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不知處
點評:徐文強
深山幽谷地,白云巧婀娜,來時如潮涌,去時了無蹤。
這塊罕見的風礪石,冰肌玉骨,流光溢彩,幽壑縱橫間似有縷縷云霧輕飏游蕩,時聚時散,舒卷自如,變幻莫測,猶如漫無邊際的云海。恰道是“風漸起兮波漸涌,望中洶涌兮如驚濤”,輾轉(zhuǎn)騰挪間呈現(xiàn)了一種生生不息的美感,營造出氣象萬千的人間仙境。
醉若渺煙,柔若絲玉,風過時,此中似有悠悠歌起:“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為此石制作的紅木配座,雍容典雅,端莊大氣,八面臨風,顯示了設(shè)計者追求完美的藝術(shù)功底。
樸拙之美
點評:楊靖
看似簡單的形體,有時也值得玩味——只是簡單的塊面分割,卻勾勒出明確的頭、身、四肢,不僅不顯板滯,反使埋頭拱肩的前行神態(tài)宛然眼前。加之紅碧玉老道飽滿的色彩,“拙”氣撲面,分明一個“熊樣”!
奇石在具體的形體表現(xiàn)中,細節(jié)處的出彩到位固然令人驚喜,有時大塊面、粗線條、省略細節(jié)的方式,則體現(xiàn)了一種充滿運動與力量的美感。而這種樸拙的美,如同漢代的造型藝術(shù),豐滿、樸實,充滿氣勢,這種早期藝術(shù)的天真和原始的美,絕非精熟圓潤可以取代的。
驚艷的 古雅
點評:楊靖
這是一件有著強大氣場的藏品。它風格傳統(tǒng),氣質(zhì)古雅,卻又分明散發(fā)著一種令人驚艷的感染力。石面的卷皺虬曲配合漆面的變化,形成山川流水,既具滄桑之美,又有朗潤圓熟的韻味。細潔如玉的質(zhì)地與滄桑古雅的石面,有著細膩微妙的對比與融合——質(zhì)地之玉透、皮色之完美,本已足堪賞玩,石面中心偏又呈現(xiàn)一身姿曼妙的散花天女形象,手臂輕舒,腰肢柔美,衣袂當風……更添雅意。端莊的石形,向心的構(gòu)圖,圓雕般的手法,儼然一件精彩的山子玉雕,令人恍惚間分不清是自然杰作還是人工巧琢。
玉潤、古雅、含蓄,這是一件不帶絲毫煙火氣和浮躁味的藏品,令人身心寧靜,古意頓生。
拓展思路 創(chuàng)新主題
點評:其實
這局組合的精彩是有目共睹的:晶瑩潔白的冰雪,憨態(tài)可掬的北極熊,仿佛《動物世界》里的珍貴鏡頭,還原了自然界的真實場景。除了兩個組件的優(yōu)秀條件,組合時的一些細節(jié)處理也頗值得我們玩味:一是微妙的色差,使作品的效果顯得更加真實。如果兩組件同樣潔白,作品反而單薄呆板,失去了層次;二是組件間體量的反差,突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廣闊空曠,使得該組合局面開闊,拓展了欣賞者的心理空間。
創(chuàng)作者充分利用組件的優(yōu)秀條件,獨辟蹊徑,選擇了一個新穎的主題,不僅帶給我們一個呼之欲出的北極奇景,也可讓人聯(lián)想到環(huán)境保護等焦點問題,這樣的創(chuàng)作,令人耳目一新。
我 錯 了
艾 十
一塊新疆彩玉,一塊風礪石,兩塊毫不相干的石頭,組合在了一起就立即變得有意思起來。這兩塊石頭,一個高,一個低,一個豎,一個橫,一個色彩艷麗,一個色調(diào)平淡,分明一個是雄,一個是雌,說它們是雞也行,是鳳也可,或者是什么鳥也行,反正是兩個生命體。由于不太像,反而有了象征的意味。看它們的神態(tài),是在為一件什么事情相互道歉,雄的把頭低了下來,說:“我錯了,是我不好?!贝频囊娙绱?把頭低得更低,說:“別這么說,實在是我錯了?!薄拔义e了?!薄拔义e了?!北舜诉@么深深自責,無論多大的事都過去了,從此化干戈為玉帛,轉(zhuǎn)煩惱為智慧。
認錯,這是生活中的一大學(xué)問,也是人生中的一種境界。不信你看,誰家夫妻和睦,準是有人勇于認錯,一個說我錯了,另一個馬上就認識到自己也不是很對。倒是總認為自己對而對方全是錯的家庭,往往戰(zhàn)爭不斷。都不錯,整個家庭就錯了;都認個錯,整個家庭就對了。其實過日子,哪里有對錯?全在于相互包容,相互體諒。而相互包容和相互體諒的前提則是,能夠反觀自身,把自己放低一些,身價低,境界才高。境界一高,就認識到自身是有錯的了。在家庭生活中如此,在社會生活中也如此,多認識自身的不足,多說一聲“我錯了”,那你這個人就會變得人見人愛。不信你試試。
兩塊石頭,在給我們上課。
吉雪臥塘
裴海龍
在天堂,那飛雪過后的寧靜,就是洗禮心靈的神圣,不管在神秘與世俗之間如何選擇,現(xiàn)實終無法回到原始和過去……
《吉雪臥塘》上有一個臺子,臺子的中間還有一個小窩,這都是賞石之人最喜見的。傳說臺子可高瞻遠矚,小窩則可聚財金寶,人何嘗不是因步步上臺、出人頭地卻蹉跎了一生,又何嘗不是為榮華富貴爭名奪利而去游戲人間,于是西藏遠古神話里傳奇的聲音,彌漫了整個石頭的全部,在《吉雪臥塘》前,我靜思、洗心、禪悟人生……
大氣、深邃,以及完全唐卡式復(fù)古的礦物質(zhì)色彩,將藏王先祖修成正果的圣地表露淋漓。嗚呼!藏之神秘,石之神秘,由石而生的遐想與靈感驟然間在大腦的空間里盤旋。佛曰“迷即眾生,悟即圣佛”,不論是藏傳神說將一方石頭化為圖騰,還是一方石頭帶來了一個神話,我仿佛又一次走進了遠古……
糖紙上的天空
嚴 岫
小時候,總是撿很多很多花花綠綠的糖紙,抹得平平的。透過糖紙看天,粉的、黃的、綠的、花的……總是過節(jié)才有糖吃,裝滿滿的出去給人看。
等到有了徐福記、太妃糖,糖反倒不怎么甜了。生命輾轉(zhuǎn)的間隙,總唏噓感慨世事蕪雜,再無通透的心境。
及至古陶片上,散放著糖,鮮艷的色澤,滑潤的質(zhì)感,味蕾瞬間被激發(fā),舌尖體味著顆顆糖的滋味,禁不住口舌生津。
正是因為時間,感悟才彌足珍貴,才懂得珍惜,才有滿滿當當?shù)男腋!?/p>
正是因為時間,想法方簡單純粹,僅僅關(guān)乎口腹,在回首間明朗清澈一如那時。
三 峰 掛 瀑
聞 章
隨便一座山,就比城市有意味。山里人雖然天天享受著這意味,卻并不覺得,深深感覺到這意味的反而是城里人。為什么呢?因為有了比較。比較什么呢?城里每一樣?xùn)|西都是假人工之手而成,哪怕再藝術(shù)化,也難脫雕琢痕跡。而大山處處野趣,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大自然的深意,人弄不來,因此只有仰望、贊嘆和渴慕的份兒!大山搬不到家里來,于是人們把些石頭弄來。不要說石頭不是山哦,好的石頭有時真的比整架山都來得有味道。
你看這方九龍璧石,高不過二尺,寬不過尺余,卻有著摩天之勢,似乎這是另一座九華山。九龍璧這種石頭,石質(zhì)光潤、溫和、柔美而又不失堅實,顏色上有自己的特色和品味,往往在造型上出奇,因此深得奇石愛好者喜愛。這一方石頭,好處不用說,欣賞就是了。九龍璧多呈山形,但多是連綿狀,置于案上揣摩它的深遠,像這種高聳挺拔直插云天的似乎并不多見。就因為老天爺突發(fā)奇想,再加上千萬年風神雨師、日精月華的浸潤、雕飾,于是天底下就多出了這么一塊奇特的石頭。為它增色的還有藏家自己,由于從心里喜歡,由于看山的經(jīng)驗,就把它命名為“三峰掛瀑”。名字真是好,一個“掛”字就顯示出了山的高峻,且是三峰。果然三峰都在,但是瀑在哪里呢?我只看到了上面深深淺淺的紋絡(luò),和深深淺淺的顏色,獨缺一條白練。但是我告訴你,你別說沒有,在欣賞者的心里,那瀑布正在從峰的縫隙間或細或?qū)挼貟煜聛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