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友
1.保持良好的通風,保證空氣質量良好的通風換氣可起到排污去濁和調節(jié)室內溫度、濕度的作用。不論雞舍大小或雞只數(shù)量多少,保持舍內空氣新鮮、通風良好是必須的。在高密度飼養(yǎng)的雞舍,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通風不好,會集聚大量的有害氣體如氨氣、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影響雞的正常產(chǎn)蛋并引發(fā)多種疾病。應在雞舍的底部設置地窗、中部設大窗、房頂設帶帽的排氣圓筒。夏季全部開放,冬季可關閉中部大窗,僅留部分地窗和房頂?shù)呐艢鈭A筒。也可在中部設排氣扇,以便在冬季快速排出舍內污濁的空氣。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風系統(tǒng),不可引起賊風或把舍內溫度降得太低。合理設計清糞排水系統(tǒng),及時清理糞尿,最大限度地縮短糞尿在雞舍內的積蓄時間,降低舍內有害氣體濃度。
2.合理控制光照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產(chǎn)蛋量。實踐證明,蛋雞每天有14~15小時的光照就能滿足產(chǎn)蛋高峰期的需求。在進入高峰期時,光照要保持相對穩(wěn)定,強度要適合。生產(chǎn)中應從蛋雞20周齡開始,每周增加光照時間30分鐘,直到每天達到14~15小時為止,產(chǎn)蛋雞淘汰前4周,再把光照時間逐漸增加到16~17小時,直至蛋雞淘汰。人工補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前效果最好。補充光照時一定要按時開關燈,宜逐漸延長,否則就會擾亂蛋雞對光刺激形成的反應。電燈應安裝在離地面1.8~2米的高度,最好安裝燈罩聚光,燈與燈之間的距離等約3米,以室內地面每平方米3~5瓦為宜,來保證舍內各處得到均勻的光照。
3.供應充足清潔的飲水水能參與雞體的整個代謝過程,正常雞蛋的含水量達70%以上,每只蛋雞每天需飲水220~380毫升,若飲水不足,至少會降低2%的產(chǎn)蛋率,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嚴重;水質不良也能導致產(chǎn)蛋率和蛋的質量下降。因此,產(chǎn)蛋高峰期應供給符合飲用水標準的充足清潔的飲水。
4.保持適宜溫度產(chǎn)蛋雞最適宜的溫度是13~23℃,過高過低均不利于產(chǎn)蛋,冬季最好能保持在10℃以上,夏天最好能保持在30℃以下。要保持雞舍有一個適宜的溫度,夏季應注意雞舍通風,改進雞舍的遮陽、通風和隔熱設計,可安裝電風扇、水簾等降溫設備,可以加大換氣扇的功率,改橫向通風為縱向巷道式通風,使流經(jīng)雞體的風速加大,帶走雞體產(chǎn)生的熱量。如結合噴水灑水,適當降低飼養(yǎng)密度,能更有效地降低舍內的溫度。雞舍周圍栽植葡萄、葫蘆、絲瓜等藤蔓綠色植物,既能收獲瓜果,又遮陽蔽光,效果良好。冬天加強雞舍門窗管理,通風口加設風斗,門窗掛簾,堵嚴墻壁孔洞和縫隙,避免賊風侵襲。安裝供暖設備,小規(guī)模雞場可以采用火爐,火墻、煙道等成本較低的做法;較大規(guī)模的雞場可采用水、汽、電等集中供暖,如熱風爐、水暖爐、電暖器等供暖設備。
5.濕度控制產(chǎn)蛋雞最適宜的濕度為60%~70%,如果舍內濕度過低,就會導致雞羽毛紊亂,皮膚干燥,羽毛和喙、爪等色澤暗淡,并且極易造成雞體脫水和引起雞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果舍內濕度過高,就會使病菌大量繁殖,易引發(fā)各種疾病,引起產(chǎn)蛋量的下降。因此生產(chǎn)中可通過加強通風,雨季采用室內放生石灰塊等辦法降低舍內濕度;干燥季節(jié)通過空間噴霧提高舍內空氣濕度。
6.減少應激因素蛋雞在產(chǎn)蛋高峰期,生產(chǎn)強度極大,生理負擔較重,生活能力趨于下降,抵抗力較差,對應激反應十分敏感。如遇應激,雞的產(chǎn)蛋量會急劇下降,飼料消耗增加,死亡率上升,并且產(chǎn)蛋量下降后,很難恢復到原有水平。因此,要保持雞舍及周圍環(huán)境的安靜,飼養(yǎng)人員應穿固定工作服,閑雜人員不得進入雞舍;堵塞雞舍的鼠洞,定期在舍外投入藥餌以消滅老鼠;把門窗、通氣孔用鐵絲網(wǎng)封住,防止貓、犬、鳥、鼠等進入雞舍;嚴禁在雞舍周圍燃放煙花爆竹;飼料的加工、裝卸應遠離雞舍,既可防止噪音應激,又可防止雞群疾病的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