典出何處,到底是“物”還是“人”呢?如果是自然之物,壓根就不在首句所問范圍之內(nèi),那還需要選擇問嗎?再看第三句,作者自己給了回答,用語上做出變化——“是永恒不變的驚艷”?!绑@艷”原是美女突然降臨,讓人瞬間驚訝不已。從“驚鴻”到“驚艷”是為了變化,尚可理解,而這“轉(zhuǎn)瞬即逝”變成了“永恒不變”,落差也太大了吧。再說,“驚艷”這感覺也好,場面也好,要使之“永恒不變”多難啊!但有一個分句還是有點道理的,即:“時尚是風(fēng)尚?!钡降资撬伎嫉漠a(chǎn)物,還是不小心蒙上的呢?讀了下文你會大吃一驚。紅軍被迫長征,這是沒有選擇中的選擇,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怎么一下子就變成了紅軍追求的時尚,成了“中華的時尚”呢?“何人堪為時尚?”最后的答案竟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思之再三。原來作者是這樣思考的:永恒不變的才是時尚,長征中紅軍那中華民族不屈的靈魂和萬代傳承的革命精神永恒不變,因此,長征是中華的時尚,紅軍才能稱得上時尚。到此為止,方才發(fā)現(xiàn),無論是對“時尚”還是“風(fēng)尚”,小作者根本就沒有理解。
我不想再舉例,請允許我對考場作文暴露出來的流行病征做一個概括。
一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寫作能力。比如,正確的讀題審題能力,準(zhǔn)確的表情達(dá)意的能力,恰當(dāng)?shù)倪x材取材的能力等。二是追求怪異,文風(fēng)不正。在形式上玩花哨,語言浮華而內(nèi)容空洞。三是隨意涂鴉,文體不明。不按記敘文、議論文的基本規(guī)范寫作,故事不像故事,說理不像說理。四是缺少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關(guān)注和思考,缺少應(yīng)有的閱讀和積累,沒有文化品位。五是思維混亂,條理不清,前言不搭后語。六是思想不夠健康,甚至感情灰色,表達(dá)低俗。
寫作必須返璞歸真。真,是真實、真情、真義、真感、真知、真理,是真實生活、真實感受、真知灼見。璞,未經(jīng)雕刻之玉也。這是玉的最初樣態(tài),是自然之玉、本真之玉。這樣看來,“璞”即“真”電。寫作之真是什么?答案肯定不唯一。但一條是肯定的: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中學(xué)生周邊的學(xué)習(xí)、活動、交往等是直接的生活,他們每天與自然、社會、人生的親近是直接生活,觀察之、體驗之、思考之,筆下才會有“真”;同學(xué)們每天讀書、看報、上網(wǎng)是間接生活,每天聽課、聽講座、看電視是間接生活,閱讀之、理解之、分析之、批判之,筆下才會有“真”。
寫作必須先“守正”,然后求“出奇”。正者,規(guī)范也;正者,規(guī)律也;正者,為文求其誠也?!捌妗痹谟谧兓?、變通,與眾不同,獨出心裁,獨具匠心,獨辟蹊徑,出人意料。但必須以“正”為基礎(chǔ),以“說真話抒真情”“倡導(dǎo)真善美”為首要,然后再“出奇”,求優(yōu)美,求意蘊(yùn),求新穎,求創(chuàng)造?!疤岢鰡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議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都沒有達(dá)到,就想寫雜文,即使一言半語有那么點“味兒”,恐怕也是異樣怪味;“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的記敘文的基本樣式都寫不像,老想寫小小說,結(jié)果只能是邯鄲學(xué)步,徒增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