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晨
丁晨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發(fā)表散文、隨筆多篇,現(xiàn)任陜西省交通作協(xié)主席,《陜西交通報》副總編輯。
初冬時節(jié),利用在北京開會之余,出版社的朋友約我去了京城一個靜謐之地——走進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
早就聽說北京城有一座由我國當代文學大師巴金先生倡導修建的現(xiàn)代文學館,卻不知是何物?因而,我對文學館心儀已久。
但當你一踏入這座莊重、典雅具有充足采光和庭院式優(yōu)美環(huán)境的中國式現(xiàn)代建筑——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你就立馬被它神奇、大膽和新穎的設(shè)計,館內(nèi)色彩斑斕的藏品、展品和布局所震撼和感染。它不是一般普通的博物館,而是一座集文學博物館、文學圖書館、文學檔案館、文學研究中心和文學交流活動中心于一體的綜合性現(xiàn)代博物館。
據(jù)說除了日本、俄羅斯等少數(shù)幾個國家,有規(guī)模很小的文學館外,對全世界絕大多數(shù)國家來說,人們真不知道文學館為何物。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現(xiàn)已建成的新館占地46畝,約3萬平方米,有A、B兩座建筑群和一座大花園。A座包括文學博物館、文學檔案館和文學圖學館。B座包括多功能廳、展廳、影視部和機房等。
文學館雖內(nèi)藏豐富、環(huán)境優(yōu)雅,但我以為最吸引人眼球、能讓人駐足參觀的是館內(nèi)20世紀文學大師風采展、作家文庫和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展。文學館展廳外絕妙的布局也引人注目。
“20世紀文學大師展”是文學館常設(shè)展覽的重頭戲。
布展在中央展廳首層,共選了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七位大師。但立意都別出心裁和個性化,力戒千篇一律。譬如,表現(xiàn)魯迅先生就選中他在北京舊居中的“老虎尾巴”,將原樣按一比一比例“克隆”出來,再加上一尊精心制作的先生的蠟像。魯迅先生栩栩如生地坐在書桌旁的藤椅上,仰頭望著窗外后院中的樹,宛如他在《野草》中寫的那樣:“在我的后園,又可以看見窗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再如要表現(xiàn)文學巨人郭沫若有很大的難度,便換了一種近似田園化的手法。將郭老最有特色的一篇散文《銀杏》全文抄錄在墻上。然后將一株真的銀杏樹,立在墻角,地上撒滿了金黃的銀杏葉。模擬的郭老由他的垂花門中笑瞇瞇地走來,讓人對這位才華橫溢的文化巨匠感到可親可信可佩。
“作家文庫”令參觀者頓足沉思,流連忘返。
“文庫”里全都是我國現(xiàn)當代著名作家整批捐贈的藏書、期刊和文學資料。文學館專門辟出書房、書柜建立以其作家姓名命名的“文庫”。目前已建立84座文庫。除了“巴金文庫”、“冰心文庫”、“夏衍文庫”等眾多名作家文庫外,我看到“胡風文庫”令人注目,胡風的遺像懸掛在模擬的胡風書屋內(nèi),讓人看了對這位共和國歷史上最早最大文化界冤假錯案的受害人胡風——杰出的文藝理論家,終于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了應(yīng)有的地位,感到欣慰和沉重。而這些中國以前的教科書和文學史是不曾有的。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展”是文學館最主要的展覽,曾榮獲國家“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十大精品獎”。這個展覽可以說是全國首創(chuàng),是我們整個時代的一面鏡子。它不像其它教科書那樣擺出一副嚴肅的面孔,而是從上世紀白話文興起開始到當代,不論其政治態(tài)度和風格流派如何,包括港澳臺和海外華人作家作品、作家檔案都在收藏和展覽之列。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展”沒有落入程式化俗套,而刻意在構(gòu)建文學與建筑、文學與雕刻、文學與美術(shù)、文學與電影相統(tǒng)一的殿堂,是文學由呆板的書本平面載體變成活潑、立體、可視、可聽、可摸、可穿行、可欣賞、可流連的文學園地,在感動和有趣中達到普及文學知識和美育的高度統(tǒng)一。另一方面,將文學作品和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人緊緊連在一起,既有作品,又有作家創(chuàng)作用過的實物、手稿、書信、用品等,將人的靈魂和精神,生動跳蕩地放射出來。在當代文學的展品中,我看到陜西路遙《平凡的世界》,賈平凹《浮躁》和陳忠實在獲四屆茅盾文學獎?wù)掌?,陳列其中?/p>
另外,文學館展廳外布局也令人叫絕。
一絕巨石影壁,文學館大門口放一影壁是重50噸巨石,迎街正面刻著巴金的話“我們有一個多么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來的杰作,它們支持我們,鼓勵我們,使自己變得更善良、更純潔,對別人更有用?!遍T把,這個細節(jié),文學館“發(fā)明”了把巴金的手印作為門把,每個參觀文學館的人讓這位文學大師,引領(lǐng)著你走進神圣的文學殿堂。
讓人值得稱道的還有文學館園林中13尊作家雕像,尺寸和真人一樣大小,有銅的、鐵的和大理石的,神態(tài)各異,形象逼真。13尊雕刻猶如13首詩篇,讓人們似乎看到了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葉圣陶、沈從文、冰心、朱自清、丁玲、史青和趙樹理等大師們的激情、心靈和智慧。
又一叫絕的是奇石“逗號”。
在文學館東門內(nèi)小廣場上,有一座奇石是一個逗號。中國古典文學沒有標點符號。逗號是現(xiàn)代的,它象征著中國現(xiàn)代文學沒有完結(jié),一直延續(xù)到當今。
徜徉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中的“時空隧道”,你立馬感覺,這確實是一座典雅、莊重的文學殿堂和豐富、大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寶藏。
西方一位著名作家參觀完文學館后說:“我們西方還沒有這樣的館。漫步在文學館,宛如走進天堂?!?/p>
文學館免費參觀,義務(wù)講解,也另是一絕。
給我們一行5人主動講解的是一位看似儒雅的學者型的60多歲的長者。他的講解是那么的專業(yè),那么的投入,那么的富有激情。我想這長者一定是館里的文學教授或?qū)B氀芯咳藛T吧??煽吹剿f給我的名片上清楚地寫著“李熙,高級工程師,志愿者”時,我頓發(fā)感慨,肅然起敬,一種對這長者的仰慕和感佩之心油然而生,不停地向他表達我的感激和感動。而當我發(fā)現(xiàn)如此恢弘的文學館參觀者竟就我們寥寥幾人時,我不禁產(chǎn)生一絲淡淡的惆悵和悲涼,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文學館里靜悄悄、冷清清的景象和文學館外大街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車流、人流形成鮮明的對照。這時,我突然想起一位著名作家說過的一句話:“文學依然神圣”。其實,文學早已脫去它“神圣”的桂冠,回歸到原來的平和狀態(tài)?!拔膶W依然神圣”,只不過是作家美好的憧憬和遐想而已。在喧囂的市場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抽閑參觀文學館的人遠沒有游逛王府井商場的人多。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然而,我在想,凡自覺走進文學館、參觀過文學館的人??峙露紩僖恍┹p狂和浮躁,多一些憂思和持重吧!
我由衷地感謝這位叫李熙的志愿者。
乍見周莊
前年一個秋高氣爽的時節(jié),我有幸踏上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小橋·流水·人家”、素稱中國第一水鄉(xiāng)——周莊。
位于上海、江蘇交界的蘇州昆山市境內(nèi),歷經(jīng)了900多年滄桑歲月洗禮的周莊,由于它“鎮(zhèn)為澤國,四面環(huán)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特有的自然景觀,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風貌。河湖阻隔,使它避免了歷代兵災(zāi)
戰(zhàn)亂,較完整地保留了元、明、清及民國獨特建筑,成為聞名中外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
十月桂花的飄香,沁人心肺。吹得游人的我,暈暈昏昏,迷迷醉醉。漫步在周莊整齊又狹窄的石板街上,“浸泡”在水連水、水連天的橫臥水巷,我不知道是真的頭暈?zāi)垦?,還是被江南水鄉(xiāng)的意境陶醉了。
乍到周莊給我的最深印象不是什么江南首富沈萬三后裔所建的沈廳及美肴萬三蹄,也不是什么馳名的明代建筑張廳,而是讓我開始讀懂了元代馬致遠《秋思》“小橋流水人家”詞句的真正含義。這就是周莊的綠色的河,河上的橋,橋下的船,船上的人以及簇擁在水巷兩岸鱗次櫛比的古屋,最耐人尋味,令人著迷。
周莊的小河有個典雅的名字叫“著涇”,水晶筷似地穿屋而過,“轎從前門進,船自家中過”的情景,令人驚嘆。周莊是水的世界,橋的家鄉(xiāng),船的王國。小鎮(zhèn)因河而筑。依水成街,有東方小威尼斯之稱??茨?,水巷兩岸擠擁著鱗次櫛比的古建筑,石拱橋上的藤蔓在水巷里搖曳,碧綠碧綠的河水緩緩流淌,一葉小舟載著游客,搖櫓撐船的女主人吟著水鄉(xiāng)小調(diào)。穿橋而過……它多么像一組盆景,一道畫廊,一首民謠,一曲古樂,但我覺得它更是一種文化氛圍。
至今古鎮(zhèn)仍保存著建自元、明、清石橋10余座,尤以雙橋、富安橋、貞豐橋和福洪橋等最馳名。雙橋由一座石拱橋和一座石梁橋構(gòu)成,有一腳踩兩橋之說。橋面一橫一豎相互垂直,橋洞一方一圓首尾相接,頗似古人用的鑰匙,所以亦稱“鑰匙橋”。就是這座看似普通的雙橋。卻流傳著一個真實的給周莊帶來福音的故事。
1984年在紐約留學的著名青年畫家陳逸飛,以雙橋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一幅題為《雙橋》的油畫,在美國著名的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哈默畫廊展出,引起轟動,被哈默高價購買。后哈默訪華時將油畫作為禮物贈給鄧小平。1985年這幅畫又經(jīng)陳逸飛加工,命名為《故鄉(xiāng)的回憶》成為聯(lián)合國首日封。陳選飛用他的油畫“鑰匙橋”打開了周莊通往世界的大門,從此周莊名揚天下。雙橋再也不普通了。
除了這些種種小橋討人喜愛外,古鎮(zhèn)上粉墻黛瓦,雕梁畫棟的迷樓、古戲臺和南湖等等也都充滿了夢幻般的神秘色彩。
難怪大畫家吳冠中教授說“黃山集中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了中國水鄉(xiāng)之美”。他以周莊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作品在世界展出,其中一幅《老墻》最有名,拍賣了50萬港幣捐給了災(zāi)區(qū)傳為佳話。也難怪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見了周莊激動得淚水奪眶而出。為了紀念三毛與周莊的情緣,古鎮(zhèn)新辟建了“三毛茶樓”,很有味道。這些藝術(shù)家們都是被周莊秀色的水鄉(xiāng)美景傾倒了。
在周莊數(shù)小時浮光掠影的游覽,我始終處于一種迷迷醉醉的狀態(tài),我以為我真的上了“天堂”。
走出周莊。我才恍然大悟,我又回到了“人間”。解除了“迷迷醉醉”狀態(tài),我在問自己:類似周莊的江南小鎮(zhèn),在太湖流域星羅棋布,為什么惟有周莊能幸運地遺落保留下來,而且名揚世界?是因為陳逸飛、吳冠中大畫家的畫作烘托出名的嗎?還是因為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奪眶而出的激動眼淚感動了上帝,招來了游客?或是古今名人的種種掌故、軼聞趣事炒紅了周莊?周莊,恐怕周莊人自己也難能讀懂弄通。對于一個久住都市難見河難見橋又難見船的北方匆匆游客,靠一次暫短的周莊游覽。要回答這些問題是很困難的。不過,一次周莊之旅,卻讓我躲開了物欲橫流的都市喧囂和浮躁,尋得和享受了一時的寧靜和超脫。
但愿我心中的周莊多保留些古樸、清幽和自然,少一些“現(xiàn)代”、奢靡和矯作。
責任編輯劉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