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章
西晉末年,出了一位文武兼?zhèn)涞纳倌昱⑿?,一時間名聲遠播。她就是年僅13歲的荀灌。
荀灌(公元303-?年),出生在穎川臨穎(今河南省臨穎縣)一個官宦之家。父親荀崧(字景猷),具有文韜武略,西晉末因功封曲陵公;東晉初官至尚書令、右光祿大夫。荀灌自幼即跟隨父親學文習武,而且聰慧穎悟,勤奮好學,胸懷大志。幾年下來,她不僅思維敏捷,文才出眾;而且熟悉兵法,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武藝。
荀崧在任襄陽太守的時候,做了一些頗受老百姓歡迎的好事,從而觸犯了一些權(quán)貴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忌恨。不久,部下杜曾對荀崧不滿,為報私仇,經(jīng)過一番密謀策劃,他竟然發(fā)動叛亂,突然帶領(lǐng)重兵包圍了襄陽城。他揚言破城之后,不僅要殺掉太守荀崧,還要殺盡那些忠于荀太守的人。荀崧為官清廉,公正無私,深受部下的擁護和襄陽老百姓的愛戴。城里的老百姓自發(fā)地組織起來,與荀崧率領(lǐng)的軍隊并肩拼死抵抗,死守城池。杜曾每天指揮部下攻城,雖然死傷無數(shù),卻仍不肯罷手。雙方對峙了數(shù)月之久,眼看城里的糧草一天比一天減少,而守城軍民的死傷人數(shù)卻一天比一天增多。荀崧憂心如焚,便召集城中的文武官吏商議對策??捎懻撊ィ懻搧?,仍沒有破敵的好辦法。荀崧就對部下說:“坐以待斃是不可能持久的,如今只有派人突圍出去,向鎮(zhèn)守襄城的平南將軍石覽求援才行。石覽曾是我的老部下,我待他不薄,只要他知道了我的危急處境,就一定會發(fā)兵來救襄陽的?!避魈氐脑掚m然很有道理,但是,整座襄陽城被叛軍圍得水泄不通,就連一只鳥兒都飛不出去,將士又怎么突圍出去求救呢?兩天過去了,仍然沒有一個人請求突圍出城去搬救兵。
形勢越來越危急了,荀崧只好決定自己親自突圍去求援。眾將士一個個苦苦相勸,不讓太守去。就在這時,年僅13歲的小女兒荀灌推開眾人,來到父親跟前說:“父親大人重任在肩,是城中軍民的主心骨,還要帶領(lǐng)全城軍民奮力戰(zhàn)斗,怎么能夠隨便離開呢?還是讓女兒去突圍求援吧!”
聽了女兒的話,荀崧心里十分高興。他知道,女兒自幼跟自己習武,練就了一身好功夫,刀槍劍戟樣樣精通。只是擔心她年紀尚幼,人小力單,難當此大任。其他文武官吏也投來懷疑的目光。荀灌見父親還有顧慮,便懇切地說:“襄陽城危在旦夕,難道我們都在城中等死不成?灌兒雖然年幼,但自有破敵的妙法。”
敬崧仍然不放心地說:“那你說一說,看有什么破敵妙法?!避鞴嗾J真地說:“近幾天來,叛軍因攻城太急,已經(jīng)疲憊不堪。我注意觀察了幾天,發(fā)現(xiàn)他們白天的組織還算嚴密,到了夜間,防守就松懈多了。我只要帶領(lǐng)少量武藝高強的軍士,乘叛軍不備,深夜突圍出去,就一定能夠成功!”文武官吏聽了荀灌的一席話,連連點頭稱贊;荀崧也覺得女兒的計策可行,便答應了她的請求:“事到如今,也只好讓你去試一試了!”
當天深夜,荀灌一身戎裝,手執(zhí)利劍,帶領(lǐng)幾十名精選出來的精悍驍勇的軍士,突然飛馬沖向城外。此時,叛軍們正在營中睡大覺,等到巡邏的哨兵發(fā)現(xiàn)時,荀灌一行人馬早已沖出包圍圈,馳馬向遠方奔去。
杜曾接到城中兵馬突圍的報告,立即派人帶兵前去追趕。荀灌預計杜曾一定會派人前來追趕他們,沖出重圍后不久,便將人馬隱蔽在一片樹林之中。當叛軍的追兵臨近樹林時,荀灌一聲令下,利箭齊發(fā),頓時射得叛軍人仰馬翻,死傷無數(shù)。經(jīng)過一場激烈的伏擊戰(zhàn),終于將叛軍擊退。
荀灌見叛軍敗退,立即帶領(lǐng)軍士撤出戰(zhàn)斗,催馬急馳而去,很快就甩掉追兵,來到魯陽山平南將軍的駐地。石覽問明情況,便安慰荀灌說:“你們先吃飯休息,等一會我們再商議破敵之策?!避鞴嘁姞?,心急如焚,懇切地說:“石將軍,您沒聽人說,救兵如救火嗎?您還是趕快發(fā)兵,去解救襄陽之危吧!”
見荀灌不斷催促,石覽這時才說出了實話:“我是肯定要出兵去救援襄陽的,但叛軍的兵力雄厚,只靠我的這些兵力,恐怕難以取勝。如果能夠請求南中郎將周訪一起出兵,合力破敵,才可能取得勝利?!?/p>
荀灌稍作考慮,便對石覽說:“那好,我立即就給周將軍寫求援信!”于是,荀灌提筆疾書,以父親的名義給周將軍寫了一封求援信,請石將軍火速派人送給周訪。她在信中寫道:
……萬一襄陽城失守,叛軍的氣焰必然會更加囂張,到時傾巢而出侵犯近鄰,將會就首當其中,那時候,滅頂之災就難以避免。如果將軍愿意發(fā)兵救援襄陽,平南將軍石覽愿與將軍結(jié)拜為兄弟,共同發(fā)兵,合力抗擊杜曾叛軍,勝利指日可待!
南中郎將周訪被來信中的道理說服了。他立即派兒子周撫帶領(lǐng)精兵三千,和石覽的援兵會合在一起,飛弛襄陽。
荀菘見兩處援兵一起到來,馬上率領(lǐng)城中將士一齊沖殺出來。杜曾兩面受攻,雖然奮力抵抗,卻傷亡慘重。他見形勢不妙,只得倉皇撤兵而逃。于是,襄陽解圍了,軍民得救了!
荀崧親自到城外迎接平南將軍石覽和周撫,感謝他們的救援。石覽將軍拉著荀灌的手,對荀崧說:“俗話說‘虎將手下無弱兵,真是一點不假。您有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好女兒,真是令人羨慕啊!”
周撫也說道:“石將軍說得對。這次襄陽城能解圍,城中軍民能得救,小荀灌應該是第一個有功之臣,可敬可佩,可喜可賀!”
荀崧愛撫地摸著荀灌的頭,自豪地說:“我的灌兒真是聰明、勇敢!”
從此,荀灌文武雙全的名聲和她突圍搬請救兵,解救襄陽軍民的事跡,便在老百姓中廣泛地傳播開來。后來,她的英勇事跡還被寫進了《晉書》,她那驚天動地的事跡,也得以流傳千古。