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天 湯 歷
“十年浩劫中,祖父所存的字畫詩稿被燒毀不少,而這部他苦心編纂的家譜卻保存了下來”。
炎炎夏日沒能阻擋住76歲的蘇永祁尋根問祖的腳步。
7月,他第三次前往吉林大學圖書館,就是要親眼看看那里收藏的蘇氏家族乾隆年間編纂的老家譜?!爸叭チ藘纱味紱]看成,這次終于如愿了?!?/p>
蘇永祁此行特意帶上了老伴和孫輩?!白屗麄兛纯醇易V,了解一下我們家族的歷史。”
110歲的祖父留下一句話
直到花甲之年,蘇永祁才知道自己的家族有家譜存世。
1991年12月一個寒冷的冬夜,從西安回上海探親的他,陪著110歲高齡的祖父蘇局仙(現當代著名書法家,長期從事文史教育,眾多墨跡被紀念館、博物館珍藏一編注),在自家書房中漫步鍛煉?!凹易V還在哦!”祖父突然對蘇永祁說了句讓他頗感莫名的話。當時,他并沒太在意,幾天后,祖父仙逝。
作為長孫,蘇永祁幼年時,祖父經常向他講述他們這支蘇氏后裔從四川眉山至江蘇宜興、常熟,后輾轉到上海,在周浦定居下來的家族遷徙史,但從未提過家譜一事。
忙完祖父的身后事,蘇永祁忽然想起祖父生前的話。那是他第一次從祖父那里聽說他們家族還有家譜。
此后,找尋家譜便成為蘇永祁心頭揮之不去的念想?;氐轿靼埠?,他翻查了祖父生前留下的有關資料,并寫信請住上海的父親和弟妹們在老宅中尋找家譜,但一無所獲?!肮烙嬍亲娓刚J為現世留存家譜已不合時宜,所以藏而不露?!碧K永祁分析。
轉機發(fā)生在1992年。一日,蘇永祁突然接到妹妹的電話,說住在上海川沙花木的族叔那里可能尚存家譜。他隨即趕往川沙,果然在族叔家里看到了本家的家譜——《黑橋蘇氏家譜》。這部家譜的編纂人正是他的祖父蘇局仙。一個多月后,弟弟又打電話告訴他,父親在祖父書齋角落里找到了用舊牛皮紙包裹好的另一部家譜。
“十年浩劫中,祖父所存的字畫詩稿被燒毀不少,而這部他苦心編纂的家譜卻保存了下來?!碧K永祁感慨。
本刊記者到蘇家采訪時,蘇永祁捧出了這套他珍藏多年的家譜。家譜分上下兩冊,黃白相間的封面上,用黑色毛筆寫著“黑橋蘇氏家譜”幾個正楷大字。翻開來看,紙張有些泛黃,家譜內容全部用小楷豎排謄寫,字跡清晰。
在蘇局仙所作的序言中,簡述了家譜編纂始于民國二十年,成于民國二十六年(1931-1937年)。這部家譜的總目錄包括:序、凡例、世系圖、家傳、宅第、墳圖、祭田、宗祠、祭規(guī)、遺著、雜纂、附《三蘇傳》。
就在這部家譜中,蘇永祁還發(fā)現了一個秘密:“祖父編譜時,除了自己寫序外,還收錄了他當年搜集到的原老譜的一篇序文?!碧K永祁解釋說,這部“老譜”就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蘇家七世祖纂修后失傳的《琴川蘇氏支譜》。
從此,蘇永祁又開始在浩繁的檔案資料中搜尋這部失傳老譜的蛛絲馬跡。1993年,他從國家檔案局資料庫中查到一條線索:吉林大學圖書館可能藏有《琴川蘇氏支譜》。于是,1993年和1994年,他連續(xù)兩次前往吉大圖書館,希望能看到這部家譜,因此譜為孤本,圖書館不愿輕易示人,蘇永祁經多方交涉,方于不久前得償所愿。
本氏家譜為何會流散到千里之外的吉林?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推測讓蘇永祁覺得有些道理:吉林大學原校長匡亞明非常重視歷史文化,上世紀50年代,他曾專門派人到江南一帶收購古籍,其中就包括不少家譜。
追溯到蘇東坡的子嗣
蘇永祁是個較真的人。對于本家族的歷史,特別是老家譜中的記載,他總想弄個明白。
老家譜的兩篇序言,讓蘇永祁對于自己這一支蘇姓的來歷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序言中記載的始遷祖是明萬歷年間的蘇仰泉,他因戰(zhàn)亂從琴州(常熟古稱)幾經周折,渡過黃浦江,定居今天的浦東,并在此開枝散葉。再往上,則可追溯到北宋蘇東坡的第三子蘇過。
舊譜中,在記錄蘇家常熟祖居地時稱“X瓜井”。第一個字是‘左甘右瓜的怪字,讓蘇永祁很困惑,查康熙字典都沒能查到。1992年,他走進了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圖書館。在館藏的明代手抄本《常熟縣志》中找到一段記載:“甜瓜井,在縣西南,石欄作甜瓜形,故名?!边@讓他恍然大悟——那個‘左甘右瓜的怪字就是“甜”的異形字。
為證實自己的判斷,蘇永祁特意向常熟相關部門和人士發(fā)信求解。常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范齡森派員查證后回信:“虞山鎮(zhèn)山塘涇岸,即甜瓜井(又名蓮花井)所在地,系蘇讓后裔聚居的地方?!?/p>
在找尋和研究舊家譜的過程中,蘇永祁萌生了新修一部家譜的念頭。
他請父親出面號召,又邀居住川沙的族叔作序,動員家族力量,匯集各方信息。1992年,他們用整整一年時間編成了新《東湖山莊惟勤堂蘇氏族譜》。該譜上自生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的始遷祖仰泉公,下至1992年底所有家族成員,前后十五世,時跨400余年。
新編家譜比較簡易,但涵蓋了序言、世系圖、家傳、舊譜遺著、編后記等一般家譜的主要內容。為顯示男女平等,新譜還從第十三世起將家族中女性的名字也一一列入。新譜編成后給家族中每個家庭分存一份。
“主要是希望能夠讓家族的歷史延續(xù)下去?!边@是蘇永祁編修新家譜的初衷。
從家譜到族譜
在查訪本家家譜的同時,蘇永祁也很關注其他的蘇姓家譜。
1991年,蘇永祁了解到國家檔案局正在編《中國家譜目錄》,就專程去北京了解情況。在那里,他將各地上報的家譜目錄中有關蘇姓的全部抄錄下來。
當他聽說長春有人在主持編修蘇氏家譜,又特意趕去,找到了主編顏中其,告訴他本家家譜的情況,并將抄錄的目錄提供給他們作參考。顏中其驚喜地發(fā)現,目錄中有關于福建一支蘇氏家譜收藏地的記載,這正是他們久尋難得的。
十幾年間,蘇永祁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大圖書館、資料室,甚至私家藏書樓。尤其是中國收藏家譜最多的上海圖書館的???。
1992年,蘇永祁與無錫的蘇茂倫、常州的蘇慎等研究蘇氏族史的熱心人取得了聯系,親自登門,一睹他們收藏的多種蘇氏族譜。隨后,他在香港《大公報》上撰文《江南相繼發(fā)現蘇氏(東坡)族譜》。
蘇永祁還常去鄉(xiāng)間尋訪蘇姓老家譜,一旦發(fā)現就復制下來,“如果不好好搶救,可能下次再找就散失了?!鄙虾D書館負責家譜收集工作的胡德對這位老先生贊不絕口?!八洺0阉鸭降睦霞易V資料無償提供給我們,補足了我們的不少空缺?!?/p>
1993年,在港澳臺及海外蘇姓后裔的大力倡導下,世界蘇姓宗親會成立,第一次會議在菲律賓召開。蘇永祁帶著自己新修的家譜與他們取得了聯系,并被聘為顧問。在宗親會委托下,由顏中其等人編纂的《新編蘇氏大族譜》中,收錄了八部家譜,其中唯一一部現代家譜就是蘇永祁編纂的。他們還邀請了著名數學家蘇步青為這部蘇姓大族譜題寫了書名。
蘇永祁向蘇氏宗親會的理事會建議,希望海外和港澳臺的蘇氏宗親能到大陸來尋根問祖,他還擬定了從河南鄭州的“三蘇墳”到陜西武功的“蘇武墓”的詳細祭祖路線。2005年7月,來自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家的29名蘇姓人士,組成了世界蘇姓宗親總會尋根訪問團,蘇永祁成了他們的導游。
上世紀90年代,蘇永祁和陜西省政協副主席蘇明等人在蘇武的故鄉(xiāng)武功,創(chuàng)辦了武功蘇氏聯誼會和武功蘇武研究會,并在當地興建了以“蘇武”名字命名的希望小學。后來,他又和許多志同道合的蘇姓人士在上海成立了蘇姓聯誼會,定期組織聚會,還辦了聯誼會簡訊,用以傳播蘇氏家族的歷史文化,交流各方信息。
“就像同學同鄉(xiāng)一樣,同宗同姓的人在一起,也會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和歸宿感。我們會產生一種凝聚力,只要引導得好,就能對社會起到相當積極的作用?!碧K永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