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立平 蘇 溯
在前三期的舞臺攝影連載中,龐立平老師向影友們詳細講解了現(xiàn)代舞、民族舞、京劇、話劇等多類舞臺藝術的拍攝技巧,本期我們將進入舞臺攝影系列連載的最后一期——音樂會及大型演出的拍攝技巧與心得。如何才能巧妙地用畫面表現(xiàn)音樂?如何才能不去驚擾表演者?如何才能將影音完美地融合?龐老師將為大家一一道來。
音樂會及大型演唱會,這兩種演出相對音,有靜與動的區(qū)別?!办o”的是音樂會,尤其是交響音樂會。除了演奏時的音樂,有一點雜音都會被指揮家聽到,所以拍攝時快門的聲音對音樂會現(xiàn)場的觀眾是有影響的。一般情況下,演出時拒絕拍攝。遲到的觀眾,也要等待一段音樂演奏完,方能入場。因此,我們要先征得劇場負責人的同意后,才能拍攝,為了把對觀眾的干擾降到最小,我們應當注意兩點:第一,盡可能把機位固定在音樂廳靠后的位置,減少移動。第二,按動快門的時機,盡可能選在音樂聲響較大時,用音樂蓋住按動快門的雜音。此外,拍攝大場面時,攝影角度高,層次感自然好;并且盡量選用中焦和長焦鏡頭,這樣拍攝空間不易變形。交響音樂會莊重宏大,要把場景空間拍得四平八穩(wěn)才好,不必追求太過新奇的構圖。如果想拍攝指揮家可以在謝幕時抓拍,在拍攝角度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在舞臺內(nèi)側面渡橋上,用長焦抓拍指揮時的特寫。
“動”是指大型演唱會。如今全國各地都流行搞大型演唱會,北京四月份剛剛上演了許巍以及縱貫線演唱會,場面空前。演唱會多在大型公園、體育場館舉行,臺上藝人激情獻藝,臺下觀眾也群情激昂,場面更加宏大,舞美燈光設計更加豐富多彩。拍攝這樣的場景,攝影師就比較辛苦了,場面大,腿要勤,要想拍到角度豐富的畫面,就得背著很重的攝影器材在偌大的演唱會現(xiàn)場奔走。我們不妨使用攝影腰包,把備用鏡頭放在里面,身掛相機、肩扛三角架,隨時保持戰(zhàn)斗力。在這里400mm以上的長焦鏡頭使用機會很多。但從方便考慮,最好額外準備一枚大變焦鏡頭,抓拍機會多一些。拍攝時我們不要被眼花繚亂的燈光與舞臺上的煙霧、干冰所迷惑,需經(jīng)常通過機身上的液晶屏察看拍攝效果,并觀察直方圖,保證曝光正確,色彩協(xié)調。要想使所攝圖片使用率更高,就多拍一些社會名人,并注意抓拍中景,近景和人物特寫。在體育場館中拍攝位置相對固定,我們可以將場館內(nèi)現(xiàn)成的設施臨時利用一下,比如:觀眾席每個區(qū)域頭一排總是有一些金屬欄桿,在攜帶攝影器材時帶上幾個多功能卡子,上邊有云臺,就可隨意卡在觀眾席欄桿上。這樣幾部相機同時裝上,同時拍攝,從大場景到特寫都不會丟掉,好畫面盡收鏡中。雖然現(xiàn)場我們有些手忙腳亂,但是樂在其中。特別是某些重大活動可能幾十年、上百年只有一次,我們付出的多一些,多留一些有歷史價值的圖片是非常值得的。我在殘奧會的開、閉幕式上,就是這樣拍攝的。
我還想借此機會,就上幾期讀者提出的意見,談一下舞臺攝影的白平衡問題。
我們可以把舞臺光源分為兩種,一種是穩(wěn)定的光源,如音樂會、室外演出、舞臺劇等,在演出期間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種穩(wěn)定光源下的演出,從人物膚色到服裝顏色一般需要比較真實的還原,盡量拍攝時一步到位,不然后期調整時難以校正準確,且會損害照片質量。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在演出正式開始前進行試拍,先設置自動白平衡模式,由相機來修復復雜的光線,通過液晶屏觀察拍攝效果。從我個人的舞臺攝影經(jīng)驗來講,注意一下所拍畫面中舞臺燈光投射到人臉時面部的膚色,就不難看出光源色溫是否得到了準確的校正。如果色溫不對,還原不真實,放出的照片就會有一些不堪入目。自動白平衡有時不能對現(xiàn)場光進行理想的校正,無法使色彩真實還原,這就需逐級試驗其他擋項。例如上述幾種節(jié)目。如果使用鎢絲燈或溴鎢燈。將白平衡定在“白熾燈”這檔比較好。如果各檔逐一試過后仍沒有找到最準確的,就需調節(jié)K值數(shù)字,慢慢試拍,總會找到最準確還原色彩的K值。
另一種是不斷變化的光源,例如歌舞晚會。其舞臺燈光濃烈,各種色彩眩目奪人,這種情況下特意調整白平衡。會削弱舞臺氣氛的再現(xiàn)。舞臺藝術尤其是舞蹈表演。有時非常需要色彩夸張,目的是突出舞蹈的主題思想,強化視覺沖擊力。
大型演唱會及伴舞肯定會使用大量電腦燈及追光燈(氣體放電光源),它們的色溫都在6000K左右,因舞臺演出氣氛、燈光設計的需要,燈具上常加上滌綸彩色紙。在這種情況下,燈光色彩很復雜、變化很多,為準確還原慢慢試拍是不可能的,也沒有這個必要,因此將白平衡設在自動擋是比較方便的。
也就是說,看我們的拍攝與創(chuàng)作目的,如果是想創(chuàng)作一幅舞臺色彩非??鋸埖淖髌罚俏覀兛梢噪S意調整白平衡,達到預期的色彩效果。
結語:
這四期我就舞臺攝影的方方面面談了些個人的經(jīng)驗與體會,希望對影友們能有一些幫助和啟迪。下面就再總結性地談一些個人觀點。
舞臺攝影門類眾多,聰明的攝影者應精于一門,多門輔助。選一門自己最熱愛,同時接觸機會最多的舞臺表演形式作為主要拍攝對象,仔細研究其藝術規(guī)律。當你不斷拍出佳作時,你可能已經(jīng)成了這門舞臺藝術的半個專家。把這一門拍精、拍透,多出好作品,其它門類也不放棄,作為對技術與經(jīng)驗的磨練。像我本人就立足于現(xiàn)代舞拍攝,兼以拍攝其他舞臺藝術形式,也拍攝一些大型表演活動。
舞臺攝影對器材的要求相對來說比較高,也要求我們充分了解掌握自己所用的數(shù)碼相機。數(shù)碼影像前后期是一個整體,沒有高質量的前期拍攝,后期就是無源之水,再好的創(chuàng)意也無法實現(xiàn)。在數(shù)碼技術發(fā)展很快的情況下,應該把手頭上已有的設備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利用,在利用殆盡的情況下,當已有設備滿足不了進一步藝術創(chuàng)作的需求時,再去更新?lián)Q代。后期的制作調整也很重要,優(yōu)良的后期控制能使影像更易具備藝術氣質,有時能化平庸為神奇。藝術無禁忌,前期后期都可以大膽嘗試,但最佳組合則是有后期設想的前期拍攝,即拍攝時就已經(jīng)想到這幅片子經(jīng)過后期加工處理后的成品效果。
舞臺攝影很大程度是紀實抓拍,在現(xiàn)場需要快速反應,所以要求我們在拍攝技術上精、準、快,藝術上大膽決斷。
舞臺藝術是造型藝術與時間藝術的綜合,攝影則是單純的造型藝術,舞臺攝影是用造型語言來截取時間藝術的瞬間。舞臺藝術本身在進行不斷的造型形式創(chuàng)新,燈光、色彩、布景、道具、服飾、肢體的運動組合都在日新月異,為舞臺大畫布提供著新元素、新看點。舞臺攝影作為單純的造型語言則更要注重形式創(chuàng)新,它應該甚至能給舞臺藝術的形式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帶來前瞻性的啟迪。
總之,舞臺藝術是生活的提煉和精華,而舞臺攝影作品希望將舞臺表演的精華神髓再次提煉出來,成為定格記憶、深入人心的畫面。只要我們熱愛舞臺,了解舞臺,膽大、心細,多學習、多體會,多實踐、多總結,擁有扎實的技術和不放棄任何一次機會的勤奮,就都能成為優(yōu)秀的舞臺攝影者,拍出永恒、經(jīng)典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