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 楚
雖然“笑話”一詞大約最早見于宋代,但先秦時期就有了“笑話”之實,有了逗人發(fā)笑的故事,說明某一道理。令人奇怪的是,笑話中屢屢被嘲弄的,總是宋人。
揭示宋人的愚蠢是從《列子》一書開始的?!读凶印钪臁分杏涊d,宋國有一位農(nóng)夫經(jīng)常穿亂麻絮的衣服過冬。到了春天,他“自曝于日,不如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并對妻子說:“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币子跐M足的農(nóng)夫本來窮困不堪,卻把自己短暫的舒適看作是人間最大的享受,而且認為所有人都會這樣想,所以要把曬太陽這類“享受”獻給“吾君”,真是可笑。
后來,《孟子》中“揠苗助長”的主人公是宋人;《莊子》中想到“斷發(fā)文身”之地去賣禮帽、禮服發(fā)財?shù)氖撬稳?;《韓非子》中“守株待兔”的也是宋人,《戰(zhàn)國策》、《呂氏春秋》中也都保留有嘲笑宋人蠢笨的笑話……諸子筆下的宋人,分不清事理,不知變通,結局則多是自蹈霉運。
有時宋人表現(xiàn)出點小聰明、做點出彩的事,也是愚蠢得可笑。《列子·說符》中載,一宋人在路上撿到一個借據(jù),人不知鬼不覺地拿回家里,一數(shù)借據(jù)的齒數(shù)還不少,高興得不能自抑,便偷偷地告訴鄰人說:“這回我要發(fā)財了!”結果,一個沒名沒姓的借據(jù)引得一場空歡喜。
《韓非子》在講到君臣關系時,曾以善于釀酒的莊氏為例:莊氏的酒非常好,然而沒有人買,直到酒變酸了也無人光顧,其原因在于他家養(yǎng)了一條奇兇無比的惡狗,使人望而生畏。能造出美酒的莊氏卻不善于把它賣出,可見宋人在小事上能干,其他事上卻顯得蠢笨。
這些都是發(fā)生在宋人身上的笑話,為什么先秦時期人們愛講宋人的短處、喜歡以他們?yōu)槌靶ο竽?其原因大約有以下幾點:
一、宋國為殷族后裔所建立。西周和春秋時期的宋國在今河南商丘一帶,周滅商后,封紂王的叔叔微子啟,號宋公。宋國國君常常自謙地說,宋國是“亡國之遺”。失敗者是弱勢者,強者嘲笑弱者,這在“叢林法則”中、在輿論占上風時是一條鐵律。
二、宋國封爵為“公”,在周初是最高的,與之比肩的只有周公的封國魯,連姜尚的封國齊,都是“侯”。宋國封爵高,但國勢很弱,他國的統(tǒng)治者對于宋又嫉妒,又看不起,而嘲笑可以作為這種嫉妒的發(fā)泄。
三、宋國是殷人之后,其他各國統(tǒng)治者多是周族之后,周、殷兩族文化差別很大,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說:“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彪m然殷人受封于宋以后,政治制度上不會保持殷商那一套,必然向周靠攏,但文化習俗上仍保留許多殷族的東西。這就會令四周的周族統(tǒng)治者看不慣,就如阿Q鄙薄城里人把長凳稱之為條凳,煎大頭魚不放半寸長的蔥葉而放蔥絲等。所以,當人們說到愚人鬧的笑話時,常放在宋人身上。
四、西周進入春秋之世后,諸侯國之間戰(zhàn)爭頻繁,政治力量重組,原有的貴族制度解體,貴族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也逐漸消失。奇怪的是,國力中下的宋國卻還保留許多不適于競爭的禮儀制度,如宋襄公在與楚國作戰(zhàn)時“不鼓不成列”、“不殺二毛”等貴族戰(zhàn)爭的游戲規(guī)則,曾被毛澤東斥為“蠢豬式的仁義道德”,這無疑也為其他國的人增加了談資。
編輯石用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